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90810526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序言 :本篇论述是站在中国国民之角度,处忧所思,审视中国教育之现状,是每个公民应尽之责和义务,并非针对应试教育之个体(孩子)和具体学校;当然,作为家长之言,在此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尽管目前中国有13 亿多人口、 3 亿多个家庭, 对于教育仅仅是把适学儿童送到学校学习而已,至于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晓;况且,他们对目前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无可奈何。2019 年之前,我带着这个问题,曾经不止一次的思索、探寻- “孩子到底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在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资共勉。一、中国应试教育现状之透视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些什

2、么,首先应该了解目前我国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情况。在现实和生活中,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表现,常常令一些家长苦恼和费解。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位五大三粗的高中学生无缘无故地在校园里和一位老教师发生了冲突,嘴里还骂骂咧咧地,把老师气了个半死;也常见一些中学生三五成群,嘴里叨着烟,在街上游荡;还有的学生放学经常不回家,自行车上常常驮着一个小女孩,穿梭于网吧之间;在酒店、餐馆里,每每发现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撮一顿,所谓的“榨油”;更有甚者,竟然连三、五岁的孩子对电脑如此感兴趣,天天泡在电脑前玩游戏、看动画片凡此种种,令家长们忧心不已。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透过孩子们的这些普遍现象,我们很难想象他们的未来

3、,这些孩子们长大走上社会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他们的幼年教育(影响)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您写什么他(她)就表现什么,您画什么他(她)就看到什么。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承担教育角色的成年人,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处在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群环境)时间久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成了“习惯”。我们应该回顾和反思以下现象现象一:缺乏幼年的人格熏陶与爱心教育一般来说,缺乏幼年的人格熏陶与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是“爱心缺失”、 “缺乏自尊心”、 “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典型的表

4、现是“爱心缺失”。古今中外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因此,人一生中最可怕的是“道德修养”的缺失。看完以下这些“现象”,您会有何感想?孩子从小就养成出门要背着,上路就扛着的“良好”习惯;吃饭挑食,不合胃口就不吃;不管是平日就餐,还是有客人来访,孩子总喜欢坐主位、抢头筹,弄的客人哭笑不得;不管大事小事,父母没说几句,孩子要么号啕大哭,要么动手动脚打骂父母、爷爷奶奶;一些孩子在家中养成了独一无二的“霸王”地位,飞扬跋扈、不听管教;放学不回家,从小养成三五成群泡网吧;个别孩子喜欢混街头,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家不爱说笑,态度冷淡,只顾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看动画片;一些家长总喜欢以成

5、年人的审美标准去看待孩子,把成年人的想像带给孩子:买衣服要超短裙,唱歌就唱“老鼠爱大米”,跳舞呢,则是那种“S”形状的伦巴舞一一可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习惯素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无论是幼儿园、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根据孩子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及客观条件,形成一个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技能,更要加强其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对“美”的熏陶,对“爱”的浇铸,从而逐渐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 他们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 用“爱”去感知未来,用“爱”去体味生活,用“爱”去回馈父母、亲人、 朋友、 社会与国家, 这才是“大爱”,

6、这才是“大德”,这样才能形成一生中综合素质的比较优势。现象二:缺乏幼年艰苦朴素的创业教育通常情况下,缺乏幼年艰苦朴素的创业教育,造成的结果是“缺乏敬业与奉献精神”,“贪图享乐、不知事事”,“爱慕虚荣、攀比挑剔”,“花钱如流水、不懂得珍惜”,“坐享其成、不善持家”,“思维惰性、习惯于伸手”,“不懂得创业、更不懂得创业之艰难”,典型的表现是“敬业、奉献与奋斗精神的缺失”。这样的孩子一生很难成就事业,因此, 一味地把孩子置于“溺爱”的温床里, 实在是遗害无穷。请看看以下这些“现象” 孩子从小就养成洗衣服由父母“承包”的习惯;有的孩子花钱如流水,进超市不管贵贱,随手可得;一天5 元、 10 元的零花钱

7、不够,再外加泡吧的钱;有的孩子从小就享受车接车送的“贵族”待遇;有的孩子崇尚高档消费,吃、穿、用全讲究名牌;有的孩子上初中就佩上手机,旧的用了一年没坏,就要换新的;有的孩子喜欢攀比,比吃、比穿、比用,比豪华;比完了,再比爸爸妈妈的车子,比花钱请客谁大方;有的女孩从小就喜欢“花容月貌”,迷恋化妆,小小年纪就染发、烫发;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这种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习惯,不懂得勤俭节约,不体会父母赚钱的来之不易,这种对父母的盘剥,实在是令人痛心。中国儿童心理专家几十年的实践忠告:“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这是一位儿童

