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1580298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裕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作者:陈道千 摘要。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现针对长裕村的环境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原因;对策 引言: 长裕村是原长流村与裕溪村整体合并的,占地面积约11.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7100人,辖13个自然村共1740户,现有可耕种土地4000余亩,村民收入大多以务工经商为主,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700元,在全镇位居中上

2、游。长裕村的主打产业是工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道路基本硬化,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特别近几年私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绝大多数村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走进了企业。但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宽裕却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农村环境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中都对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

3、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 一、长裕村环境现状 (一)土地资源逐年匮乏,可耕种土地破坏严重长裕村原有耕地近7000亩,其中稻田约6600亩山地约400余亩,过去长裕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因招商引资以及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占地建房共用土地近700亩,目前长博路两旁的耕地基本开发。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自九十年代初,原裕溪村在圩区开挖农田搞渔业养殖,本世纪初又新兴特种水产养殖,致使圩区约2021多亩良田变成了蟹塘、鱼塘。近两年在十八亿亩的红线控制下,土地无序占用才得到有效控制。 (二)石臼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臼湖在二十世纪初水域面积是现在的

4、三倍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围湖造田致使石臼湖的水域锐减到四十万亩。因围湖造田致使沿湖一带常闹水灾,特别是54年、76年、83年、98年等,给沿湖周围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从兴修三峡大坝后,水灾才得以缓和。 二十世纪末湖阳乡、大陇乡因大兴特种水产养殖,原先开挖农田养殖发展到在石臼湖围网养殖,获得了一定的利益,2021年底石臼湖博望范围内也开始兴办围网养殖,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投养蟹苗的密度过大,致使水草、螺蛳被螃蟹、青鱼食尽,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因投放大量的饵料臭海鱼,使水质变坏,难以净化。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恶性的捕捞,使石臼湖的水产物种逐年减少,如原先盛产的

5、河豚、甲鱼、鳗鱼、白鱼、银鱼等已近灭绝,原先的青虾、子虾、白虾也少之又少,天然水生植物湖藕、菱、茨菜被破坏,水禽也不敢栖息。 (三)饮用水安全没有保障 长裕村有80%的村民饮用镇自来水,仍有20%的村民饮用当家塘的水,而镇自来水水源是石臼湖,2021年夏因石臼湖发生大面积蓝藻再加上浮草聚集被烈日暴晒腐烂,致使饮用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博望水厂停止供水一星期,造成居民用水恐慌,一时间桶装水价格暴涨。 长裕村杭村自然村村民饮用村前坝内的水,杭村坝与石臼湖相通,但农田的污水,村民的生活污水、粪便等直流坝内,该自然村的自来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送到各家各户,虽然村委曾多次要求其整改,但大多数村民因不愿付整改

6、费,并认为这样用水成本低,致使整改难以实施。 (四)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博望的工业企业在新世纪发展迅猛,他们是博望经济稳步发展的助推器,众多的企业虽然没有明显的污水排放,但烟尘、一氧化碳排放污染大气,噪音扰民使村民昼夜难以安宁。清晨如你骑车从长流到博望,经过裕溪工业园时,一股浓浓的煤烟气味扑鼻而来,在加上隆隆的空气锤声,令人不适,行至三杨路段烟味更浓。这段路两旁有近二十家锻件厂,每天都有浓浓的黑烟排放,同时伴有震耳的锻打声。这些企业的周围居住着近千户居民,同时还有小学校紧邻,这些居民、学生长期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耳边环绕着震耳的声音,但由于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善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长期忍其

7、发展,有些村民不禁哀叹:“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生存的环境却被破坏了”。 (五)生活污染已习以为常 农村联产责任制。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犹如芝麻开花,但是富庶的生活却带来了许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这些已经严重污染了村庄的环境。责任制之前,村边周围的池塘清澈见底,池塘的水就是村民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原先的生产队大集体中每年要对池塘清淤一次,将清淤的塘泥作为农田的肥料。自从分田到户后,再也没有人组织清淤,也没有人愿意为集体出工、出资了。经过三十年的淤积,目前的池塘大多数成了垃圾塘、臭水塘,淤泥厚积,杂草丛生,池塘的基本功能逐年减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逐年

