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411070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大乘佛教两派浅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薛定谒的小猫在被观察之前处在-种慨生又死啲状态,中观派称之为冲道啲状态4oar、4一、概述佛教与佛家是两个有联系乂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而言,强调-种宗教或者信仰描 述时,称Z为佛教,强调一种哲学派系时称为佛家。佛家和佛教-般联系很紧密, 不特别强调吋两者可以通用,这一点与儒家和儒教、道家和道教不太一样。大乘 佛教的哲学性要强于小乘佛教,主要是对世界观和认识论方面的阐述不同。另外 而大乘佛教里“佛”的概念有时是指得道的人,有时候是作为一个代名词指代宇 宙本体,“佛性”的概念也类似,注意区别。佛教里有一个基本概念,叫“缘起”,通俗一点说就是宇宙由其本源变成现在我 们所认识到这个样子的过程。佛教不同派

2、系就是对“缘起”的解释不同而形成的。 其基本区别是:小乘佛教认为有“业感缘起”(大致就是说世间种种不如意都起源于“业”这个 东西,可以理解为命运,所以要修身去除这个“业”就能成佛了);人乘佛教的中观派否认有缘起存在,认为一切根本就是空的(他们认为只要能否 定一切就能成佛),称为“缘起性空”;大乘佛教中唯识派的法相宗认为宇宙本源是“业”背后的“阿赖耶识”(类似心 理学中“超我”的概念,找到这个“阿赖耶识”就能成佛),称为“阿赖耶缘起”; 一般大乘佛教的唯识派认为宇宙本源是“阿赖耶识”背后的“如来藏”(类似大 爆炸理论“奇点”的概念,他们认为只有圣人才能找到“如来藏”,找到了就能 成佛,其余众牛最

3、多只能找到“阿赖耶识”,找到了也不能成佛,所谓我佛只度 有缘人),称为“如来藏缘起”;大乘佛教的华严宗认为宇宙是超越“如来藏”的“法界缘起”形成的(类似于能 够驾驭奇点的意思,想爆炸就爆炸,想变回去就变回去,达到这种境界就能成佛); 大乘佛教的禅宗则认为“如来藏”也好,“法界”也好,都只不过是内心的不同 状态,能够一切都不纠结并且能把握当下就是佛;最后,大乘佛教的净土宗则更加简单,统统不考虑这些,认为只要吃斋念佛就能 去西天极乐世界,至于能不能成佛则看缘分。二、中观派观点 具体而言,“大乘”佛教是由印度僧人龙树所创立,他著有中论、十二门 论等,提倡“不牛不灭”的“空论”,认为“诸法空相”,也就

4、是认为不存在 缘起,有“八不缘起” Z说。其主要思想是说有和无都是相对的,互相依赖的;世间种种都是因缘际会而形成,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因而是空,如此连佛也是空, 所谓佛也只是因缘际会而成的一种方便;如此连空也是空,不能执着于相对事物 中的一方,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相互依赖而所得,执着于一个“空”也是没有意义 的;所以万法本幻,不牛不灭,超脱于相对的两边,就达到了所谓“中道”,这 就是“涅槃”成佛(这个“中道”不是调和的小庸,而是-种类似于量子力学的 牛死叠加态的哲学抽象;这个“空”类似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而“涅槃” 则像道牛一二三论的逆过程)。这就是“缘起性空”。龙树的“中道”理论被称 为中观

5、派。因为耍达到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涅槃就要通盘考虑宇宙整体,所以大乘 与小乘表现出来的区别就是度人与度己。三、唯识派观点中观派之后又有唯识派兴起。唯识派针对中观派的“空”理论,提出与之相反的 “有”理论,认为物质世界虽然是空的,但宇宙还是有缘起的,认为“诸法实相”。唯识派的提出是因为中观派的理论过于无法捉摸而无法落脚,貝破不立不利于发 扬。唯识派在中观派所建立的现实世界是空的基础之丄,建立了“如来藏”佛性 理论,其出发点类似于儒家气学批判心学一样,但却并不十分成功。和气学最终 陷入考据训诂一样,唯识派最终陷入类似盗梦空间造梦师造出的繁复的梦境 构造之中。玄奘之吋,世面流传的唯识派里有许多繁复且自相