8、心理卫生专家经过自己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幼童时期给予他们以什么?现象三:缺乏幼年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具体来说,缺乏幼年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造成的结果是“缺乏适应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应变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缺乏竞争能力和进取心”,典型的表现是“适应能力的缺失”。这样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 也需要很长的调整过程, 才能融入社会。 从这个角度说,父母的“包办”和“溺爱”,实在是遗害无穷。请看看以下这些“现象” 三、四岁的孩子了,起床还需要妈妈穿衣;洗脸、刷牙不愿自己动手;吃饭还要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喂

9、食;从小就养成了“吃喝拉撒睡”由父母“承包”的习惯;不愿进学校,五、六岁的孩子了,上学仍需要大人接送;遇到学习成绩下降或成绩不理想,就出现情绪低落;从小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变得沉默寡言;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性格变得阴柔胆小;夏令营活动,变成了“全家游”;一点小感冒、 流鼻涕, 就要跑医院, 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忙前忙后,这个剥香蕉,那个削苹果,这个问烧不烧,那个说渴不渴一一有些父母托关系、找门子,从小就要求为孩子提供一些特殊照顾;对孩子生活上照顾了,孩子就不能独立,学习上照顾了,孩子就不愿主动学习;看看现在的学校门口,不到放学时间,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面包车、高档轿

10、车应有尽有,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把校门和道路堵得严严的;有些已成年的大学生,一到开学,其父母就开始担心,除了左叮咛右嘱咐,还一直送到学校,再把衣服挂好,把被子铺好,这是何等的“关心”;有些孩子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就任性、退缩;从小养成的专横、霸权的家庭地位,造成了孩子的竞争观念、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的缺失;敢于接受风雨洗礼的挑战,才能鹰击长空。孩子就像雏鹰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下成长,他们必然要融入社会,直面未来的竞争。因此,让孩子们在精神上早断奶,直面更多的困难和挫折,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灵受挫的恢复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

11、关重要。困难和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今天可能会走得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但这恰恰是他们稳稳当当、结结实实走向未来的根基所在。现象四: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种种现象与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孩子们养成了一种“惰性的惯性思维”,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典型的表现是“高分低能”。有些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其未来也是未知数;而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几年,也搞了多年,结果到底如何呢?请看看以下这些“现象” 学生的作业量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长,书包越来越大,分量越来越重;学习累,心里烦,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明显;越来越多的作业量,使父母代替了老师的角色,卷入了批改作业的教师阵容;父母的“权

12、力”也越来越大,白天在单位签单,晚上回家再为孩子的作业签字;高考成为指挥棒,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唯分数至上,以分数论英雄;学生只好埋在书堆里,成天死记硬背,以求高分;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忽视了人格和品行的培育;教师把主要时间、精力和目光都倾注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绩差学生受到冷落;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原因,经常采取罚站等一些非常规手段,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产生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心理;有些学校存在不公正的歧视,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纪律松懈,不听老师话,与老师较劲;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有些教师就会很不耐烦地通知家长,个别家长规劝不听就恶言相加,甚至拳脚伺侯;如果学习

13、成绩不好,父母觉得脸上无光,孩子不得以回家后以撒谎蒙混过关;众多家长“逼子成龙”,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不断地往孩子稚嫩的身体和心理上加压,即使是节假日,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这样的学习班,就是那样的培训班,幼小的心灵几乎完全被英语、舞蹈、钢琴、小提琴、绘画等所“侵占”;因为成绩上不去,有些越发觉得灰心丧气,失去信心,游离于校园之外,去寻找自己的包容、吸纳、同情与温暖;对学习、对生活失去兴趣,把课堂之外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乐园;放学不回家,泡网吧、打游戏;人一生中本该充满阳光、充满欢笑、无忧无虑、最为幸福的快乐童年,却被大量沉重的学习任务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看看以上这些“现象”,想想自己身边的孩子,回顾

14、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孩子们的行为和日常表现,不知大家会有何感想?以上这些“现象”,仅仅是目前“应试教育”下从学前幼儿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等不同时期,一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不管自己的孩子目前处于哪一个学龄阶段,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呼吁社会,也希望我们的教育制度、教学方式尽快改革,希望我们的素质教育能够真正从孩子们的素质需求由发一一二、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从小开始,孩子们的未来需要从小培育一一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们的未来需要什么? 对于孩子个体而言,对于家庭、社会和我们的国

15、家要求他们将来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我们的培育方向。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儿童时期,您播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他(她)就会长成一棵什么样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而为他(她)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非常重要。科学证明,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心灵塑造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不在于孩子们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因为这一时期的知识,占人的一生成长中所学、所用知识的比重几乎为零) ,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否学到做人的道理。古人倡导“传道、授业、解惑”并且强调“传道”的道理就在这里。我们何不从这里寻找一些轨迹?因此,教育的始端应重视对儿童“心灵的塑造、思想的净化和潜能的培育”。这一切都需要在儿童时期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