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780036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 【摘 要】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然而当前高职学生在职业基本素养方面还存在着责任意识差、大局观念淡薄、心理素质较弱、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方法,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深化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和职业基本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人们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方面。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好好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

2、学生建立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毕业生开始进入企业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技能知识方面,更大的问题处于文化认同和基本素养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用人单位更加看中的是学生的基本素养。那么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结构,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顺应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思路,从以往的经验与实践中做好总结归纳,更好服务企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1.职业素养的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

3、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指劳动者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2.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生活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队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的范畴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遵章守法、勤政廉洁、坚持原则,具有创新理念和奉献社会的精神等。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也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

4、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决定了职场中人的职业行为。我们提出对企业忠诚、有主人翁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的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石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职业技能通过学习与培训获得,并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不断提高。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而且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走向职场的基本条件。 二、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现状。经调查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为:心理素质较为成熟、理性;责任意识大局观念淡薄;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5、学习意愿强烈,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初步形成,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企业是学生企业文化获得的主阵地。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缺乏大局观念;责任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企业、社会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的方法 1.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教育学生讲社会公德、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理念,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把集体主义思想和企业精神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大局观念,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2.

6、深化学生职业意识。把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使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围绕学生提供能够掌握实践经验的平台,尽量让教学活动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3.加强文化素质培养。文化素质体现了人的精神价值,加强文化素质的教育培养,就在于培养人的人格精神,完善人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和格调,塑造美好的灵魂,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两点: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应当设置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这个特色就体现在与社会、

7、行业、服务对象密切联系上。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学校人文思想和经营理念的表现,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4.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能力竞赛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和竞赛来经历困难并战胜困难,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自我,指导他们控制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原

8、因,突破障碍,增强自信,让学生形成“人只有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的理念。通过多样的方式来使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各种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5.帮助塑造良好职业形象。职业形象的塑造要靠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形象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胜任职业的个人气质、能力、修养、品性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其核心是人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道德修养。高职教育注意学生良好职业形象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形象,也涉及到用人单位形象的塑造,是树立名牌形象的前提和基础。 6.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促使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岗位,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合作

9、,将学校的相关研究理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技术等。并且可以使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方面,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做到互利互惠,在学校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学校设立企业合作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善融合,学生从中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乃至社会环境,毕业后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从校园到企业到社会的顺利衔接。 7.加强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专业课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学生能力培养要靠老师引导,因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

10、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吸引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兼课、开讲座。 8.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理解体现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达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的目的。而人文素养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要目的教育。它通过对人类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类的自我认识等问题的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知识形态的了解和把握,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意识,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出不受任何学科限制的全面发展

11、的大学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面向21世纪 ,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对学生有益,对学校有益,对社会更有益。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搭建友谊桥梁,随着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培养方法也要随之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桂兰.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河北科技图苑,2003,16. 2苏俊彦.高校图书馆的形象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河北科技图苑,2002,15. 3蔡丽红.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7期. 4白云龙.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探讨.北方经贸,2004年07期. 5袁晓华,何瑞强.浅谈大学生就业准备.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3期.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