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

上传人:吴&#****15; 文档编号:190373688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可下载编辑修改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广东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答案解析】 B 解析:B xio/jio , kung/gung , shgn/chng A同为“jio” , j/z , xin/qin C同为“mn”, xn/x, mi/mn Dkui/ku , bn/pn , 同为“p”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

2、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解析】 C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

3、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

4、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答案解析】 A 解析: A共同做定做状皆可。 B搭配不当。 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 C表意不明 “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D搭配不当。 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二是作品表现出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

5、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但只要是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 B. C. D. 【答案解析】 D 解析:第一层,谈创作活动和作品的关系,确定3句为起始句。2句三个“自己的”,确定与个性特点呼应,放在第3空。检验余空,尚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

6、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7、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 【注】上:皇上指朱棣

8、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3分)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B. C

9、.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

10、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答案解析】 5、B委 放置,丢弃 (A语,说 C识,明白,知晓,动词 D恙,病,担忧。)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不译。 宜为报仇 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译:给,替 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表被动,为所结构 D方位地点) 7、D (排除法。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 (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

11、/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句1分,大意1分。 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

12、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答案解析】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 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13、(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答案解析】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 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

14、就 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 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 现实来,所以,创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 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 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旦仍要不 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