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92478457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语文 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素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中考古诗文考点突破:把握主旨题型列举 “把握主旨”一直是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命题的出发点。主旨是统帅,是灵魂。任何一种古诗词鉴赏题,可以说它的背后都站着“主旨”的身影。主旨即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综观2011年各地中考古诗词“主旨把握”题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概括精神特征题。 如:本诗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本诗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二、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题。 如: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或情感。 三、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题。 如: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表达

2、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5.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题回放 一、(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解析:这是题型一。面对这样的问题,考生无疑首先要弄清整首诗的内容。前两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两联承接上面两联继续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

3、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答案: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忠君报国)的精神。 二、(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解析:这是题型二。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诗人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

4、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暗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给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绝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图画显得栩栩如生。答案:诗人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三、(2011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

5、属于题型三。这首诗犹如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寺北、贾亭西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钱塘湖青山绿水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答案: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公关策略 同学们要学会如何确定诗歌所写内容,因为诗歌的核心内容就是诗人的感情。细分下来,既有边塞征战、咏史怀古、思妇闺情、山水田园风情;也有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的抒发。 一、学会从诗歌的题目去捕捉诗歌内容。 有的诗歌题目往往就揭示了诗歌内容,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看题

6、目即说明内容是春天观赏西湖。诗人情感倾注于对西湖景物的描写中。再如韦庄的古离别,以此为题说明诗的内容有别于常见的古人对离别愁绪的描写。总之,要掌握各类诗的特点及方法应从内容去鉴赏。 二、学会抓住诗歌的关键字句感悟诗人的情感。 关键字句往往蕴藏着诗人对自然(或社会、或人生)的核心感悟,这样的字也决定着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的方向。如(201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题)“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陆游的诉衷情)”。“觅封侯”十分到位地描写了诗人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此阙为陆游被弹劾罢官后所作,又反衬出诗人如今壮志未酬,岁月虚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 三、学会从

7、词语的隐含信息感悟诗歌主旨。 诗歌表达的一个比较突出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2011省甘肃省兰州中考语文试题)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诗人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戴叔伦兰溪棹歌)”。诗人用“山色镜中看”,去启发读者对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的想象。 四、学会透过对典故的理解去感悟诗歌主旨。 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用典后诗人所表达的新含义。如杜牧的赤壁中“东风”典故的运用。(201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

8、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词人对曹操的惋惜和对周瑜的嘲讽,也借以抒发了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_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9、。 _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写“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诗人写出了怎样的精神气概? _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题目。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

10、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 _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_ 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团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 _ 七、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全诗

11、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 八、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暝:昏暗。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金饼:比喻圆月。 你认为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 _ 九、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歌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 _ 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下

12、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请写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 _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志?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