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什么是克隆》教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90366764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什么是克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什么是克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什么是克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什么是克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什么是克隆》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 什么是克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1. 说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含义。2 .简述克隆的含义及在不同水平上的克隆技术的含义。3 .描述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4 .举例说出克隆的基本条件。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学习,认识生物科技进步的基本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生物科技的发展,体会S、T、S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教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三个水平。【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在必修课中已经学过了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高等动物物如何进行有

2、性生殖?生答:先进行减数分裂,然后进行受精作用。师总结:也就是说,先由雌雄亲本分别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之后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合子发育为新个体。这种有性生殖对生物的进化带来什么优势?生答:使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虽然有性生殖具有更大的优势 ,但是实际上,自然界还是有很多的生物进行无性生殖,在英文中有一个单词 CLON就是指的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的群体,即无性繁殖系。(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克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18,找出克隆的三个水平的含义。(总结归纳)克隆这个词语经过发展,现在一般可以具有三个水平的含义。分子水平:由一个模板分子直接形成一个新一代分子,一般指DNA分

3、子通过复制进行克隆。实际上现在所讲的基因克隆并不单单指DNA的复制,而是特指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复制、分离过程。细胞水平:一个母细胞通过细胞增殖获得子代细胞,例如,在微生物培养时,由一个大肠杆菌形成一个菌落的过程。个体水平:特指生物个体的无性生殖过程。(提出问题)克隆技术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18-P19,找出克隆技术的 定义,并总结三个水平的克隆技术(总结归纳)克隆技术是指从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无,性生殖和选择获得目的基因或特性类型细胞的技术操作。或者指利用单个生物体细胞获得生物后代的过程。克隆技术也具有三个水平的操作:分子水平:一般包括完整的基因工程的过程,其实质是构建基因文库的

4、过程。“分”(分离目的基因)“切”(切目的基因和载体)“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转”(导入受体细胞)“筛”(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菌)细胞水平:典型例子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动物克隆技术一节会展开详细 讲)。个体水平:生物的无性生殖,如海洋动物的无性繁殖。(提出问题)克隆技术的发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P19-20,总结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克隆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三个阶段,其中最先发展的是细胞水平的克隆(即微生物培养技术),之后是分子水平(即基因克隆),最后才发展到个体水平。例如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提出问题)高等动物的克隆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P20,

5、以克隆羊多莉为例,总结克隆的条件。(总结归纳)克隆的条件:(1)具有全套基因。(2)具有能有效调控细胞核发育的细胞质物质。(3)有完成胚,胎发育的必要的环.境条件。【板书设计】,克隆:CLONE厂分子克隆细胞克隆克隆技术:I个体克隆什么是克隆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细胞克隆一分子克隆一个体克隆厂基因克隆的条件:调控发育的细胞质胚胎发育的条件【随堂练习】1 .判断题(1)从理论上 说,由于细胞核中具有基因组全套遗传信息,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是其全能性却不一定能表达出来。(,)(2)胚胎细胞克隆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克隆。(X)2 .选择题下列有关克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是个体水平的克隆B.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形成一个菌落,是细胞水平的克隆C.托插和嫁接实质上也是克隆,可看作个体水平的克隆D.将苏云金芽抱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的受精卵中,是分子水平的克隆【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和作业本上内容。【教学反思】本节课属于克隆技术的入门课程,对各项技术不需要进行详尽的阐述,但又必须要使学生认识到“克隆”和“克隆技术”的概念, 所以讲课时不在于深, 而应该着重多举实例 , 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 之后升华为理性认识。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