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191609565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一 商业银行转型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成为银行转型的根本动力,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制度前提,而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商业银行转型成为可能,而且充当了新时代银行加速转型的发动机和助推器。首先,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是银行转型的根本动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也意味着,金融业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从粗放地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强调质量与效率的情况下,银行业务模式亟须转型。我国银

2、行业过去重点服务的传统行业日渐式微,挤压了银行传统业务的生存空间。过去最受银行青睐的以传统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空间迅速缩小,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部分传统、低端行业主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化出清持续推进,传统行业生存日益艰难,企业数量下降。因此,银行要主动创新业务模式并拓展客户群体,积极推动金融服务相关体制机制改革。要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要尽可能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不断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发展动力转换。其次,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制度前提。近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利差空间

3、,银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叠加经济增速下行因素,资产风险进一步暴露,传统客户不断流失,业务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需要,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自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主要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和信贷政策执行七个方面对银行进行宏观审慎评估。MPA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银行部分金融创新业务、压缩银行高息揽存空间、提升资本要求等作用,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此外,银行业监管机构落实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质量、“抗周期”能力以及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

4、从宏观审慎政策还是微观审慎政策来看,银行都应该尽快走上资本集约、监管达标、效益良好的转型发展之路。1最后,金融科技发展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必要条件。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使银行业感受到明显的竞争压力,迫使自身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银行转型提供了可能,成为银行转型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从产品服务来看,金融科技公司针对客户需求将传统银行业务分解重组,降低了银行的品牌认知度。从客户群体来看,金融科技注重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追求高频互动以产生高黏性。金融科技可以利用涵盖生产经营、社交人脉、消费出行等各方面的海量数据进行用户画像,进而提供针对服务,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而

5、银行缺乏大数据挖掘、新型风险管理建模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传统的运营模式和风控手段无法适用于长尾客群,面临严峻的客户脱媒的挑战。2二 商业银行转型的实施路径自2013年余额宝诞生以来,一方面,资金供给方可以直接绕开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可贷资金;另一方面,资金需求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绕开商业银行直接与资金供给方对接。金融科技加速了金融“二次脱媒”,商业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正在弱化。普华永道发布的2017全球金融科技报告显示,预计未来35年,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将抢走大型金融机构24%的收入。其中,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存款业务规模下降,其次是贷款业务。尽管相较于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受金融科技的

6、直接冲击较小,但是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的缩减必然会导致贷款规模的下调,对贷款业务的间接冲击相对较大。此外,中间业务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导致银行盈利能力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不难看出,当前金融竞争格局正在由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传统格局向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双重竞争格局转变。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将趋于激烈。但同时也应看到,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占比较高,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金融科技线上金融服务不可能完全涵盖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存在线下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其整体市场占比相对较小。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不会因为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动摇,更大的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通过与金

7、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来加速转型升级。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合理布局到各种金融服务场景中,为传统金融注入活力,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示范作用。就具体策略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银行+金融科技”模式。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主动通过内部科技升级实现业务转型。二是“金融科技+银行”模式。通过服务外包与业务合作,寻求与成熟金融科技

8、企业深度合作,进而推动自身转型升级。(一)“银行+金融科技”:商业银行主动拥抱金融科技1.经营策略助力银行转型(1)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是银行转型升级的基础。只有在硬件配置、人才培养以及组织结构改善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为银行拥抱金融科技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存、贷、汇”等基础功能已经受到较大冲击,处于与金融科技加速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划,截至“十三五”末,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要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大幅优化提升相关硬件配置,通过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确保科学技术从银行的后台走向前

9、端,由辅助工具变为主要经营手段,进一步提高自身经营效率,降低自身服务成本。要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加速从传统金融的支付中介、融资中介等向信息中介、数字中介转型,并通过建立信息化金融、金融生态等平台,达到系统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目的。3银行组织结构也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调整。首先,进行业务模式整合,对一些业务重复的部门进行有效整合,使组织结构扁平化,这不仅可以减少管理程序以及汇报层级,而且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业务效率、减少人员闲置,使专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其次,银行管理模式应该向垂直化及便捷化的组织框架转型。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采用的垂直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金

