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581280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段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的弱化现象探究摘要本研究从小学高段计算教学的六类错误 原因分析,确定高段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培养计算 技能,创设计算内容选择,注重现实与匹配;学习过 程,注重思维经历与创新;计算思路,注重个性与优 化;练习设计,注重运用与发展等纠误策略,在实施 中取得明显效果。关键词高段小学生 计算技能弱化对策当前,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 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教 学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高段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在新 的数学课程标准下,各种教材相应的进行了重组和改 版引发至课堂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等都进行 了大规模的革命。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计算技能是小学

2、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计算课的枯 燥乏味却使学生望而生畏,对于计算是退避三尺,这 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例题单一的 呈现方式,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游戏活 动,进行多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 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得让学 生有所期待。一、计算弱化现象与原因分析 现象一:思维定势73 X 5.4+73 X 3.6=73 X (5.4+3.6) =73X10=730;37.5375 = 5 二0。分析:出现这种计算错误现象是由于前“强信息

3、” 干扰所产生的。低段的“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 象深刻,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 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 如:73X5.4+73X3.6这类题在提取公有因数后,其余 两数相加一般是10或100,这是一个“强信息”;受 其干扰,就出现了上述计算错误。又如:2.5X4=10 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同学在计算1.25X4时受到干扰 而产生1.25X4=40的错误。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 想简便凑整的强成分掩盖了运算顺序在头脑中的概念, 引起思维定势。如I:在计算375+2.5-375+2.5时,很 容易岀现这样的错误现象:375+2.54-375+2.5=1

4、,削 弱了计算的正确性。现象二:感知不明 在计算中把“5”写成3, 9.8写成8.9,“+”写成“一”等。分析:高段小学生产生这种错误现象是“感知不 明确”所造成的。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 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 之间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因为感知 上的笼统、粗糙,一些学生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急 于求成,造成观察不仔细,视觉表象模糊,结果形成 对数字、运算符号等的感知错误。他们抄写数字、符 号,不看准就下笔,结果是牛头不对马嘴,抄上一行 串到下一行。现象三:感悟偏差在计算48.9X3.4这道题时,学生在竖式中就把乘 数48.9抄成了 84.9;学生在

5、计算30.7十4.2时,余数 是(),有些学生毫不犹豫地填上13;学习中强化了 3.4X58+58X6.6=10X58=580,将题目中的加号改为 乘号后,仍会做成 3.4X58X58X6.6= (3.4+6.6) X58。分析:这些错误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不完 善,不善于分配注意所造成的。高段小学生在注意的 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上发展都还不完善。他们 在观察式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 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 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注 意不到符号已经变化了的等所谓的粗心错误。现象四

6、:迁移颠倒在计算混合式题中如:1004-2.5 X 4=1000-10=10; 4.5+5.5-4.5+5.5=0分析:这种错误是否可以说是负迁移的影响。就 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迁移主要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 技能对后来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施加的影响,称为正迁 移;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技能产生干 扰,起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如:计算混合式题 1004-2.5X4这道题时,正确的运算顺序应该是从左到 右,但由于学生对2.5X4=10非常熟悉,就会错误的 先计算2.5X4=10,后计算1004-10=10;由于负迁移 的干扰,导致学生出现了运算顺序上的错误。现象五:记忆缺陷10.1-3.4

7、=7.7退位减,前一位退了 1,可忘了减lo 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还有不用进位的他进 To特别是连续进位小数、分数的加法,连续退位的 减法,忘加减漏写的错误更多。分析:这些错误都是记忆上的原因。虽然是小学 高段的学生,但是记忆发展还不成熟、不完整,往往 是记了这,忘了那,所以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忘了加 减漏写数。现象六:态度欠佳由于写字潦草,结果0、6不分,1、7互变,4、 9混合等。分析:这是因为书写时乱涂改,缺乏认真、仔细、 负责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好,还会产生误看,误 写。有些学生计算不论数的大小,全部口算,有的虽 有草算,但写得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清数字,更不用 说看清小数点了,

8、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 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 于心手背上,对于老师的多次教育,处于叛逆期的学 生无动于衷。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 常出错。二、纠误策略基于以上计算技能弱化的成因,结合高段小学生 心理特点,通过我校数学教研组的研究商讨后,采取 应有的纠误策略:(一)创设计算情境,重视首次感知其实计算挺枯燥的,到了高段有些学生一点兴趣 也没有了。特别是班上的有的孩子,养成了一改就能 对的坏习惯,就是第一次不仔细算,不太在乎,所以 我觉得计算不仅仅是孩子们会算,还必须培养他们一 次就必须算正确的意识。并且,我让班上的孩子们每 人都准备错题积累本,到时统计

