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整理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96742086 上传时间:2021-09-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论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论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论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程论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程论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论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论整理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学习资料可编辑绪 论第一节 课程概念辨析一,“课程”一词的词源考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爱护课程,必君子监之, 乃依法制;”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斯宾塞在 1859 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学问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 ”(课程 )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二,见仁见智的“课程”概念1. 课程即教学科目比较传统和古老的定义,从我国古代设立的“六艺”,欧洲中世纪的“七艺” ,到近代以来的百科全书式课程,实科课程,功利课程,从夸美纽斯到洛克,

2、赫尔巴特,再到永恒主义,要素主义,无一不是把课程看作是所教授的学科,强调课程的知识累积与组织,储存功能;这种观点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训练实践中其影响也最为深广,它比较符合广大民众和众多课程实践者的熟识和懂得, 在我国现代课程实践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 :“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全部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王道俊,王汉澜: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2. 课程即有方案的教学活动 “课程不仅包括学科,仍有

3、其它内容如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仍有对内容的支配,以及内容支配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 ”王策三“课程可以懂得为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训练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畴, 重量和进程的总和; ”陈侠三,课程定义的方式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建设性地分析这些冲突的定义?在我们看来,与其对其指指点点, 不如考察一下它们的社会背景 ,熟识论的基础和方法论的依据,这将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熟识;(一)时代背景每一种课程定义 ,就像每一个课程问题一样 ,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显现的;例如,澳大利亚课程论者史密斯(D LSmith )与洛瓦特( TJ lovat

4、 )在考察百年来一些有影响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定义后发觉,每当经济强劲,求职机会较多时,很少有人关注学校课程;而当经济衰退时,会有许多人指责学校课程;(二)熟识论的基础任何课程定义都涉及学问的性质问题,留意每种课程定义所隐含的某些假设是很重要的;有的课程定义似乎说明:学问在任何地方都是同样的东西,而有的课程定义就隐含着 学问是个人主动构建的东西;在确定程度上,确定的学问观准备了 人们将接受什么样的课程定义;(三)结果与过程在考察课程定义时值得留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它把重点放在过程中,仍是放在结果或产品上,抑或两者的整合上;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四)课程定义的层次对于训练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某一种或

5、另一种定义,而是要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提出的问题,以便依据课程实践的要求,作出有效的决策;其次节 西方课程进展的轨迹(选择题) 一,课程的轮廓(一)课程的意义与形成(二)传统课程的建立 二,课程争辩的历史进展以时间为主线以人物为标志以思想为内容(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进展: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1.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20 世纪初美国发生“社会效率运动”美国“科学治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治理的原理一书,系统地确立起其治理理论;2. 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 训练的本质第一,训练是为成人生活作预备;其次,训练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体会进展的过程;第三,训练即生产;(2) 课程

6、的本质1918 年,美国学者博比特著的课程问世,这是训练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1924 年,怎样编制课程(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activity analysis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精品word学习资料可编辑第一,人类体会的分析;其次,详细活动或详细工作的分析;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第五,训练方案的制定;3.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美国课程论专家, 1923 年课程编制“第一必需制定目标,然后选择课程内容,在选择过程中,必需始终依据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评判;”工作分析法( job analysis)查特斯与博比特在课程开发理论上的区分第一,查特斯把理想(ideal

7、s) 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博比特就把活动和体会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其次,查特斯强调系统学问;博比特就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体会与才能;第三,查特斯的“工作分析”主要是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博比特的“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仍包括非职业领域;4.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贡献与局限贡献:贡献第一,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争辩领域; 其次,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历史局限性:第一,把训练与课程视为预备成人生活的过程,不行防止地导致忽视儿童阶段的存在价值;其次,把训练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背离了训练的本质,也不行能真正实现训练的“科学化”;第三,通过对人类生活的不

8、断的精细分析来猎取课程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选取训练内容,制定训练方案从而导致课程开发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进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泰勒模式RalhpTyler1934 年,成果测验的编制 (Constructing Achievement Tests):确立其“评判原理” ;1949 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确立起其“课程基本理” ;泰勒的“评判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

9、勒原理”( Tyler Rationale );1.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行为主义科学主义贾德;桑代克博比特,查特斯,杜威,波特(B. Bode),拉格( H. Rugg)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八年争辩 ”(the eight year study)(1934-1942)四大成就:第一,“可能对当今的课程开发实践意义最大的是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学校能够开发出访大多数同学感爱好,有助于中意一些同学的需要,同时又为同学在学院里获得成功供应必要预备的训练方案;其次,学院和高校熟识到,在那些没有达到特定的学科要求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发觉有许多同学在学院学业中获得成功;第三,是在职研讨班 (in

10、service workshop) 得到进展;第四,是以训练评判(educational evaluation) 代替测验 (testing)的观念被广泛接受; ”3.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1) 学校应当试图达到什么训练目标?(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确定训练目标(2) 供应什么训练体会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to attain these purposes.)选择训练体会(3) 怎

11、样有效组织这些训练体会?(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组织训练体会(4)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评判训练方案泰勒原理示意图:确定训练目标选择训练体会组织训练体会评判训练方案确定训练目标(1) 训练目标的三个来源(2) 训练目标的两个选择原就(3) 训练目标的二维表述选择训练体会供应哪些训练体会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体会的五条原就同学必需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

12、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体会 学习体会必需使同学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中意感学习体会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同学力所能及的范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体会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训练目标同样的学习体会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2. 学习体会所必备的四个特点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精品word学习资料可编辑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体会;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体会;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体会有助于培养爱好的学习体会组织训练体会(1) 组织学习体会的三条准就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次序性即使每一后续体会建立在从前体会的基础上;整合性即课程体会之间的横向联系;(2) 学习体会的三个层次最高层次 (详细科目广域课程

13、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结构 ) 中间层次 (按序列组织的学程;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的学程; ) 最低层次 (课;课题;单元; )(3) 学习体会的组织程序第一,对课程组织的整体框架取得一样的看法;其次,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就,取得一样的看法; 第三,对接受的低层次单元的种类,取得一样的看法;第四,指定一些灵敏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应某位老师在与某一组同学打交道时使用; 第五,由同学和老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评判训练方案评判程序的四个步骤确定评判目标确定评判情境设计评判手段利用评判结果4. 泰勒原理的实质:追求“技术爱好”从本质上看, “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

14、取向是“技术爱好”;“技术爱好” (technical interest)亦称“技术理性” ,是通过合规律 (规章)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把握的人类基本爱好,它指向对环境的把握和治理,其核心是“把握”(contro1) ;“技术爱好”是主导现代科学的基本价值取向;5. 泰勒原理的意义第一,建立了课程争辩的基本范式其次,将评判纳入课程编制过程 第三,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第四,为后人争辩供应了靶子课程领域很幸运,由于有了拉尔夫泰勒;课程领域很哀痛,由于拉尔夫泰勒久久不能被超越;但课程理论与实践终究会走出“泰勒原理”;(三)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1. 学科结构运动的产生背景萌芽: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形成:美国著名训练家布鲁纳产生背景: 1957 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1958 年国防训练法进步主义对美国训练的负面影响2. 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学术中心课程” ,是指以特地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学术性从“学术”的内涵来看,作为组织起来的学问领域及相应的探究方法的学术最有利于教学,也最有教学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规律与教学的心理规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费尼克斯认为,课程内容的唯独来源是学术学问,非学术学问不能作为课程内容;布鲁纳主见将人类熟识最前沿的日益深刻的识见,如理科和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