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84114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述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 量的流动人口携带妻女进城务工。上亿农村务工人员由于独特的城乡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只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 往返流动,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流动儿童,作为一个 特殊的弱势群体,常常被视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权益往往容易被忽 视,甚至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城市部分个体对他们的歧视,加上他们 受到的家庭、学校教育相对落后,口身与城市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相 距,在这种情况下,流动儿童容易出现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 文献分析就此作出分析,并通过对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 行研究,提出相应

2、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流动儿童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流动儿童指6-14周岁(或7-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 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1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现状11流动儿童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 己,认为口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因为过于口我 否定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自卑这一消极的心理体验往往导致流 动儿童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精神萎靡不振。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 就会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每个人都会有自卑的吋候,但流 动儿童的自卑心理表现的更为严重。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之后,他们的 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3、,特别是生活环境与城镇孩子的差 距巨大。随着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这种反差体验更是越来 越强烈。他们的心理往往不能适应骤然变化的环境而产牛自卑。段成 荣等研究发现:流动儿童自尊心水平显著比城市儿童低,并且普遍缺 乏自信心。流动儿童与城市群体之间本身固有的隔阂是他们自卑心 里产生的重要诱因。可以说,城市群体的歧视进一步加重了流动儿童 的自卑心理。郭志巧研究发现:近1/4的流动儿童因感觉受歧视而自 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12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流动儿童常常感到自己与城市儿童之间的巨大差别,这不仅会使 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更会使其陷入孤独之中。任何人到一个新环境都 需要一个适应期,而流动儿童由于

4、其频繁流动史使得他们的社会适应 表现出迟缓或困难。农民工子女因为初到城市,新环境对他们缺乏认 同,这些孩子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来适应城市的生活,再加上一部分 城里孩子对他们不理解甚至歧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工 子女对流入地的认同,加深了他们与当地人的隔阂,在情感上成为无 家可归的边际人。5虽然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居住在城市之中,他 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许多城市居民对他们仍然存在偏见,甚至会 对他们用一些歧视性的称呼,如“乡下人”“乡巴佬”。许多学牛:家长 也对流动儿童存有疑虑,不让自己的子女与流动儿童一起学习或者玩 耍。郭良春等调查发现:40%的流动儿童回答曾因为口己是外地人而 被瞧

5、不起过,20%的城市儿童家长告戒自己的子女不要带流动儿童到 自己家里玩来玩,理由是“有些外地人偷东西”、“素质低”。北京 市流动儿童就学及心态状况调查课题组发现:78%的流动儿童喜欢和 北京小朋友一起玩,但不愿暴露身份。m流动儿童是一个处境特殊的 社会群体,同时又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孤独心理如不及 时加以调控,久而久之会进一步引发其他各种心理障碍。1.3流动儿童的学习困境流动儿童需要跟随亲人辗转各地打工赚钱。他们需要要经常转换 学习环境。由于地域差别,各地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师教学方法等存 在相当大的湼异。流动儿童往往刚刚适应一所学校的生活,却又要随 父母的流动到另外一处,容易造成知识

6、结构的断层。図程福蒙等研究 发现:“流动儿童中41%为成绩差的学生,非流动的学生成绩差的只 占26%,二者差别明显。流动学生的阅读成绩也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平 均水平。且学生流动越频繁,对他们学习构成的威胁越大。”9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学历不高且又忙于生计。他们对流动儿童学 习的辅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少之又少。流动儿童生活条件往往较城市 学生差,他们能用于学习的吋间相比城市学生更少。段成荣等调查显 示:“几乎100%的流动人口的子女都会帮助家里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 其中60%的孩子述承担了做饭的任务,大一点的孩子还主动承担照看 弟妹的工作。42.3%的孩子“经常帮”父母干家务。流动儿童的成绩 往往没有

7、达到普通学生的水平。”而且,父母为流动儿童的学习付 出了大量的金钱,因而他们对流动儿童的期望也会随之提高。流动儿 童的父母通常都是学历太低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城市打工都是干 着乂脏乂累的工作,收入还不高。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读 书来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流动儿童也自知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责 任,希望口己在学校里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一旦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 想,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自责倾向,进而产生 学习焦虑。据刘止荣调查显示:进城就业农民子女的学习焦虑水平显 著高于城市儿童的学习焦虑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31.4流动儿童的价值偏差及反抗倾向冃前,城市市民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农

8、民工还是抱有各种歧视的, 虽然他们为城市做出了许多贡献,但还是有不少市民在心理上排斥他 们,公交车上不愿意跟他们坐在一起,食堂里不愿意跟他们共坐一桌。 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做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还吋常被用人 单位欺压,收入不高不说,拖欠工资更是常有的事。流动儿童进入城 市后目睹着父母所遭受的这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时,心中难免不 平,从而对城市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敌视态度。他们的父辈们在农村的 生活时间比较长,感情也比较深,所以会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与自 己过去在农村老家的生活相比,可能还会有满足感。但是,流动儿童 不一样。他们对于老家的印象不深,小小年纪便随父母亲人来到了城 市,或者就是在城

