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97841040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公司治理及财务管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 业 论 文题 目浅谈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装订线姓 名XX学 号146306041专 业 会计学学习形式函授层次专科 站名南开大学函授站院 系完成日期2016年08月02日指导教师 教师 容摘要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的公司治理构造,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假设公司的治理构造变了,那么公司进展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要相应变化。本文通过阐述公司治理构造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分析两种公司治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进一步探讨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开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开展。关键

2、词:公司治理构造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至上 共同治理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 录一、公司治理构造及财务管理目标概述及联系1一公司治理构造的概念1二财务管理目标的概念1 (三)公司治理构造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1二、不同公司治理构造下的财务管理目标1一“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与财务管理目标1二“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与财务管理目标2三、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构造及现状3一“股东至上的治理构造的现状3二“共同治理的治理构造的现状3四、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4一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潮流的共同治理逻辑4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开展5参考文献6. word.zl- .浅谈公司治理

3、与财务管理一、公司治理构造及财务管理目标概述及联系一公司治理构造的概念公司治理构造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或称公司法人治理构造、公司治理系统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公司治理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是一种对公司进展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构造。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别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别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

4、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展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构造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鼓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构造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二财务管理目标的概念财务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方案、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到达的根本目的。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三公司治理构造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财务管理又存在和运行于公司治理构造框架中,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

5、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展调整。公司的治理构造变了,那么公司进展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要相应变化,也就是说作为财务运行驱动力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不同的公司治理构造,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深刻理解公司治理构造这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认识公司治理的在逻辑,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提高经营绩效,具有重大意义。二、不同公司治理构造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与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至上模式下的公司治理遵循的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认为物质资本的提供者股东,他

6、们承当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就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只能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其公司治理的重心是调整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公司治理的主体是股东和经营者,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与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西方根深蒂固的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由于它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本钱,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有其积极的涵。第一,对于额外的风险,要求有更高的预期收益补偿,忽略风险的差异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二,对于一样的投资报酬,现金流入越早其价值越大,忽略现金流入时间的差异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第三,当公司可以通过一项

7、新的投资提高盈利水平时,如果公司的股东用同样的资金在另一项风险一样的投资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那么只要从股东的利益出发,公司的经营者就会投资于收益更高的工程。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相比,优点甚为明显:综合地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上下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公司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仅要提高公司利润,还要权衡股东资金的时机本钱,不能因无视相比照拟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可见,由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所决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8、。随着公司治理构造的创新,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那么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效劳才能获得可持续开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二“共同治理的治理逻辑与财务管理目标“共同治理模式的公司治理遵循的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并重的逻辑,认为公司拥有包括股东、顾客、员工、供给商、合作伙伴、社区、舆论影响者和其他人在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拥有专用性资本的主体。他们分别向企业提供自己的专用性资本,拥有企业专用性资本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不是企业的惟一所有者。企业那么是这些提供专用性资本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种合约,是治理和管理这些专用性资本的一种制度安排。公

9、司的治理和管理应当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利益相关者应广泛参与公司的治理。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公司治理的主体是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的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使企业总价值到达最大。这一目标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开展或长期稳定开展。由于企业价值的大小可以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预期报酬或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来表示,而折现率又与企业风险相适应,因而只有在风险和报酬实现较好的均衡时企业价值才能到达最大。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样充分考虑了不确

10、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围之,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给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从经营者理财来说,以上利益相关者都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

11、的资金构造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效劳,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税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开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三、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构造及现状一“股东至上的治理构造的现状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良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鼓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构造,具体表

12、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视经营者的行为等。可见,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了企业制度效率的根本标准。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这样的治理逻辑下,我国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渐进过程就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以及放权以后对经营者的监控过程。国有企业进展股份制改造以后,在设置公司治理构造时也是按照股东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原那么设置鼓励约束机制。但是,由于政府远在企业之外行使所有者职能,企业并无所有者代表,不仅鼓励和约束机制最终难以形成,而且国有资本和政府权力的结合使得经营者可以随意剥夺其他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企业职工应有的参与决策权、监视权也往往

13、因职工代表大会流于形式而难以实际发挥作用。由于国有企业这种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的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二“共同治理的治理构造的现状 党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视的原那么,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视、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要确保出资人到位。这为了解决公有制经济下独特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创造了条件。但要落实这一重要文献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因经营者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保护其他

14、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还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开展趋势的共同治理逻辑。事实上,我国在“共同治理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如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债权人参与企业行为的监控,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等。我国?公司法?还明确规定监事会中应有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公司研究决定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构造。但是,在我国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时,相当一局部企业的改制过程并没有按规进展运作,特别是公司治理构造被严重扭曲。如有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在防止领导层部矛盾的同时放弃了制衡;有的董事成员与经理成员高重合,为部人控制敞开方便之门;有的对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议事规那么不以为然。严格的信托责任制度未能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