8、增多,虽然近几年村集体下大力气进行治理,但是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白色污染、生活污水、随意散养的家禽家畜、露天茅坑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与此存在极大反差的是村民更多注重自家庭院的建设装修,室内的豪华设施,正如人们评说:“院庭内如欧洲,院外似非洲”。 (六)基本农田的肥力下降,抛荒的耕地逐年增多农村责任制以后,随着劳动力的转移,绝大多数农民摆脱了农田,寻求第 二、第三产业,长裕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以商贸、企业就业、外出务工为主,在家种田的主要是些老年人以及没有文化的中年人,大多数的农田集中由种田大户耕种,原来种田是以农家肥为主,有机肥含量较高,而今则完全依赖于化肥,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致使土地板结,土

9、壤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如今的土壤再不如以往的肥沃了,由于土壤板结,植物易生病虫害,导致农药的用量、次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过分使用农药生产出来的粮食也含有一定的毒性。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1、因发展经济、急功近利、盲目投资及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土地资源锐减,天然水资源遭到破坏。 2、主要职能部门把关不严、不作为,造成污染企业轻易投资投产,无所顾忌的排污。 3、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在我国,环境保护教育已开展多年,但这项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的环保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教育普及覆盖面还很狭窄,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缺失。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环

10、境的矛盾,个体环保意识觉醒与群体意识薄弱之间的矛盾,个人投人与集体投入之间的矛盾,以及主张依法保护环境与法律知识缺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制约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如水产养殖,则因在养殖过程中大量地投放鲜活饵料、肥料和药物等,造成石臼湖水体污染。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觉得使用化肥和农药简单、方便。就不再过多使用畜禽粪便作农田肥料,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 5、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资金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及其短缺,更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融资机制不

11、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尤为突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6、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三、对当前长裕村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农村环保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综合推进的思路,从农村环保的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农民树立自觉环保意识,养成环保卫生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从教育百姓、提高百姓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入手,使老百姓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战

12、略意识。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才有绿色食物,才能保证人身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必须有生活环境、生态状态的现代化,必须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问题提高到四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财政应加大对农村环保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改厕、改水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而镇、村无力投入,社会资本因回报率低不愿投入的实际,应按照各级财政扶持、地方配套、镇村自筹的思路,采取农民出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省市级财政投一点的方式,增加对农村环保的投入。积极推行对垃圾进行“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结合新农村建

13、设,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三格式”生态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三)依法保护生态资源。 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依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尊重农民的意愿,严格控制强征耕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加强土地政策的宣传,对村民的责任田实行有效流转,对土地进行整治、整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力,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加快殡葬改革,依法严禁乱葬坟,对坟地进行依法整治,推行公墓建设。 4、依法保护水资源,引导村民合理投资,对石臼湖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快生态旅游建设。 (四)、完善法规建设。 县和乡镇应制订以保护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具体政策和乡规民

14、约,如规范农村环境卫生、住宅用地、保护水资源,控制随意征地、违法占地开发的政策法规等等,以法治污,法治从严从重,并组织有关部门落实贯彻执行和监督,有关监督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抽查,严查深究污染土壤、水质、污染大气、乱占土地等行为者的责任,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做到防微杜渐。 (五)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发挥对农村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职能。 设臵乡镇环保站,作为县市环保部门派出机构,配备适量人员,主要职责是编制农村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污染源监管、环保执法及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 对不卫生不文明现象予以曝光;强化养

15、殖业污水、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避免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七)结合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电、改水、改厕、改房、改厨”工作,逐步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八)堵住污染源头。 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使用白色泡沫塑料、农药瓶的乱弃乱埋,将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处理,顾及化粪池、沼气池的建设,以及在农村普遍建立污水处理站。总之,要组织分类垃圾及回收利用,把有机垃圾沤制堆肥,将无机垃圾分类,有利用价值的回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集中处理; (九)要加强治虫施药的统一管理。 即对大田治虫有专仓储存农药,专人检测虫情,统一时间施药,同时还应逐步开展天敌治虫、灯光诱杀治虫等,以减少滥施农药造成污染的机会。 (十)通过深化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村”“卫生户”等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营造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卫生的良好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加剧“三农”矛盾的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