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7030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移动微法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宁波法院的探索实践为例 移动微法院是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贯通立案到执行全流程的新型移动电子诉讼平台,可以为群众在日常最熟悉、当前最普及的智能手机上提供各类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也能让法官在手机上整合多种资源实现高效办案。2017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充分利用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先发优势、建设全球领先的移动电子诉讼体系的要求,以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支点,积极探索移动电子诉讼新模式,在全国率先上线基于微信小程序

2、的移动微法院,并于2018年9月向全省法院推广,2019年3月向全国法院推广,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提高了司法服务的便捷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 移动微法院的产生背景(一)技术背景:微信小程序迅速发展借助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作为一种移动通信工具迅速融入国内网民生活,微信小程序凭借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优点及其自带的社群属性在微信平台中迅速成长。微信小程序的迅速发展及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为移动微法院的产生奠定了媒介基础、技术基础和用户基础。(二)需求背景: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和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近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治

3、意识的增强,全国各级法院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法院的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法官工作任务繁重。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近年来案件数增幅明显,但将近十年没有增加中央政法编制,法官工作量逐年增长,通过科技手段解放司法生产力已迫在眉睫。随着各类信息化产品进入日常生活,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司法需求日益多元化,对高品质、高效率司法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司法工作便捷化、个性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二 移动微法院运行现状及主要做法移动微法院作为新时代司法工具的里程碑式创新,它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与司法实践,既可提供各类传统的诉讼服务,又可以在线办案,同时还整合了司法协同、监督管理

4、等功能,不仅打造了新的诉讼平台和诉讼方式,也推动了司法流程和司法规则的重塑。其运行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打造四大平台、创新一项规程”。(一)打造移动诉讼服务平台,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移动微法院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及与公安部门的信息互通实现自然人用户的身份认证,借助电子签名技术实现各类文书的在线确认和送达,借助多路实时音视频交互技术实现在线开庭、调解、出庭作证等活动,努力提供人性化的诉讼服务。一是创设“一案一空间”,实现跨时空充分互通。移动微法院为每个案件创设“一案一空间”,在线立案后当事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绑定手机号,经过人脸识别认证身份后即可进入案件专属空间,实现不同案件互不干扰。在空间内,法官、法官助理

5、、书记员、诉讼参加人可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最直接、最全面的互动交流,实现了法官、当事人、代理人之间跨时空充分互通。二是架设“一诉一链条”,实现“一站式”服务。将原来分散的电子诉讼服务功能在移动微法院平台上集中串联、并联起来,程序全线贯通立案、证据交换、庭前会议、开庭、询问、调解、送达、执行等多个线下原有的诉讼环节,形成从立案到归档的全链条无缝对接。三是实行“一步一导引”,实现诉讼规则充分告知。诉讼的每个步骤都有各种风险提示、诉讼告知、消息提醒、法官释明等,用最简明易懂的语言诠释各类诉讼要点,以便当事人更好地掌握和遵循诉讼规则在网上参与诉讼。四是设计“一键一操作”,实现便捷“指尖

6、诉讼”。充分考虑手机操作的用户体验,尽可能少地输入文字,大部分环节可一键操作、可勾选,可一键生成诉讼风险评估报告和格式化申请文书;立案环节、质证环节当事人可拍照一键上传起诉材料、提交证据、发表质证意见。这样的设计,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使用对象基本无年龄限制。(二)打造移动同步公开平台,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移动微法院构建了实时性、直接性、可视化的监督管理平台,促进办案规范化,提升司法公信力,进而实现对当事人诉权更加经济、高效、公正的保护。一是实现全过程留痕。移动微法院将诉讼参与人的在线诉讼行为及法官在移动微法院的办案过程全部纳入动态监管范围,各个节点均公开透明,且同步自动归档,节点可查询、风险可监

7、控、过程可追溯,当事人可随时在线查阅,实现阳光司法全过程留痕。二是实现可视化监督。开发配套可视化监管系统,以图表形式直观反映各法院、各部门、法官个人的办案质效情况,审判管理部门可实时掌握办案动态,实现办案监督管理从“事后化”向“预警化”转变。同时,办案全程可跟踪监督,可备查、可追溯,实现双方互动从非公开、随意化向透明化、规范化转变。三是实现见证式执行。在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申请人可以通过移动微法院向执行法官发送与案件相关的图片、语音、定位等信息,以提供执行线索,配合执行法官有效开展执行工作。同时,执行法官可以在搜查、调查、冻结、查封、扣押、评估、拍卖、拘留、罚款等多个重要执行节点以向当事人反馈

8、图片、视频、定位等方式告知执行情况,也可以直播连线执行现场,在强化执行信息互通、方便申请人充分了解执行进程的同时,助力执行规范化和有效性的提升。(三)打造移动智能办案平台,探索电子诉讼审理新模式移动微法院积极创新电子诉讼司法流程,探索符合移动互联网特点的审理模式,努力使各方用户都能享受到科技红利。一是探索错时审理模式。移动微法院对传统审判方式进行创新,当事人和法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灵活安排诉讼活动时间和场所,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起诉、答辩、举证、质证、辩论、宣判等环节,以非同步方式完成诉讼,方便当事人利用非工作时间、碎片化时间参与诉讼。二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审理模式。各类用户均可根据实际案情和自身需

