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979025 上传时间:2021-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乡镇立体化的社会保障论文摘要:随着城乡的基本矛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展乡镇立体化 的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立体化保障制度是多层次,分 阶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它以最低保障,基本保障,补充保障作为 目标模。发展乡镇立体化保障制度是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关键词:乡镇发展 立体化 社会保障%1.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种类、数量、管理体制和保障 模式上都有巨大的差异,中国目前的平面化社会保障(单层次、单方面的最低保 障)导致了中国保障制度的缺失,从而使城乡之间的保障处于一个不公平、不

2、稳 定的现状。中国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向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过 渡,而乡镇农村的只是缓慢地向以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具有市场经济特征 的正式社会保障制度发展C在过去的时间里,城市的社会保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保障水平基本上 有保证。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则主要是由农村基层自己来解决,城乡保障水平的差 异相当巨大。统计显示,几十年来,占国家总人口 80%左右的乡镇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仅 占全国社会保障费的11%,而占20%左右的城市居民却占有89%的社会保障费。 1990年至2003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每年保持在0. 1%左右,而城 市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却一直稳定在

3、7. 3%的水平上。城市人均享受的社 会保障费约是农村人均的100倍,两者差距之大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 且这种差距在这些方面仍在继续扩大。19982003年城乡社会保险覆盖人数 (单位:万人)年份(年)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203124861361814120147361550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94704332763094001037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92898521040810355101821090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78139604350434544064575参加失育保险人数2777300030023455348836

4、5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802580006172599554625428(资料来源: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年度统计公报1998-2003,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及国家统计局)%1. 发展适应中国当代的立体化的社会保障(1)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平面化的弊端当前,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不均衡,保障范围小,保障水平低。中国城市的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一直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其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是优先考 虑为国有企业改革铺通道路,从现实的结果来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带有“应 急”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策略,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成本很高,同时也为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留下了隐患。(2) 、

5、乡镇立体化社会保障的现实条件与前提条件%1 .所谓立体化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指多层次、分阶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最低保障,基本保障,补充保障。%1 .社会保障的管理主体是政府,判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首要的一环是 政府的职能与其背后的行政体制基础。在乡镇立体化社会保障的现实条件中,没 有稳定的行政基础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即使能够建立起在其他地方行之有 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无法把乡镇的保障体系建设好。%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前提是乡镇自治。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没 有来自乡镇人民的监督,乡镇农村组织的行为就可能恶性发展,为保证乡镇农村 社会保障制度不致成为某些基层组织或干部谋私的工具,

6、首先要按要求实现真正 的乡镇自治%1 .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条件。经济达不到一定的水 平是不能建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在富裕的城市,教育普遍要好,人民 素质也高,思想开放,一些落后观念也改变得快,社会保障也做得好,因此村 民们都不担心晚年的生活,反而,在一些贫穷的乡镇农村,人民连温饱都没有 得到足够的解决,更加谈不上保障了。但经济的发展也是需要民主的监督,政 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把乡镇农村的保障体系建设好。(3) 、加强乡镇立体化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分析社会保障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稳定家庭和社会,充分体现人类文明程度的社会 制度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的一个不可或缺

7、的重要元素,而发展乡 镇立体化社会保障,是顺应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家庭保障向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过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社会化的 生产必然要求生活保障的社会化。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各阶级,各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是-个公共 选择过程,社会保障要真正发挥其最基本的职能为最需要的贫困阶层提供最 必要的保障,而不是为政治上处于最强势的阶层提供越来越高的保障.要做到雪 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而且必须要有规范的规章制度来建立,社会保障从本 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再分配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它的目标是社会的公 平,所以乡镇立体化社会保障能够在社会保障进程中使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缩小的

8、 方向演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乡镇立体化社会保障的模式设计%1 .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法定的最低保障。其内容主要是最低养老和健康保障。这些保障的是城乡全体公民生命波折期 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目前主要是保障乡镇农村老年公民最基本的生活,城乡疫病 预防和妇幼保健。最低保障是由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两个层次为架构主体,特别 是乡镇的社会服务的作用要充分体现,最低保障强调政府的责任,并以个人,家 庭和集体力量作为补充。%1 .建立乡镇社会性的基本保障。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具备的乡镇农村地区的,建立社区性的乡镇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制度。社会性的保险可以和城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 疗保险有机对接,

