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郦道元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习惯重点)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重点)3.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难点)4.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重点)学习目标第二课时(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三峡的地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地貌特征:连绵高峻2.山高耸峻峭(1)正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山连绵不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精读赏析文本解读(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三峡夏水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夏水特点:水流湍急1.正面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势浩大)2.侧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流湍急)精读赏析(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三峡的春冬之景?春冬之景(视觉)1.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2.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仰望)清荣峻茂(总写)精读赏析(四)阅读课文第四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三峡之秋?三峡之秋:水枯谷凄1.正面描写:林寒涧肃,猿声哀婉2.侧面描写:渔者悲歌精读赏析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三峡的?写出了三峡各季节怎样的特点?总写三峡山的连绵、高俊夏季春冬秋季分写江水满溢,一泻千里水清树荣,风景秀丽万物萧条,凄清哀婉精读赏析作者描写三峡的山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原文分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正面描写山的连绵不绝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山的高峻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侧面点出三峡的山高峡长写作手法: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精读赏析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知识卡片作者描写三峡的水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原文分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出夏季江水流动迅疾的特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峻拔脱俗的图画写作手法:按照夏、春冬的顺序,运用了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精读赏析句子赏析: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重”“叠”“隐”“蔽”互相补充,从正面描写出了山的高度,刻画出了山的高峻陡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精读赏析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侧面写出了夏季江水流动迅疾的特点:“千二百里”的路程朝发夕至,突出行船之快,衬托江流之急;又以乘飞奔的马、御风飞行作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夸张答题规范:精读赏析阅读文中“春冬之时飞漱其间”,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考点描绘画面答题思路找形象析特点给对应的名词前加上描述性的修饰语,如“清澈”“茂盛”等明情感结合词句理解画面传达的情感绘画面发挥想象,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画面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对象,一般是名词,即“水”“树”“山”“草”精读赏析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畅游树木繁茂,自由生长,山高草盛,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参考答案:精读赏析请从动静、色彩的角度赏析“素湍绿潭,回清倒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影”一句以“素湍”“回清”写动态,以“绿潭”“倒影”写静态以“素”饰“湍”,水如白练,写出水的明净轻快;以“绿”饰“潭”,突出潭水的深沉宁静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精读赏析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季节景物特征夏天春冬季秋季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精读赏析1.本文在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主要特点有哪些?先写三峡概貌,总体勾勒;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特点鲜明。
而春冬两季,特点相似,绝不浪费笔墨,强做分别,故合写;夏水湍急,秋气萧森,景象不同,故分写先总后分,有分有合,结构严谨次序分明,文脉贯通先写概貌,强调三峡之雄伟;次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首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接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其势相同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起首写山;中间写夏季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季,又以山为主,首尾呼应合作探究2.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的景色特征之一即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其特征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先写山后写水,也体现了由次到主的写作顺序合作探究3.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三峡美,美在_你看(听),_,这是一种美”的句式来说一段话吧三峡美,美在_你看,_,这是一种_三峡美,美在_你看,_,这是一种_三峡美,美在_你看,_,这是一种_山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隐天蔽日雄壮美水那动静结合的素湍绿潭清幽美猿啼那哀转久绝的高猿长啸凄异美4、本文客观地描写了三峡的景色,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例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再如写三峡夏日的奔放和春冬之时的清幽,作者的赞叹之情也蕴含在字里行间良多趣味”一句,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其赞叹之情特别是写秋日的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异,再加上悲凉的渔歌,让人感受到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合作探究三峡总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峻美四季之美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瞰)清幽美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凄清)高猿长啸,渔者悲歌(凄异哀转)凄异美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绝怪柏,悬泉瀑布(仰视)课堂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雄壮美,清秀美和凄异美课堂小结瞿塘峡以“雄”著称,悬崖陡立,流水凶猛,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ku)”之誉长江三峡巫峡以“秀”著称,峡谷两岸树木繁茂,林中猿鸣声令人动容感伤,正如课文中所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西陵峡以“险”著称,峡中河道混乱,险滩无数古人道“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拓展延伸13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对此,一千五百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余秋雨三峡拓展延伸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本文都描绘了三峡风光,试比较其异同早发白帝城三峡同异都描写了三峡的水流和猿啼体裁是诗歌体裁是散文用猿啼衬托行船之快和心情愉快用猿啼渲染秋天的萧瑟气氛拓展延伸“猿啼”常象征的情感猿的号叫听起来声音凄厉,类似于人的悲凄号哭声,因此我国古代诗人常将其用以暗示感伤之情,例如:陶渊明杜甫李端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xn)田舍获登高送客赋得巴江夜猿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拓展延伸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三峡歌(其三)宋陆游赏析:相传巫山有十二峰,人们只能见到九峰,其中以神女峰最为峻峭秀丽。
本诗开篇使人联想到青山绵延,群峰矗立,白云缭绕,峰顶忽隐忽现的清逸景象次句中“彩翠”就是彩鹢(y),古代船头上常绘鹢头,认为可避水患,保船平安此句写彩鹢飞腾满空,描绘出三峡水急,飞舟恍若从天而降,船头彩翠在碧蓝的秋空满天飞舞的景象,色彩缤纷,景象宏丽第三句是说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传说全是不真实的,紧接着末句“一夜猿啼明月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那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并没有出现,在这凄凉的明月下只有两岸猿猴整夜哀啼将人引进美丽的古老传说,又借助两岸猿啼不住这三峡独有的景色,勾勒出凄迷空灵的意境拓展延伸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间接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静景描写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动景描写的句子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