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91579300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分析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干预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文版 Connor-Davidso心理弹性量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共 693 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弹性及各因子的得分与职业认同感、内外向两维度存在正相关(P0.01),在精神质、神经质两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关注护生心理弹性、职业认同及人格特质的培养,是护理教育者及

2、管理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重点。【关键词】心理弹性;职业认同;人格特征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或危险时, 适应良好和迅速恢复的过程。同时,它也是指个体运用自己具有的各种积极心理资源,通过与个体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事件或困境的积极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适应结果1。近年来,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心理弹性也逐渐成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2。护生作为广大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医疗环境中与其他领域工作者相比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负性事件,再加之目前医患关系紧张,需要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34。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及人格特质均可对心理弹性

3、产生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及人格特质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究在压力或逆境下仍能保持良好适应的个体保护性因素,为今后在校如何在日渐紧张的医疗环境背景下培养优秀护理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撑。1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某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5 年制)、专科、专升本三个学历层次(每个层次每个年级选取一个自然班)的护生共 693 人作为研究对象,剔除不合格问卷,符合资料齐全的664名护生中,年龄1725岁(22.151.70),女生631人,男生33人。其中,本科生317人(47.74%),专科生191人(28.77%),专升本学生156人

4、(23.49%)。1.2研究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 CD-RISC 心理弹性量表4护生职业认同问卷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s for NursingStudents,PIQNS) 5、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6。1.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被调查班级辅导员的协助下,在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独立施测。由研究者本人统一指导语说明填写目的和要求,问卷以无记名方式现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 693 份,收回 693 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及无效的问卷 29 份,

5、获得有效问卷 664 份,有效率为 95.8%。1.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总得分在 2629 分之间,总分为(66.7911.93),呈类正态分布水平。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坚韧性 (33.278.33)、力量性(23.175.11)、乐观性(9.622.89)。2.2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职业认同、人格特质各维度方面的差异按照心理弹性总分高低分排序,以68分为标准进行高低分组,以心理弹性高低分组作为分组变量,以职业认同和人格特质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心理弹性高

6、低分组在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高分组在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内外向、掩饰性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而低分组在精神质、神经质两维度显著高于高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心理弹性高低分组在职业认同、人格特质各维度方面的差异(xs)维度高分组低分组T值P职业认同总分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61.0010.3621.154.9512.573.1511.651.857.391.638.171.8112.924.044.012.8

7、111.115.1110.903.5054.348.5818.844.1611.102.6410.361.726.551.537.441.779.344.674.572.6713.605.4010.183.328.4686.186.188.906.495.0410.532.495.782.6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30.0000.0092.3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人格特质及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人格特质中,除了掩饰性维度与心理弹性的乐观性维度相关未系数达统计学水平外(P0.05)

8、,其余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内外向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精神质存在负相关(P0.01)。见表2.表2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感、人格特质及各维度的相关分析项目维度CD-RISC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职业认同人格特质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自主性社会说服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性(L)0.284*0.287*0.415*0.300*0.231*0.480*-0.162*-0.306*0.131*0.225*0.230*0.330*0.258*0.197*0.457*-0.124*-0.273*0.107

9、*0.283*0.255*0.399*0.262*0.224*0.423*-0.192*-0.296*0.136*0.161*0.193*0.229*0.149*0.0670.317*-0.115*-0.212*0.039注:*. 在p0.01 水平上显著相关。*. 在 p0.05 水平上显著相关。2.4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人格特质及各维度的多因素分析将护生心理弹性总分作为因变量,相关分析中存在显著相关的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对护生心理弹性有影响作用的因素。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五个,分别是内外向(0.368)、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0.268)、神经质(-0.14

10、0)、职业 选择的自主性(0.129)、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0.077)。五个变量与心理弹性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629,调整后的R2=0.391,线性回归模型 整体性检验的 F 值为76.042(P=0.000),表明五个联合解释了“心理弹性”的 39.1%变异量,其中内外向对总变异解释量最大,可单独 解释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 36.8%,说明内外向是心理弹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见表3表3 各影响因素对心理弹性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变量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差标准化回归系数T值P值常量内外向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神经质29.9631.0021.771-0.3200.97

11、20.3173.2660.0920.2350.0780.2640.1500.3680.268-0.1400.1290.0779.17510.8777.551-4.0813.6872.1170.000*0.000*0.000*0.000*0.000*0.035*注:R=0.629,R2=0.391,F=76.042,P0.001(*P0.01,*P0.05)3. 讨论3.1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 本研究中,高等护生心理弹性得分为(66.7911.93)分,虽高于国内常模得分(65.413.9)分,但与刘丽7所得出的普通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相比,明显较低(84.0610.59),说明与普通的

12、大学生相比,高等护生的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反应能力相对不足,这可能与当今护士地位相对较低,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社会认同感相对较差有关,这些不利因素可能会对护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从而削弱护生对困难和挫折的适应能力。3.2护生心理弹性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高等护生由于其学习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职业认同感低下是高等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为了探讨职业同感对于护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将心理得分按照均数的标准分为高低分两组,结果显示,心理弹性高分组的学生职业认同(共五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学生,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其职业认同感也较好。护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

13、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职业认同中的三个维度(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职业认同感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弹性,即职业认同感越强,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就越高,职业认同感对心理弹性有正面影响。3.3 护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心理弹性高分组的护生在内外向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而在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得分则低于低分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弹性较高的同学其性格则相对外向,而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同学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本研究结果与周斌研究结果一致8,表明心理弹性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外向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对提高护生心理弹性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

14、意义。4. 结论目前,高等护生心理弹性总体得分相对偏低,加强职业认同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生心理弹性,而良好的人格特质也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心理弹性和职业认同。如今医患关系的复杂,决定了护生在今后处理护患关系时,保持自身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因此,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加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注重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关注其生活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以提高护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变能力,以全面促进其心理健康。X参考文献1郑美娟.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2):177-179.2. 杨燕.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滨州医学院,20153. 邓芳丽,李宣霖,骆宁,张健.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1):71-74.4. Yu, X. and J. Zhang, 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WITH CHINESE PEOPL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