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67555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教案与反思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2. 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Z情。3.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教学重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 刻思想于具体事物或形象中。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出示马”字的演变,请大家说说相关马的成语。引出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 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 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

2、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來 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就來学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了解文中的T里马有怎样的遭遇。二、解题首先,让我们共同I叫顾一下有关的文学常识。【播放课件作者简介(填空)】请一名同学来完成。韩愈(768824) 唐 代诗人、文学 家。字 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 黎,自称 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 。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o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侣导 者,提侣先秦两汉的文章,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是唐宋八大家Z首。谁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

3、识,解釋一下标题马说?【结合课件说明】“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 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说马、论马。常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我们学过的爱莲说,就是类似的文章。三、走入文本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这三段。要求是:不仅要读准字音,还 要做到不添字、不落字。千里马口行千里, 家一起用课文的话说。1、读完后看能不能冋答,千里马有怎样的特征?千里马吃得多。有特异的功能必然就有特殊的要求。吃得有多多?人(一食或尽粟一石)“粟”就是粮食,那“食”是什么意思?-食或尽栗一石作量词,餐、顿。食马者作动词,喂养。食不饱吃。一顿饭就要吃一石粮食。一

4、石是多少?我杏了字典,一石等于十斗。那么一斗是多少呢?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I合,一合等于多少呢?我就继续查。一合等于十分Z升。一升 等于0.18公斤,课后同学们算算千里马一顿要吃多少公斤的粮食。好了,千里马是如此神 骏,而且又食量惊人,让我们非常神往,很想见见千里马。但这篇文章却给我们讲述了千里 马的种种遭遇。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讲一讲,千里马有怎样的不幸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祗”是什么意思? “祗”和现在的“只”是一样的意思,只是字形不同。现在谁解 释一下,“祗辱于奴隶人Z手”是什么意思?只好屈辱地呆在养马的人的手里。“奴隶人”就是下人、养马的

5、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千里马的本领,所以千里马就只好屈 辱地呆在他们的手里。还有其它的遭遇吗?(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虽有口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骏美的外貌表现不出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驶它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它的食量来喂养它,它叫的时候也不能懂得 它的意思。“策”是什么意思呀?(板书:策)是鞭打。“策”在这篇文章里有两个意思。“策 Z不以其道”的“策”是鞭打,我们往下看,还有一句,“执策而临Z”的“策”是马鞭的 意思。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总结一下千里马到底有哪些遭遇。“祗辱于奴隶人Z手,骈

6、死于槽枷Z问”,一生就这 样庸碌地度过了,没有施展才华。吃不饱,力气不足,没有办法展现H己的才华。而且它遇 到的都是不了解它的人。全文都覆盖着T里马的种种遭遇。这篇文章简育就是对T里马遭遇 的血泪控诉。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会感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同情。)现在我们就读一读这篇文章好吗?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生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第二段。第二段中有多少个”不”呀,一连串否定的排比句写出了千里马 的种种不如意。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把第二段再朗读一次。(生朗读第二段)如果我们读完这篇文章,只是认为它原原木木地呈现了千里马的不幸的遭遇,那我们的 阅读也只是浮在表面上,没有贴近作者的心灵

7、。3、我想深入地问一个问题,千里马有种种不幸遭遇,那么到底谁应当为它负责呢?奴 隶人。小为什么奴隶人该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负责呢?生: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千里马II行千里的木领,把千里马当常马看待。还嫌它们吃得 多,认为它们不是一匹好马。b还有没有别的细节,这些奴隶人还怎么对待千里马?还用鞭子鞭打它。c奴隶人对千里马除了没有让它吃饱,还用鞭子抽打它,还有别的吗?他与千里马没有心灵的交流。文中有哪一句话写到了这一点?(鸣Z而不能通其意。)是呀,T-里马身体上受摧残,精神又得不到交流的机会,所以T里马又可怜又孤独寂寞。 那么这样的食马者,我们对他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憎恨。鄙视。还有嘲讽。)体会得非

8、常好。我想作者也会是这种心情。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这些心情、这些情绪, 读一读笫三自然段。把这些不满、嘲讽的情绪流銘在我们的朗读中。现在我们放声地、6rti 地读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段)谁愿意把你们的朗诵表演给大家,谁愿意试试?认为我最能体现这种情绪,报能读出来, 我最想读给大家听,谁来试试?三、领悟意旨马说表面上是写千里马,可是读着读着,就感觉作者有点醉翁Z意不在酒,似乎言 在此而意在彼。那作者的言外Z意到底是什么?首先,要弄清楚文中三个形彖的比喻义。作者用“千里马”喻人才;用“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用“食 马者”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也就是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原来

9、,作者是借说马,来说“人才” Z事。这种借物來说理的手法,就叫托物寓意。那么,作者托“马”这个物,寓什么意呢?这还得从韩愈的人才观说起。在韩愈看来: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应该:尊之以高爵,养 Z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Z充分施展才干。可现实又是什么样的?现实中的韩愈是个人才不?一一是个人才。【结合韩愈生平的介绍】韩愈,九岁,怀着经tltz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名噪京城。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不过二个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痛陈百姓苦难,请求朝廷 缓征赋税。他曾不顾个人安危,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Z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 永绝根本,断天下Z疑,绝后代Z惑。”他协助宰相裴度平定淮

10、西乱。他曾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不费一兵一卒,平息镇州Z乱。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村学校;释放奴隶;率领百 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韩愈为京兆尹时,京兆Z地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涨。他曾经广收门徒。他侣导古文苹新运动,成为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然而,对于像韩愈这样,有治世Z才,忧民之心的人才,又处于怎样的境遇呢?【结合课件说明】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 上书宰相求擢(Zhuo)用。很可惜有“忧天下Z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來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 才能之士不受重

11、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 Z叹。了解了韩愈,了解了木文的写作背景,你就能明H韩愈在马说中所“寓”之“意” To最后,带着作者的这种感叹之情再来读读文章。【教学反思】木课的教学,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一些文言句子。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引 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 惯。采用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 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是木课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由初步感知课文引 到感受体会文中作考的情感,到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说“读”也是木课的又一个亮点。本节 课的“领会意旨”这个环节中,如能解释一下韩愈曾任过的官职如“京兆尹”“刺史”等会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