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6668424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凝血机制及凝血四项意义及止血药分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凝血机制一、血小板有止血功能, 凝血因子也有止血功能, 二者之间的联系?简洁的说, 血小板参与的止血属于一期止血, 凝血因子参与的止血属于二期止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止血过程中,血小板为 血液凝固中的凝血因子的激活供应磷脂表面, 而血液凝固中由凝血因子按肯定次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又可加强血小板的活化;详细可以从一个概念开头:什么叫做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形下, 小血管受到损耗后引起的出血, 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 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临床上常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者指尖, 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连续的时间,正常人不超过9min(模板法),出血时间的长短反应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

2、 生理性止血功能减退, 就有出血的倾向,生理性止血功能过度激活,就有血栓形成的风险;生理性止血过程: 1. 血管收缩、2. 血小板血栓形成、 3. 血液凝固;血管收缩:损耗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血管收缩,使局部血 流削减,假如血管破旧不大,直接可使血管破口封闭,从而止血; 血小板血栓形成:血管内膜损耗,内皮下胶原暴露,1-2s 内即有少量血小板集合粘附,这些少量的血小板起到“识别定位”的作用,紧 接着会有源源不断的血小板集合成团, 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这就是一期止血;血液凝固:血管内膜损耗,内膜下组织暴 露,也可以激活血浆中的凝血系统,在局部快速发生血液凝固,使可 溶性的纤维蛋

3、白原变为不行溶性的纤维蛋白,并交错成网,把松5 / 5下载文档可编辑软的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成血凝块,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这是二期止血;相伴着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释放多种活性物质,激活四周血小板,促进血管收缩,促纤维蛋白形成等多种方式加强止血,所以说 PLT和凝血因子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血小板参与的是一期止血,他的特点是反应快,缺陷是没有纤维蛋白原的“捆绑”, 所形成的血栓不坚固; 凝血因子参与的是二期止血,特点是血栓坚固,调控精细,但是反应较慢;两种凝血机制缺一 不行;二、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系?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共有14 个,其中已按国际命名

4、法按发觉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了号的有12 种,即凝血因子 XIII (因为凝血因子 VI 后被证明是血清中活化的凝血因子V,所以不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凝血因子),此外,仍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 除 III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奇血浆,且多数在肝内合成; 除因子是钙离子,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可从生理性止血的第三步:血液凝固讲起,血液凝固的定义,简称凝血,是指血液由流淌的液体变为不能流淌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实质就是凝血因子按肯定次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最终使血浆 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行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他是一 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仍有大家

5、所熟识的 II 、VII 、IX、X凝血因子,它们均是维生素K 依耐性凝血因子;凝血过程也分为三步: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2.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3.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常说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都是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过程,两条途径的区分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 凝血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 血浆,包括启动因子VII因子;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暴露在血液而启动的,又称为组织因子途径;但是两条途径并不完全独立,他们通过 FVII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形成,使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

6、途径相互联系,从因子X 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外源性途径凝血较快, 内源性途径较慢, 目前认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但在实际情形中, 单纯由一种途径引起凝血的情形不多;三、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即本院化验单中的 3、4、6、7 条)1. PT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 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峻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 DIC、口服抗凝剂等;

7、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2.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因子和因子XI 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 B 及因子 XI 缺乏症; 降低见于高凝状态: 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形;3. TT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 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反常血红蛋白血症, 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4. 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 DIC 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四、常用止血药物分类(七类)

8、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缩短凝血时间,或者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直接收缩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小动脉,例如: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卡巴克洛、酚磺乙胺;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例如:氨甲环酸、氨甲苯酸、氨基乙酸、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抑肽酶; 凝血酶类:直接供应凝血酶,例如:口服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蛇毒血凝酶;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例如:维生素K1、鱼精蛋白(鱼精蛋白为肝素的拮抗剂,为碱性蛋白,可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形成无活性的稳固复合物,从而使肝素失活); 凝血因子: 人凝血因子VIII,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 凝血质:通过促凝血过程而起到作用; 纤维蛋白原:例如:冻干人纤维蛋白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学问,提高才能,信任一分耕耘一分收成,努力就肯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