9、要选择通过移动微法院线上进行哪些诉讼环节、实地赴法院线下进行哪些诉讼环节,这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诉讼方式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了更多诉讼方式选择,也为法官节约了审理时间。三是探索当事人自助审理模式。移动微法院使当事人之间的交互性、协同性越来越突出,当事人可以自行推动诉讼进程,在指定期限内按提示自行进行证据交换和质证、自行进行沟通与和解,不再完全靠法官来引导推动诉讼进程。(四)打造移动司法协同平台,优化司法公共产品移动微法院推动官方解纷资源与非官方解纷资源整合,提供法院导航、法规查询、诉讼费计算、智能问答、线索举报、执行悬赏等诉讼便民服务,促进形成涵盖矛盾预防、矛盾化解、财产查控等多环节的网上司法协同

10、化解纠纷新格局。一是设置智能法律咨询功能,由智能法律机器人提供文书模板、法律法规查询,解答热点问题、常见问题,并以案说法。二是对接ODR系统,打通纠纷多元化解通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解纷平台探索“网上枫桥模式”,引导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三是开通线索举报功能,方便申请执行人实时在线举报被执行人所在地及执行财产线索,并可利用定位功能,方便法官准确定位进行线索核实,加大力度深入解决执行难。(五)创新移动电子诉讼规程,确保制度化有序运行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宁波中院”)结合移动微法院实践经验,在充分遵循诉讼原理、准确把握网络诉讼规律和理性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探索与重塑移

11、动电子诉讼规则,制定了全国法院首个移动电子诉讼规程宁波移动微法院诉讼规程(试行),明确并适当突破从立案到审理再到执行的诉讼全流程规则。一是探索拓展移动微法院的适用范围。实践中移动微法院适用范围逐步由民商事案件向执行案件及其他案件拓展,由规程予以确认,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线上审理的案件外,其他民商事、执行案件及行政、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都可适用移动微法院办理。二是将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拓展到诉讼领域。当事人首次进入移动微法院需要预留电子签名,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防伪防篡改。规程规定电子签名可以用于通过移动微法院签收诉讼文书、调解协议等,其效力与线下签名效力等同,不需要再到线

12、下补签。三是探索电子诉讼流程简化。诉讼参与人不再局限于向法院提交纸质起诉状和证据,可将相关文件拍照后以图片形式上传;除当事人对证据有异议、证据涉及身份关系等情况外,证据原件不再一律要求提供;起诉状和证据以图片形式上传后,也无须再按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缩短立案周期。四是探索电子送达裁判文书。电子裁判文书在审判系统签章并添附二维码后生成,书记员从内网可直接向当事人推送。在送达之前,需要当事人签署同意书,取得当事人的特别同意后,法院可以向其电子送达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三 移动微法院的应用成效移动微法院的推广运行不仅较好缓解了诉讼中的堵点、难点、痛点,而且有效促进了诉讼经济、诉讼公正、诉讼效

13、率。截至2019年10月底,移动微法院全国累计注册用户582万人,引入案件超过130万件。其中,起步较早的浙江全省法院累计在移动微法院平台流转的案件超过101万件,总访问量超过1.35亿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50万人次;浙江全省法院在移动微法院平台在线申请立案47.7万件次,网上签订调解协议1.3万件,参与证据交换、开庭及询问4.7万件次,用户反响良好。一是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推动司法运行从“半公开化”到“全程可视化”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移动微法院具有全程公开、沟通充分、永久留痕的特点,消除了传统司法公

14、开模式的被动性、迟延性、间接性等不足,实现了司法公开的可视化、实时性、直接性,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当事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压缩了暗箱操作空间,大大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公开不够、沟通不畅所产生的信访问题、不信任问题,让当事人在全流程、同步性公开中看得见、感受到公平正义。移动微法院促进了执行工作的规范透明,增进了当事人与法官的理解信任,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这表现在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上。以2018年上半年宁波法院执行信访量为例,信访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宁波中院接待当事人信访数由2017年上半年的528人次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249人次,降幅达52.84%。同时,

15、移动微法院还有效解决了法官难找等当事人一直以来反映较多的问题,宁波市12368诉讼服务热线投诉找法官难的来电数量占比,从2017年的29.9%下降到2018年10月的16%,总量减少近一万个。二是有效提升了司法服务能力,实现电子诉讼服务从“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以往法院信息化建设多是一个环节开发一个软件,比较碎片化、单一化。移动微法院与现有的各审判执行软件全面对接,内外网系统全面打通,各种数据能够全面实时双向交互,从立案到归档、从一审到二审各个流程全面贯通,为法官和当事人提供“一条龙”电子诉讼服务支持。这种各环节可选择的增量服务,受到当事人和法官的普遍欢迎。在一起离婚案件中,被告常年居住在

16、非洲做生意,愿意离婚,但短时间内无法回国,而原告又急于再婚。为避免拖延和当事人跨洲奔波,法官将双方引入平台,送达应诉材料,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调解,通过全程视频双方在各自所在地宣读了调解协议内容后书面签署并送达调解书,案件全流程在网上进行。三是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推动诉讼事务处理从“纸质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变。移动微法院的全面推行,促进了法院工作数字化转型,司法程序实现了由“线下人工”向“线上智能”的转变。每个案件的审理流程和数据对接智能立案系统、智慧庭审系统、裁判辅助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电子档案系统,起诉、立案、送达、举证、质证、调解、庭审、归档等诉讼环节均实现内外网同步移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微法院创新了法律文书电子化送达方式,提高了送达效率。根据浙江法院微法院服务平台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