9、看谁错题本上的错题 数量最少,即奖励谁,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在复习时, 知道自己以前的毛病便于再次发生,效果还不错的! 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 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 情境中可以顺理成章的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 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使 学生学起来又有了些兴趣。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可以毫不费力的的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教学小数 连乘乘加乘减中就包含了对运算顺序的教学。例: 为了使同学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图书室打算从 新装修。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是0.9米 的

10、地砖铺地,100块够吗?教师板书后请学生猜一猜 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学生结合这一情境,很自然的就 能理解先乘后加、连乘和乘减的运算顺序了。从学生 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和厌倦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 活情境,是很符合高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有了情境,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才会 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境中,才会 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二)加强针对练习,排除信息干预在上学期期末复习阶段,我为学生的计算头疼, 错误太多了,怎么办?我在找原因,一方面学生的基 础是不一样的,学习习惯有差别,另一方面,可能我 们的练习方式

11、要改进,比如,我采用过关制,在做的 十道题中,全对的可以得到三颗五角星,连续三次计 算都对的同学,下次就可以少做直至不做,如果十道 题目中有几题做错了,教师和学生就一起分析产生错 误的原因,进行对比练习,另外补上类似几题再做, 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计算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三)强化估算练习,熟练估算技能在当前,估算对学生的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正确 率也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 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 度;二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 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37.6+48.3,通过估算能知 道其结果必然大于70而小于90,不然,计算有误;

12、计算3.9X0.69,先估算,把3.9看成4,把0.69看成0.7, 4X07=2.8,那么3.9X0.69的结果接近2.8而小于2.&如大于2.8必定错误。同时,估算还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估算需要对问题进行观察、 分析和思考,估算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从而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估算教学是小学数 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活用基础知识,实施算法多样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还是上面例题:“为了使同学们有更好 的学习环境,学校图书室打算从新装修。图书室的面 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是0.9米的地砖铺地,200块 够吗? ”教师板书:0.

13、9X 0.9X100=0.81X100=81 (平方米)师:100块砖只能铺81平方米,大家能不能估一 估,大约多少块砖能铺85平方米呢?生1:我估计110块砖够铺。生2:大约105块。生3: 108块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估算,我们一起来验证 一下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小明:0.9X0.9XM0 小华:0.9X0.9X105 小君:89.1-0.81X5=0.81 X 110 =0.81 X 105 =89.1-4.05=89.1 (平方米)二85.05 (平方米)=85.05 (平方米)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 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鼓 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

14、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体的教学原则。但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一定掌握书中 介绍的多种方法。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由于学生受幼儿园数学 学习的影响,课堂上学生说不出数数的方法,是非常 正常的。我们何必非要把学生教“傻”呢?再说,数 数是最直接、最原始的方法,学生已经学会了间接的 思考,何必强求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呢?应该说,算法多样化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但 “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并不是一回事。“一题 多解”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个体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 学生群体方

15、法的多样化,对某一个体学生而言,方法 可能只有一种,但对众多学生而言,方法就呈现出多 样化。如“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好 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的方法, 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生本人来讲就是最优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方 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如学生算“10.5X3.2” 时,学生一的算法是:10.5X8X0.4 ;学生二的算法 是:(10+0.5) X3.2;学生三的算法是:10.5X (3+0.2).(%1) 采取心理战术,强化训练过程通过心理战术和强化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

16、算习惯,教会他们认真审题,对题目要全面的 观察,确切了解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记得有一次数学计算体竞赛,包括口算和笔算两 种类型题,我们班当时有半数多的同学拿到了满分, 与我同年级的教师成绩一出来他们都很纳闷:为什么 自己班没有那么多100的,计算题也涉及不到头脑聪 明不聪明呀?其实我有两个秘诀,那就是对学生开展 心理战术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就是每天5道题,一 道题20分,教师要规定好时间,我通常是在学生做完 题后还要给出相应检查的时间,重要的一点教师在学 生做题时不能只是等,而有两个任务监督和鼓励,所 谓监督就是看着学生认真做题,看着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所谓鼓励就是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 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热情,比如“老师发现小军同学早就算完了,但头都没抬,一直检查。“对!只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