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4338382 上传时间:2021-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逐步养成的,教师只有不断 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并且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 养,才能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 学生亲历的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适应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是任课教师必需长期培养的。品德与社会课学生要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 惯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科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尤其值得培养。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 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

2、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 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 着明显的年龄特征的,一般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 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 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 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 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 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 有心人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 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 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 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本节课以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的方 式,汇报自己一天的活动,观察谁在为我们服务,体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 为我们带来方便和帮助为切入点,初步认识各行各业劳动者在人们生活中的意 义,激发学生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由于

4、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与学生生活最密 切z也是学生最容易直接感受和观察到的对象,因此教学中,我采取以直接服务 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劳动者、以他们的真实工作状况为切入和教学活动始终,调动 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体会从事服务行业劳动者的苦与乐,来逐渐感受各行各 业劳动者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别人,长大成为别人生活需 要的人,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并尊重其他行业的劳动者而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把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使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从而尊重、感激劳动者,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 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

5、之 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 惯得到了养成。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校外探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 认真观察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从实际生活中能获得相关体验,在 学习本课前,让学生观察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并在课堂上出示这些照片图片,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地方,相互考考对方。之后分组组成校外探路小队,首先 讨论从自己家到学校的”探路过程,然后再试着画一画,在画图的同时讨论路 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书上。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社会课是为了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种发展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得以实现。交往离不开合作,这

6、就需要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的活动型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成为主体,否则 学生个体是无法逐一落实的,只有实现合作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课堂形态的转 变。有研究表明,合作取向的学习优于个人取向的学习和竞争取向 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空 间,培养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学 习与他人交往。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岀交往能力的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 要更多地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建立有困难,找人帮的群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合 作的价值。引导学生乐于交往,进而善于交往。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还

7、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学习小组的合理 建构;合作学习小组长的产生通过竞选、轮值、奖励、分专题等形式产生,让人 人都有机会;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逐个操练、争相发言、共同讨论、互帮互学、 小组竞赛学生一旦掌握了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后,他们的合作学习就能 有效地展开,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合作学习习惯 的养成。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让学生分小组探讨 生活中人们的不一样时,一个小组围绕学生自己的发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原来学习小组中一位同学说了这样T牛事情:他和妈妈去买鞋,他想要白色的旅 游鞋,可妈妈偏看上了一双凉鞋。小组同学们纷纷谈岀了自己的看法

8、帮助这位同 学,有的说:我们的脚长得快,凉鞋便宜,小了就扔了也不可惜;有的说:妈妈 可能是怕我们臭脚;还有的说,大人就是不理解小孩,其实我们也有我们的想 法最后,这位同学在大家的启发下,开始理解妈妈的不一样的想法了, 并尝试着与妈妈就买鞋的事情交流交流。其实,不管结果如何,孩子在生活中成 长了。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的参与 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课堂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多的 需要学生参与,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活动进行得是否 圆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习惯的养成。美国科

9、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曾经说过,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 越是卷入得深T也越是有动力一也就越能积极的和这一过程合作。她认为卷 入是参与学习活动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参与不仅是活动形 式上的参与,更多的要体现在思维的参与上,那样才是较为深刻的卷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参与,就要与学生展开对话o这 里的对话不是教师替代学生思考,更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是交 流,引导学生多问、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质疑与反思,体验与 感悟,进而获得真实的感受。这样学生参与的习惯将会伴随着活动的始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分享的快乐时,我在教学中特别 注重孩子全员参与、民主参与、自我教育、互相教育,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 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本节课上,我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精彩发言, 每一件有创意的作品都给予充分地肯定。课堂上,不时地用你真懂事,你 们的想法真有创意,等语言鼓励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每个孩子在轻 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因为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的三个评价目的之一。参考文献:1 陶行知教育文集,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