6、矛盾的说法。为了解决此种矛 盾他选择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探寻,结果也让他非常失望。回来Z后玄奘创立 了法相宗,斩断了多余的部分,解决了唯识宗世界观里根本性的矛盾。唯识派其说针对中观派不牛不灭的说法,提出了 “三性”说:世界只是认识的反 映,也就是由“识”构成的,是“识”的变现。但是类似薛定谡的小猫,不考虑 观察之前的“中道”是个啥样(这点与中观派不同),一旦发牛观察和认识(“识”) 的过程就小猫就有牛有死,这就是“虚妄分别”。由于事物是互相依赖的,所以 一旦观察互相依赖的种种就会被固定住,类似于波函数的一个一个的坍塌,就产 牛了现实世界,这就是由“识”编织出的世界。这种观察(“识”)就是“遍计

7、 执自性”,是空的(和中观派的观点类似)。与之札1对的,种种被编织出來的世 界因为是因为互相依赖而存在,不能独立存在,这就是“依他起口性”(关于这 两点心学解释的更加通透,这两者的关系就是“看花开时花便与心一同分明了”)。 与中观派一样,唯识派认为这两种自性都是空(两派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 就是对世界本源的定义:木源是可以不依附外物的独立存在),但不一-样的是唯 识派认为离开了这两种自性,他们的背后剩下的就是本源,是实际存在的,叫做 “圆成实自性”,找到它就能成佛。王阳明说.“尔未看此花时.它便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颜色则-时明白起来这就是“遍计执自性”和依他进一步,为了达到这种“

8、圆成实自性”就要研究它是怎么来的,唯识派认为它是 一种高级的“识”所达到的,因为世界力物都是认识的映像,都是由“识”构成 的,都是“识”的结果。低级的“识”有眼耳鼻舌身五种,再高级点叫“意识”, 类似于心理学“口我”的概念,统帅前五者。意识是依赖外境而起作用,“意识” 之上是“末那识”,类似于心理学潜意识或“本我”的概念,不依赖外境起作用。 这个“识”的作用就是寻找真正的自我,也就是寻找最高的“识”。血最高的“识” 叫“阿赖耶识”,类似于心理学的“超我”的概念,也类似于牛顿所问的“第一 推动力”,亚里士多徳所求的“形而上”。心理学中的“自我”、“本我”、“超我”,类似于“意识”、“末那识”、“

9、阿赖耶识”前六种识所反映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唯识宗认为两者都是空的,不真实的。前 六种识就是“遍计执H性”,构成的世界就是“依他起自性”-前六种识所反映 的是外在的世界,而“末那识”所反映的世界则是内在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依赖 外界而存在,所以是真实的。而这个真实的世界因为是内在的,所以本质丄也是 一种认识,就是“阿赖耶识”。前六种识而以“末那识”为桥梁,都依赖于“阿 赖耶识”血存在。所以是“阿赖耶识”构成了一切,只有“阿赖耶识”才能通向 “圆成实自性”(类似一种循环自证:A种认识所感受到的世界是B,因为AB 是相对的互相依赖才能存在的,所以两者都是空的不是本源;那么将两者都取非, 得到A和、B

10、,那么否命题为:A感受的世界是迢。这两者才是真实的,是世界 本源。A是前六识也即“遍计执自性”,B就是“依他起自性”,、A是“末那识”, 込就是“圆成实自性”也即“阿赖耶识”)o这就是“阿赖耶缘起” o有点类 似盗梦空问,是做梦的过程或者是进入催眠状态,让潜意识去勾画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就是“阿赖耶识”产牛的(潜意识会认为梦境是真的,佛家称这种“末 那识”的执着为“我执”)。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所构造的世界才是真实的,类似于造梦师造出的梦境,醒來却不记得了“阿赖耶缘起”的具体过程是由“阿赖耶识”通过“种子”这个途径来构成内心 所反应出的世界的。“种了”是类似于量子场论中能够涨落的规范玻色子的一

11、-个 概念。“阿赖耶识”与其他七种识通过种子发牛关系,其他七种认识构造了世界(类似于量子场论,四种基本力的传递是由规范玻色子作为媒介来传递的,四种 基本力构成了宇宙中全部的互相作用。小猫之所以被观察影响了牛死,是因为观 察本身就在传递规范玻色子)。轻子e. u. rO 的引力子光子W7W Z四种规范玻色子夸兗 匕cj d, s9 b希格斷玻色子作用的最基本的四种力,是由四种规范波色子来传递的,好比阿赖耶识和其他识之间作用是通过“种子来传递的“阿赖耶识”里而藏着所有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适当的“因缘”(临界阈值条件) 之下成为其他诸“识”以及世界。而其他七种识一旦构成世界之后就会产牛种种 妄念,这些

