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05373125 上传时间:2021-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ok(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探讨倪爱民、邹圣强、谢东宇、江启珍(镇江市急救中心,江苏镇江212004)摘要:目前,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大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院前 急救科研工作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也已基本成熟,本文试就院前急救科 研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我国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现状作了些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对策。关键词:院前急救医学科研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以及其他因素所致的各种急危重 病正日益增多,人们也越来越渴求着在创伤早期或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高 质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而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三环体系”第一环节的“院 前急救体系”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同时院前急救乂与灾难

2、紧急医疗救援和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紧密相连,所以它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术界和社会认可。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包括很多方面,随着政府对硬件建设投入的加强,我国一 些地区的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车辆和急救药械已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已相当 先进,但在“院前急救医学学科建设,尤其是“院前急救科研”方面还相 当薄弱,甚至空白,这与“现代化院前急救体系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本 文试就这方面在宏观面上作一些有益的探索。1. 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 1人民健康和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相应地, 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但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院前急 救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不单单是靠政 府资金投入就能解决,需要做大量的院前急救基础性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院前急救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深度支持,才能保证医疗质量,提高生 存质量,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患摩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1.2院前急救服务模式转换的迫切需要院前急救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将从 过去那种以“急救运输”为主的形式转变为“急救医疗型”,更强调现场的 抢救和途中的监护。但这种“院前急救(亦称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 是有区别的,是一个既紧密联系,又不能完全等同的两个环节,由于院前所处环境背景和可调用的医疗资源与院内是

4、极不相同的,所以并不能简单地将 “院内急救”拿到院外就成了 “院前急救”,尤其是在现场处置,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监护,避免二次损伤等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遵循的原则。鉴于 此,就必须大力加强对“院前急救”各方面的深入性研究,为院前急救模式的转换服务。1.3“院前急救学学科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其发展已有儿十年的时间,而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 “院前急救学”的发展时间则不长。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院前急救学这 门学科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是互动互促的, 所以“院前急救学”为了其自身发展,就必需要有其自身的科研来充实她。1.4急救中心(或紧急

5、医疗救援中心)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急救中 心是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卫生医疗机构,她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 任,就其任务和功能来说,不仅要负责本地区繁重的院前救护,还要负责着 院前急救教学培训和普及工作,更深层次地,还必须要负责院前急救科研工 作。如果个急救中心只有院前急救,而没有急救教学和急救科研,那是不 完整的,也是不尽职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急救中心能仃机地将急救、教 学和科研完美结合起来,相辅相成,那对于其自身建设和发展来说,将是裨 _、LjjulL o2. 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现状1.1对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科研的兴趣不浓,没 有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据不完

6、全统计,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真正拥有研究室, 并独立申报课题,展开科研工作的数量极为有限,大部分急救中心对此是怯 步,冷漠,甚至反对。1.2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硬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院前急救科研 网络”还不完善,所谓急救科研网络就是建立在急救网络基础上的急救科研 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完成急救信息传递、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共同的课题研 究;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科研的正规机构或研究室很少,且机构与机构间的 联系与合作更少;科研所必须的装备和医疗设备配备不全;院前急救科 研教学与培训中心少;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甚至为零。院前急救学效果也并不显1.3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软环境”也极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对院前急

7、 救科研还没有更多明确的相关政策来支持;“院前急救学”这门学科体系 还未完善,还没有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和接受,无疑,这对院前急救的科研工 作将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还未建立起院前急救科研队伍和人才梯队, 专门或相关从事于这方面科研工作的专家少而又少;院前急救科研管理工 作不尽人意,在课题的申报、组织、实施、评价上还很薄弱。术会议近几年在我国才开始活跃起来,但参加的人数并不多, 著,未真正构建起科研信息交流的平台。主要表现在:1.4院前急救科研成果较少,且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与应用,院前急救学权威专著少,全国也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两本;科研成果和发 表的论文数少,如以“院前急救”为关键词在CNKT-中国