10、融服务提升。最后,要切实强化相关金融科技部门在银行中的地位,便于银行金融科技战略顺利推进。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银行应当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要合理配置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将科技人才的定位从后台引导到前端,使之成为银行转型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引进,而且要注重自身员工的培养,增加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员工的交流机制。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要改革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金融科技行业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薪酬体系,优化晋升渠道,改善考核制度。(2)经营模式转变金融科技依托互联网平台具有的门槛低、方便快捷的优势获得迅猛发展,金融

11、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不断向低门槛和便捷的方向转变。商业银行应尽快认清竞争环境的变化,积极拥抱互联网,与金融科技公司抢夺金融消费者。商业银行不仅可以推动网上银行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实现获客功能,提升便捷性,而且可以发展移动金融,由传统网上银行向手机银行转变,对实体网点进行智能升级,将适合线上开展的线下业务线上化等。以银行自身经营模式为切入点,实现银行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服务场景建设,进一步推动场景应用。金融科技使银行与用户交流的渠道和路径发生了改变,有利于打造新的金融场景,提供更多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BrettKing在Bank 3.0:银行转型未来时一书中提到,“未来银行不再是一个

12、地方,而是一种行为”,金融生态化趋势越发明显,金融与各行业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结合为银行提供了多样化产品,如支付产品与电商平台的结合、网络贷款服务与网上消费等场景的结合。要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推动支付体系场景化,全面切入客户生活场景所衍生的各个金融需求,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生态圈,为持卡人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的支付体验。要推动移动端场景化,将移动端打造成一个银行网点,完善移动端理财、贷款等专业的金融服务,丰富产品种类。构建移动金融生活交互圈,向客户推送金融服务,让客户在生活中轻松获得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到生活服务的全面升级。要开放平台标准化应用接口(API),将传统的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嵌入客

13、户生态场景中,加强金融与场景的深度结合。4案例1 平安银行互联网理念打造金融生态圈平安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布局体现在“金融”与“非金融”两大业务体系同时展开,金融领域借助“万里通”和“一账通”搭建金融平台,利用“壹钱包”和“陆金所”进行渠道与产品创新,确保具备互联网化的金融主体。推出了主要服务群体是年青一代的“网住民”的橙子银行以及以中小企业和零售用户为主体的橙e网平台。创设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口袋社区,推出了装备各类科技的智能银行,以及连接农村合作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同业银行行e通。此外,平安银行较其他商业银行独特的一面表现在非金融领域,围绕“衣食住行”展开金融业务,结合不同场景,完善自身

14、银行生态化。平安银行利用不同场景下的非金融平台来获取客户资源,平安集团下平安保险拥有8000万名客户,通过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将其逐渐引入其他金融板块。近年来,平安集团先后收购或成立1号店、壹药网、平安医网、平安好车、万里通彩票等多个非金融平台,搭建了许多场景,这些非金融场景与平安集团自身的金融业务存在内在联系,进而衍生出多种金融业务,完成金融生态化建设。资料来源:李彦彦: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风险控制,法律出版社,2017。金融科技是互联网、信息等技术与金融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数字技术促进商业银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经济模式,驱动银行信息科技从银行发展支撑者和提供者向银行发展驱

15、动者转变,完成了数字化演变。通过数字化改革,商业银行从自身需求、经营方向等多个角度重新考虑与客户及合作伙伴等整个业务生态系统的关系,实现从原有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灵活、可扩展技术为导向的理念转变。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交易等多金融应用场景体验,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提升了用户服务能力。信息技术改变了金融交易运营规则,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能够切实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并使银行最终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案例2 光大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在大数据平台与运用的探索中,光大银行选择以“业务价值”为驱动的数据产品化方法,让其业务价值能够发

16、挥乘数效应,探索将大数据从基础设施转向可用资源,进一步完成产品化的过程。以大数据产品化为中心,利用量产化运营型分析能力,建立大数据研发与挖掘平台,打造大数据众创环境,整合开放的企业数据云服务,实现数据产品的应用与运营,完成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再造。光大银行以价值转化为核心,构建数据产品理论框架,从机制保障、组织建设、技术平台、产品运营等多层面,开展数据建设,落实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数据产品的创新孵化与研发,光大银行在实时客户营销、风险预警、运营监控等领域,先后研发了零售客户资产流失分析、对公客户“风险共同体”、客户经理合规行为和“滤镜”等多个数据产品,支持运营决策的全面升级。为了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提升基础设施稳定性,光大银行搭建了基于全资源池化管理的私有云平台,并结合超融基础架构,将数据中心延展到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