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16081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存款外逃”是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的新常态 在利率市场化下,恐怕一个最明显的新常态就是银行体系所面临的“存款外逃”问题。这里所说的“存款外逃”不是钱从银行跑掉了,而是钱从银行的“存款”账户变到了另外一个不叫“存款”的账户中去。观察过去的历史数据,在自2003年以来的10年里,中国银行业负债中存款的占比整体上持续下降,从2005年最高的84%降到2013年的76%(见图1)。图1 中国银行业:存款/总负债与此同时,各类投资理财迅速崛起。观察图2,目前我们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4.2万亿元,券商受托资产管理本金总额为5.2万亿元,保险市场资产总额为8.3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10.2万亿元,信托

2、资产余额为10.9万亿元,这些加起来总共达到38.8万亿元,比23.9万亿元的股票市值(截至2013年末)高出了14.9万亿元(高出了约62%),也显著超过了债券余额的规模(30万亿元,如果只算信用类债券则规模更小),接近银行存款规模(100万亿元)的40%。一句话,各类投资、理财早已不是可有可无、能够忽略不计的了,它们都是存款的有力“竞争者”。图2 各类投资、理财渠道迅速崛起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存款外逃”是新常态呢?因为每一个利率市场化先行者都曾经面临过存款的“外逃”。比如在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是从1970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的。在此期间,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例也是持续下降的。存款持

3、续下降,伴随这一过程出现的一个典型标志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的迅速崛起。观察图3上图,美国的货币基金在1979年之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此后快速上升,与之对应的则是银行储蓄存款突然出现了大幅的下降。由此对银行的负债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从图3下图可以看到,银行储蓄存款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与之对应的则是大额定期存款在上升,定期的小额存款也在上升。这里的大额定期存款其实就是大额可转让存单(CD),这里的小额定期存款则是柜台面向普通人发售的几万美元的小额CD,它们实际上都已是CD,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存款。图3 美国货币基金与其他理财对存款的分流面对着银行业存款的外逃,监管

4、者如果不及时做出政策调整,银行能够选择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需要监管者和银行共同努力。第一,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从银行存款外流、负债流动性不断增强以及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去考虑。过去几年我们刺激投资,银行资产中的中短期贷款的占比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负债方的流动性也因利率市场化而不断强化。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需要相应提高资产方的流动性,即资产证券化。第二,提高负债方的稳定性。我们要推进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NCD)的发展,发展直接面向企业和柜台的CD,拓展银行类企业发债的空间,让银行发债常态化。第三,打破刚性兑付。现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理财市场上有着强烈的刚性兑付预

5、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人不太在意资产的流动性,一个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就是和存款一样安全的,但收益率却是存款的十几倍或几十倍。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低收益存款的安全性特性没有得到有力彰显。所以,需要打破刚性兑付,使大家真正明白银行存款的低利率,是因为给了投资者最安全的保障。第四,取消存贷比。存贷比造成了存款定价的非理性。在利率市场化的其他渠道不断与银行竞争资金来源的时候,为了满足存贷比的要求,银行不得不在可能的条件下抬高吸收存款的定价。此时,扩大存款利率上限、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如果政策部门允许把利率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0倍,那么所有的银行也都会抬高10倍,“囚徒博弈”下,如果不提高利率,银行的存款就流失了,进而就不能贷款了。“存款立行”的业内信条就是因此而生的。-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