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5702501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订单10-3 夏武涛1001031526 摘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 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 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键词:民生社会建设意义任务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 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2、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止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一、认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改革发展进程中 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其 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

3、障和改善民生,加 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要求,一定耍抓紧抓好。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止义;就是 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 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耍完善社会 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 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乂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 推向前进。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奋 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无论从革命战争 吋期看,还是从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决定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 民。中国共产党的86年历史使党的环境、面貌、地位、任务都发生 了变化,但是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性质、宗旨和根本目标始终 没有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才赢利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一点必须牢记,因为它关乎社会主义 的命运和前途,关乎

5、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 能力的考验。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和要求。公平止义、富裕、健康、安居乐业、法治、和谐,历来是人类最 美好的追求和期盼。所以,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关心 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谋民利的实 事。民生问题与白姓息息相关,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谁也不 可抗拒的规律。这是 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治国之木,须臾不可忘记。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

6、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耍基础,发展 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 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 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特别耍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 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第二,优化教育结构。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 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

7、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 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良好格局。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着眼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 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 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 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扩 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 重大课

8、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口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 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 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 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 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 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 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

9、化创业主体和多 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 口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口主创业的社会 环境。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 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 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 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 服务体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 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 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10、。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 义、“大锅饭”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 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 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耍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的分配制度,目的在于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

11、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在这里,合理兼顾效率和公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二,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提高这“两个比重”,是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调 整,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 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 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总的原则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提 低”,就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 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

12、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 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 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扩中”,就是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 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调高”,就是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 调节。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 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 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 别是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看还不 够完善,存在着覆盖

13、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新的 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保 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 利为基础,以基木养老、基木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 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而: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促 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 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

14、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三是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 应保尽保。在农村耍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 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木生活问题。此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也是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 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三、改善民生需处理好的问题民生问题具有多层次性、发展性、全面性等特征,贯穿于我国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强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是从实际出发,抓住不同吋期民生问题的核心。民生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

15、具体的。民生问题并不是永远固定在 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上,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核心内容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民生问题就是温饱问题,到了现在,民生问题则 进一步扩大到教育、就业、环境、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因此, 要改善民生,就要从以上方面着力。* 2、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从而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会 给社会建设带来负而影响,进而制约民生的改善,改善民生的社会建 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3、是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并非一吋之举。民生

16、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来的,因此,改善民 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也不应该是一时之举,既耍立足于现实,解决好 当前的民生问题,同时应放眼未来,把握未来改革的方向。我们要把改 善民生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一个长期任务。总之,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 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我们耍把改善民生 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在认清重要民生问题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有序推 进,稳步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 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参考文献: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胜利而奋斗R 人民口报,2007-10-162 万高潮,魏明康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M 长沙:湖南 人民岀版社,2004.3 李庆宝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建设的主体、内容和路径J 杭州:观察与思考,2007(10)4 曹天予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道路M北京: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