9、市出生。此时他们会更多地将口己现在的生活状况 和遭遇与城市里的同龄儿童相比,自然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会 产生反社会的倾向。31.5流动儿童幸福感的缺失。由于户丨I的区别以及父母社会经济地位 的差距,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享有的教育资源、家庭生活条件、娱 乐休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辅导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些都会对儿童的幸福感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王瑞敏等研究表 明,整体上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城市儿童,特别是打工校流动 儿童与公立校城市儿童两者在主观幸福感的9个指标上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2影响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可分为主、客观两方而。2.1主观因

10、素,指个体自身因素,包括流动儿童的年龄、性别、性格 特点、自我认识等。研究表明,女童在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 恐怖症状等项目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童。王瑞敏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 的总体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随着年龄 的增长逐渐降低,消极情感和自我满意度却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升。绝 大多数流动儿童都比较内向拘谨,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困难, 影响其社会归属感。在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和自身价值的认识上,流 动儿童表现出的自我评价过低和价值感缺乏、口身定位不准确导致了 他们产生焦虑、抑郁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2.2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儿童 成长中最重要、

11、最早起作用的地方,父母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流动儿童的父 母一般文化程度不高,因忙于生计而无暇管教子女,使得流动儿童在 学业、各种行为方式的养成上都比一-般正常儿童差。尤其是父母职业 的不稳定,使得流动儿童过着频繁流动的生活,从而产生孤独感,缺 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造成对生活、对前途的迷茫和不安。研究者发现,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其问题行为和躯 体化有显著相关5。而且,不同校园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影响也不同。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和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虽然在较常出现的心理 问题上较一致,但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较低,相 对有史好的

12、心理健康状况和史高的生活满意度。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接 纳对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师保国的研究发现,流动儿 童知觉到的学校社会关系排斥与其幸福感、安全感得分均呈显著负相 关6。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更差,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与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1教育部.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J 人民教育,1998, ( 5) 2杨磊,康慕云,刘艳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73.3段成荣,梁幺.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5, (1): 17-19.4郭志巧.社会T作反歧视视角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13、中的运用J.江南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7, 6(1): 36.5胡韬,郭成.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卫生,2007, 28(8) 745-7466郭良春,姚远,杨变云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少年城市适应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5, (9): 55.7北京市流动儿童就学及心态状况调杳课题组,李雅儒,阳志华,王薇北京市流动儿 童学校师生心态状况调杏研究J.新视野,2006, (3): 63.8王晓梅.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J教育论坛,2011,(26):210.9程福蒙,柯洪靛.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再审视J 教育探索,2006, (8): 42.10刘正荣进城就

14、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 40.11刘靓,李江勤.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7).12中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王瑞敏,邹泓.北京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J.心理一卫生杂 志,2010,2:131-134.1.1流动儿童的孤独感任何人到一个新环境都需耍一个适应期,而流动儿童由于其频繁流动 更使得他们的社会适应表现山迟缓或困难。加上其他社会成员的排斥 等,流动儿童难以获得群体融入感,人际关系敏感、紧张,从而导致 缺乏安全感及社会归属感。得不到社会支持、接纳的流动儿童在氏期 的社会适应

15、过程中往往伴有社交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有研 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lo1.2认知和价值观。特殊的流动环境使得流动儿童表现出口我评 价偏低、自我体验消极而自我控制较强等不平衡性。与非流动儿童相 比,流动儿童的口我效能感较低。在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评估上流动儿 童存在着自卑和自信并存交错的现象。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 于中等水平以上,在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高于打工子 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但都低于城市儿童2。刘霞和中继亮的研究 表明:流动儿童还有比较高的歧视归因倾向3o1.3自卑和自尊。1.4行为问题。流动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很容易在虚 拟的网络世界中

16、寻求安慰,而网络成瘾对流动儿童的危害比对一般儿 童更大。另外,流动儿童心理失衡问题突出,通常引中出叛逆反抗、 行为失范,再加上认知能力的缺乏,家庭教育不足,极易发展成为“问 题少年2影响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可分为主、客观两方面。2.1主观因素,指个体自身因素,包括流动儿童的年龄、性别、 性格特点、自我认识等。研究表明,女童在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 状和恐怖症状等项冃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童。土瑞敏的研究发现,流动 儿童的总体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随着 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消极情感和口我满意度却随着年龄的增长上 升。绝大多数流动儿童都比较内向拘谨,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人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