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91553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探究蓬溪县下河小学校朱彬【内容摘要】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的方法有:一、精心准 备,提高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二、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 教学模式;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四、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 生积极参与;五、合理评价,激发学习愿望。只要我们联系儿童的生 活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会为孩子们营造一 个乐学的氛围,为学生今后优良道德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活化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 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基本

2、特征有生活 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如何有效提高品德与生活课 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值得每一位从事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 老师们认真探究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既 与幼儿园课程衔接,同时又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 与社会、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打下基础。提 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为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 打下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那怎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 学生活化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精心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1、深入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

3、吃透教材,从 而娴熟地驾驭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把握 课程标准,了解教材体系和内容编排,明白本学科教学目标、 内容范围和教学方法上的要求,必须了解教材的横向联系和 纵向联系,要把全套、全册以至每一课看作一个个不同层次 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此基础上,反复钻研、透彻的掌握 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辑意图、组织结构、以 及各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了解本课在本册教材中 的地位、作用。例如,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是献出我们的爱,与本单元关系紧密的是品德 与社会三年级的共享友爱阳光、四年级的伸出我们 的手。几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 爱、学会负

4、责任。共享友爱阳光侧重的是认识同学友谊 的重要性,感受同学友谊的可贵,学会帮助同学;伸出我 们的手侧重的是对残障等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感受 他们生活的艰辛,尊重并尽力帮助他们。这两个单元分别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两个活动主题的深 化。2、认真研究学生,准确把握学情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还要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开展课间谈心、个别谈话、座谈会、问卷调查 等形式,多渠道接触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准确 把握学情。(1 )研究本学段学生的普遍身心特点、认知水 平等。(2) 研究本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3) 了

5、解个别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为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据。(4) 了解班里学生的组成情况。例如:班里的农村籍学生是哪些,城镇籍学生是哪些,留守学生多少个,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都是谁,单亲家庭学生有几个这些情况都要摸透,才能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 性。二、创新课堂结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体验感悟模式。所谓体验感悟式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 得知识的方式。体验感悟式学习需要学习者更多地发挥主动 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活动,以”发现者“的身份,浸润在对人类间 接经验和知识再度发现的体验

6、中。体验感悟式学主体 的亲身体验,这和任何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学生的一种 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的活动。这种 体验的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 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例如执教教科版二年 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三帮帮残疾人一课,我就让学生体 验单手穿衣服、蒙眼端水杯、用手势比划表达意思,这样更 能增进对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同情,感受他们生活的不易,产 生要帮帮他们的内在想法。(二)创设情境模式。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活动任务。 如果能在引入课题环节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更快 地进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教学中可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 小、活泼好动、注意力

7、不太集中、模仿能力强等特征,依托 儿童现实生活,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二年级下册帮帮残疾人一 课时,是这样游戏导入的:老师带领学生做假如幸福的话 拍拍手的游戏,让学生拍拍手、打打肩膀、跺跺脚、握握 手、眨眨眼睛、捏捏耳朵、哈哈笑,感受自己作为一个健全 人的快乐与幸福。再话锋一转(可是有这样一些人却感受不到我们这样的快乐),课件出示残疾人图片,边看边介绍,肢残人、亡人、聋哑人,然后揭示课题。(三)实况再现模式。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 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才是有效的。品德与生活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 生活的真

8、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 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教学我们手拉手一课时,我故 意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乘势蹲了下去,做出很痛苦的样子。 学生发现了后,有的学生快速作出反应,有的大声问:老 师你怎么了 ?;有的立即跑到讲台边来,要扶我起来;有 的却无动于衷,很茫然的样子我及时抓住学生的反应及表现,因势利导,表扬关心帮助老师的同学,善意提醒没有 反应的同学,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 的实际行为会进行反思,教育也落到了实处,达到了目的。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编写的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源泉,要求在使用时把教材作为学生活 动凭借的范例。该

9、教材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空 间。教师在每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注意依 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可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及其承载的价 值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活用教材, 用学生的真实生活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我 发现这一主题时,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活动,听知了的叫声,捕捉一只知 了,观察它的外形,研究它的发声器官。然后再拓展知识, 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像知了这样唱歌的。可以提前布置任 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知识、请教长辈、阅读科普书 籍等了解哪些动物靠胸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再回到课堂上 交流。这样,拓展丰富了教材

10、内容,使教学走进了学生的真 实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 有效性。、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 桥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征,以儿童直 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 中,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发展道德能力。特别是低年 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乐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不受 拘束地学习,更能得到真实的道德体验。所以在教学时,我 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展示、讲故事、情 景模拟、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11、、想 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生活化 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我也做研究一课时,我专门开 设了一堂展示课,让每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花钟、观察豆子发芽的记录、 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发现日记等。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 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五、合理评价,激发学习愿望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 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品德教育其实是师生的一种平等对话。因此,教师应让 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而不要再充当一个 纯粹的说教者,也不要再用统一的标准去

12、评价学生,轻易地 就去否定学生的某一独特体验。总之,要改变现行德育中缺 乏学生主体的全面而积极的参与的现象,改变课堂上普 遍存在白勺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状况,建立起开放的、 活动的、民主的、对话的德育模式,使品德教育从方法上植 根于生活世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评价,不仅有利于 激发学生奋发进取,实现自我的信心,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巩 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速对道德意义的理解的内化,从而产 生道德行为的意念和愿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我 们要充分利用评价这一杠杆,提高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 性。例如,我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带有普遍性 评价语有:孩子,你真棒;你真有爱心;你很了不起;你说 得真好,希望你说得做到,不放空炮;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 孩子当然,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方法很很 多,只要我们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采取积极合理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就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为学生 今后优良道德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X2、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