9、除保障水平之外,可以打破一切城乡界限,与当地城市的社会 保障系统联网。而基本保障采用供款制度,以社会保险为架构主体,借助社会、 集体、个人三种力量,以政府政策作为引导,涵盖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两个方面。针对的对象群体主要是政治、经济条件都已具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 乡镇农村地区人口,乡镇农村企业的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这样,既扩大城市社会 保障的覆盖面,也从技术和管理层面上推动了乡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 .建立以商业性和政策性保险为主体的补充保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建立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健 康保障制度,以解决基本医疗问题,并建立商业化运作的针针对农民大病风险的

10、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政治或经济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地方,则应该舍弃风险保障 的中间部分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而取健康风险保障的两端预防和妇幼 保健,这些应该由政府免费提供,大病医疗则由商业化运作的农民大病医疗保险 制度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来加以保障C%1 .建立起以城市辅助农村的政策。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推动下,城市的保障制度己经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就是就乡镇农村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在农村里,以城 市辅助农村的政策的保障改革要积极推行,政府部门要把保障重点逐渐转移到乡 镇农村立体化保障制度的改革上,这样的有侧重点的保障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实行共同富裕的条件之

11、一。四、如何从乡镇农村保障的平面化过渡到立体化。%1 .将新迁入人口和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这种方法能够保证新迁入城市人口的生活稳定,从而消除可能产生的社会问 题,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打破城乡农村居民的流动和迁徒的壁垒,促进城乡 人员的流动,加速城市化进程,同时也为乡镇的立体化保障制度目标模式的实现 创造制度基础。%1 .分层次建立不同水平的乡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C在乡镇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要有不同的政策方针来支持该阶段的乡镇农村 的社会保障,而且每一个政策都要有一个重点,只有在每一个阶段都发展好才能 使乡镇农村保障制度得以转型,逐渐地把乡镇的人民覆盖到统一的社会保障,而 且在每一个发展

12、阶段之间要有一定的协调性,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不能够脱离当 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否则在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同时还会一直当地的经济发展。五、发展乡镇立体化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个现实目标当中,在积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 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乡镇与城市之间的矛盾时期,随着乡镇人口的增加,人口 老龄化的增长,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社会保障更加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1 .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社会保障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稳定压倒一切,而农村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 础。从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懂得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 稳定的重要意义,在当前的中国农村,个人和家

13、庭的的风险管理能力非常薄弱, 农村的低下收入,社会保障的高昂成本和农民过重的负担使农民单个家庭的对 付风险的能力极低,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的竞争加剧了农村社 会的风险,这时,有效的社会保障就是一道很好的“防火墙”。%1 .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社会保障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城市化滞后显著加大了农 村人口负担,加剧了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紧张关系,恶化了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生态 环境,城市化滞后使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影响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和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加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影响到城市水平上的发展。 建设和发展有效的社会保障能够有

14、效地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 .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社会保障关系到城乡的协调发展。从中国革命和改革的整体进程看,农村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大转型的力量 之源,没有城乡的协调发展,没有农村的积累与推动,城市的发展将不具备可持 续性,没有繁荣富足的乡镇农村,就没有稳定祥和的城市。在儿十年来,国家因 大局需要抽取了农业剩余来保障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却忽视了农民的 保障,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 度应该把侧重点转移到农村上,从而使城乡之间在协调的基础上得到发展。%1 .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保障制度关系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的人

15、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 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5080年,而我国大约用不了 20年,当白发浪潮席 卷乡镇农村的时候,高比例的成年人的赡养问题将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对未 来的养老危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乡镇的立体化保障制度是应对这-难题 的有效措施之一。%1 .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保障制度关系到国家的积累与消费水平。农村的消费与投资不活跃是导致内需不足的一个关键原因,而社会保障的缺 失则强烈地抑制了农村的消费,乡镇农村立体化保障制度能够给乡镇农村人民一 个稳定的保障,能有效启动农民的消费与投资。%1 .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保障制度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共同福利。没有富足而稳定的农村,就没有稳定而繁荣的城市,大量的新迁入城市的人 口如果在生命波折期没有保障,即使拥有社会保障的城市公民也将被各种不安定 的因素所包围,社会的损失将不仅仅是乡镇农村居民的福利。发展好乡镇农村立 体化保障制度能有效地创造城乡居民的共同福利。总结在中国乡镇农村当前的经济政策输度和社会环境下,大多数的乡镇农村都没 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建设和发展乡镇农村立体化保障制度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侧重点之一,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再分配手段,是保障社会贫 弱者基本的生活保障,缓和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