8、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对1997-2006这十年间全部期刊精确搜索,结果只有1942篇相关文章;科 研成果不能及时地被决策层获悉,以便调整院前急救政策,也不能及时地被 修订入院前急救规范化操作之中,并推广应用。如果以上这些局面得不到改善,则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就会步履艰难,甚至会停滞不前。3. 院前急救科研工作的对策1.1加强认识,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精心组织,培养兴趣,形成风气目前,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大建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院前急救 科研工作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也已基本成熟,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开发 领导,增强决策者对科研工作的认识、重视程度和支持度,为院前急救科 研工作创造条件。以

9、笔者所在地区为例,虽急救中心基础条件并不如其他急 救中心,但由于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院前急救领域能连续几年 中标各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比较充裕,科研和学术活动甚是活跃,对本地 区的院前急救工作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人 J J-AJA r/U nw 心、力Sl I I H JI U Kt 匕z急救科研网络是促进急救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我国急救中心(站)分布 广,且患者与病种分布不均,因此急救科研网络建设工作应和急救网络同步捆 绑建设,必须加强科研网络协作,能很好地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分中 心、医院、社区之间,各城市急救中心之间以及国际间的科研信息平台,能完 成急救科研信息共享、经验

10、交流、课题合作以及人员培训奇;各急救中心可 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各自方向,成立自己的“院前急救医学研究室”,并在 人员、资金、设备、制度上得以保证;建立院前急救科研教学与培训中心 ,成为对科研人员进行科学、规范化培训基地。例如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建立的急救科研研究所和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专门负责北京急救科研工作、院 前医务人员的培训;“开发”决策层,使科研项目申报政策能更多地照顾 院前急救这一领域,多方争取科研经费。1.3努力搭建起院前急救科研工作良好的“软环境”为院前急救科研争取更多有利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加强“院 前急救医学”学科建设,处理好急救、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互相促进;建立起院前急

11、救科研队伍和人才梯队,建立“院前急救医学专家库”,并在时机恰 当时确立“学科带头人”;引进专职科研管理人员,强化科研管理培训,使课 题的申报、组织、实施、评价,以及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档案管理、科技成 果转化管理井然有序;科研是一个特定的人群(科研工作者),以知识为 对象所进行的探索性工作,学术是科研的发现和应用,科研和学术是一个统 一体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科研与教育 专业委员会的功能,积极组织学术会议,主办自己的杂志(院前急救医学杂 志),扩大学术交流,促进急救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动院前急救科研工作 O各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应与国外的急救医学机

12、构取 得联系,建立中国与国际间急救科研网站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国际上急救医学 最新动态和前沿急救医学资讯,积极参加国际大型的急救医学科研研究及急 救培训,尽快将最先进的、最规范的急救理念引入国内。1.4多出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科研工作也可考虑引入“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多出科研成果, 出好科研成果;在研究范围和方向上,既要研究现代城市和农村急救体制 、网络、运作、服务等管理方面的课题,又要研究短时间危及生命的危重急症 的院院前救治,如急性心梗在院前的早期溶栓,猝死、心室纤颤的早期心脏除 颤以及提高改进心肺脑复苏的方法等;科研成果应及时地被修订入院前急 救规范化操作中,并推广应用,促进科

13、技成果的转化。参考文献:1 沈伟锋,干建新,江观玉.以“三环理论”为指导 建设我国急诊医疗服务 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 (10): 595-597.2 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22 (6): 370-371.3 刘业进,姜红.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互动及其制度支持J.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 (3): 88-91.4 彭永德,主编.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第1版.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2004. 1-15 王立新,田力.院前急救科研网络建设探讨J.中国全科医 学,2006, (8): 664-665.6 赵时亮,陈通.科研活动的外部性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 4 (2): 99-102.7 Robert L, Levine MD, paulc, etal. Prospective evidence of a circadian rhythm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JAMA, 1992, 267:29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