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204576157 上传时间:2021-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1.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 (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3)具有不平衡性 (4)具有个体差异性 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 (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5.健康人格的建构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6.自我同一性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内容 (

2、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 (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 (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 (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 7.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8.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取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9.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10.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

3、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的学习 11.我国的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12.桑代克的学习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普雷马克原理(祖母规则) 14.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强化与消退 15.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16.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1)学生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17.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 (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 (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18.发现学习的特点 (1)强调

4、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部动机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知存储 19.学习动机的种类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0.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个人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21.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项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的“自我效能感” 22.树立自信心的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归因训练 23.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

5、使用表扬、合适的反馈、 24.迁移的种类:正、负迁移,顺向、逆向迁移,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5.迁移的作用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迁移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26.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化说 27.现代迁移理论包括认知结构迁移论、产生式论、情境性理论 28.影响迁移的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定势 29.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 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

6、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 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30.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1.知识学习的类型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2.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 33.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 34.知识概括的类型包括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5.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 用好正、反例证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自觉地进行概括 36.错误观念主要有以下性质:广泛性、自发性、

7、顽固性、隐蔽性 37.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 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38.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诊断错误观念 引发认知冲突 理解新概念 应用新概念 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39.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40.技能的基本特点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 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41.技能按性质和特点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42.动作技能的特点:就动作对象具有客观性、就动作进行而言具有外显性、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具有展开性 43

8、.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4.技能的作用 调节和控制动作 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4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拟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46.动作技能的培训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7.心智技能属于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47.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 活动定向阶段 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8.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49.心智技能的分阶

9、段形成: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50.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 51.心智技能的培养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52.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管理、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53.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54.学习

10、策略的训练方法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55.问题的基本特点: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行 56.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7.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发、简化法、类比法 5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59.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提供多种的练习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60.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环境、智力、个性 61.高创造性具有的特点

11、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2.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适宜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个性的塑造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独特性、提供榜样 (3)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63.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核心)、态度的行为成分 64.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

12、深刻性)、道德行为 65.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6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6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亲历学习、观察学习(示范学习、替代学习) 68.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69.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

13、、道德认知 70.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 (2)榜样示范 (3)价值澄清 (4)群体约定 (5)赏罚控制 71.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 (2)赞赏阶段: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行动: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72.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73.心理学家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的四种特质:积极的自我观、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74.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75.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 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76心理评估的参考架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77.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