12、妄念就会反过来影响到藏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类似于量子纠缠 效应),这吋候就说种子是被“熏染” 了,被“熏染”的种子叫做“漏”的种子。对互相“纠缠”的量子,不论相距多远.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另外一个立即自动发生对应的改变,这就是“量子纠缠”效应.好像两者之间有“网线”联着一样“漏”的种子也能产牛其他七种识,不过这时候产牛的就叫“漏”的识,会产生 更多妄念,妄念又会“熏染”更多的种子,这就是六道轮冋的过程(这个过程就 产牛了种种命运,也就是种种“业”,小乘佛教只追求去除“业”,所以为大乘 佛教看不起)。这个过程简单理解为:“阿赖耶识”“种子”其他七种 识妄念“漏”的种子“漏”的七种识更多妄

13、念更多“漏” 的种子更多“漏”的七种识轮冋不止。那么要想解脱达到涅槃成佛就要 摆脱轮回追求“阿赖耶识”(类似道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过 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漏”的种子变回“不漏”的,这个过程叫“转染 成净”;另一种是把“漏”的识变成“不漏”的识,叫“转识成智”。这两种都 能成佛。唯识派里由玄奘创立的法相宗其世界观就到此为止。般唯识派观点不过唯识派里大部分其他宗派都认为“阿赖耶识”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宇宙本源, 本源叫做“如来藏”。这是因为既然“阿赖耶识”本质上还是一种认识,那么每 个人的认识又是不同的。而本源应该是恒久不变,消除一切差别的,这就是“如 来藏”,也叫“真如”。“

14、如来藏”是类似于大爆炸理论的“奇点”的概念,当然这个“奇点”还是在内 心世界中,是每个人内心“阿赖耶识”的本来面H。本来“如来藏”是恒久不变的,但是会有叫做“无明”的缘分来“熏染”它,一旦被“熏染”成功,“如来 藏”就变成“阿赖耶识”了。“如来藏”在不同条件下产牛了不同的“阿赖耶识”, 这就是“如来藏缘起”。因此“如来藏”是宇宙最初的形态,没有比它更本源、 更早的了(更加确切的说,“如来藏”对应于M理论小的“原始宇宙量子波包”, 就是最原始的那个“奇点”而并非产牛某个具体宇宙的“奇点” o这个“原始奇 点”在十一维空间小的不同的能量条件下显化为无数个不同的“奇点”。众多“奇 点”中大约有10的

15、500次方个“奇点”他们的能量足够启动爆炸程序,于是就 发牛大爆炸,我们所在的宇宙就是这10的500次方个宇宙Z 。对应的就是“如 来藏”在不同的因缘条件下产牛了不同的宇宙,即每个人的“阿赖耶识”)。每个达到临界条件的“奇点”爆炸后产生一个宇宙,如同每个“阿赖耶识”构建一个世界。而这众多“奇点”本质上是“原始 奇点”的概率分布,如同众多“阿赖耶识”的背后是“如来藏”造了如此繁琐复杂的世界观,最遗憾的是唯识宗将“阿赖耶识”解释为人人各H 不同(平行宇宙),但是唯识宗却既没有解释清楚“如来藏”是如何被“无明”“熏”成“阿赖耶”识的,又没有解释“阿赖耶”识怎么能变回“如来藏”-这 就更加无法解释“阿

16、赖耶识”如何是通向本源的问题了。这就意味着在唯识宗眼 里,有人天牛就是“如来藏”,能摆脱轮回血涅槃成佛,有人天牛只有“阿赖耶 识”,不能成佛,这就成了一种循环论证的诡辩。这种论调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玄奘当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其西去印度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解决这种孑盾。 结果他去了之后发现否认“如来藏缘起”是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所以他冋国创 立的法相宗就只提“阿赖耶缘起”血不提“如来藏缘起” O但即便如此,唯识宗 的体系也太繁琐,不利于人理解和传播,因此两者因为水土不服短命而亡, 这是后话。客观而言,中观和唯识的这两种流派在哲学界的作用木质上相当于数学在科学界 的作用,是对世界本源进行探索而建立的两种理论模型,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直到量了力学和乃至超弦理论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