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

上传人:逍*** 文档编号:190109576 上传时间:2021-08-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恩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以恩施市为例石元芬 湖北民族学院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目前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重视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本文通过对恩施州的实地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存在以下文化消费支出偏低,消费方式单一,层次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组织性差,政府和社会重视和投入不足;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低,城市认同感差等问题,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作用,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做出一些努力。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一、背景分析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务实农

2、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1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直接影响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化、和城镇化得过程。2如何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要做好这个课题,首先要弄清楚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农民工,什么是新时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内涵和外延。对“农民工”这一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解释:(1)广义上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即其身份还没有或未能得以转化却正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将农民工定义为拥有农业户口,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

3、3)朱力认为,从职业上说,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业职业为主的职业,主要收入来自非农活动;从制度身份上说,还是农业户口,属于农民身份;从劳动关系上说,农民工是被雇佣者;从地域上说,他们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4)狭义上指从农村到城市以打工为生的农民。3本人赞同朱力的观点。新生代农民工: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姜胜洪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4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很早就离开了农村,几乎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活动,他们相对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高,个性独立,思维活跃,维权意识强,未来期望值高。5在对待工作问题上,新生代农民工更

4、看重工作对个人的价值体现和工作所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工作本身。笔者结合恩施地区的特点将新生代农民工定义为1至35岁之间的具有农业户籍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人群。精神文化生活是指在工作之余用于娱乐、消遣以及自我提升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和情感生活。生活方式指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之用什么方式进行娱乐或打发时间,主要表现在选择娱乐的方式,用什么方式缓解压力,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等;思想观念表现在倾向于农村的生活方式还是城市的生活方式,想不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社会心理和情感生活表现在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度,是否期望未来在城市定居,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在城市是否感到孤独,迷茫。

5、二、现状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恩施市金桂大道的建筑工地、工业园、湖北民族学院周边的服务行业和凤凰山脚下的餐饮服务业随机选取几个样本点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填答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自填问卷法;二是调查员按问卷内容逐一读题,由被访者回答。本次一共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210份,遗失3份,无效问卷37份,问卷回收率为8%。1、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状况在本次调查回收的210份有效问卷中,女性占总人数的3.8,男性占36.2%;其中少数民族人数84人,占总人数的0%,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所占比重较高,这与恩施州的民族地域性有关;未婚的达到了4.%,已婚有配偶的为9人,占总人数的42.9%;

6、被调查的已婚人员中只有个子女的占总人数的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占7.6。另外,有5.5%的人进城务工已达到三年或三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十年以上,并且超过一半(达.)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半年内会回一次老家。说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开始走出农村,到城市谋生。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处于未婚状态,且进城时间早(515%的人进城已达三年或以上),在城市待的时间长,但还是会经常会农村老家。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其中初中及以下的占33%,有高中学历的占2.3,中专人数为39人,占18.%,有大专或高职文凭的占1%,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为6人,占2.%。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基本上没受过专门的职业

7、技术教育,技能匮乏。 在工作时间方面,53.8的人平均工作时间在81小时,17.1%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工作超过12小时占15.7%。,并且很多农民工被迫或者自愿加班的情况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业余时间较少。在月收入方面,收入集中在12002400之间的占46.6%,超过00的占32.9%,低于100的占19.%,。但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消费在114元左右,说明他们的月可支配收入是很低的,有的甚至不够自己花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很少一部分或者几乎没有的收入用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2、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支出方面,消费支出在30

8、元及以下的占3.%,30到50 元的占281,50元及以上的占33。,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用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支出金额总体偏低。从农民工选择娱乐的方式中分析发现,大多数人倾向于用手机上网,去网吧上网,而去电影院、公园、剧院,观看演出、比赛,参加培训,购买书刊杂志等活动次数很少。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参加高品位有价值的活动很少。 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小区或工作所在企业文化娱乐设施发现,仅有9%的人选择了有文化娱乐场所,而29人占总人数的61.4%指明没有,另外281选择了不清楚,由此可知工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在地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完善。关于本单位有共青团的,在其开展活动情

9、况方面多数认为偶有活动,但作用不大。对于一些“社团组织”,16.的人参加过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25.7%的人参加过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9.%的人参加过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4.%的人参加过老乡会、同学会,1.%的人参加过维权性质的组织。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得出,老乡会、同学会相比于其他组织活动较普遍,对于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和维权性质的组织方面明显受到工人们的“冷遇”。总体上,参与以上活动工人们的程度不高,没有普及。在获得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最受欢迎的是网络、电视和工作岗位,比率分别是44.8%、39.5%、2.,选择报纸杂志讲座等形式的较少,均不超过2%。具体情况如下表:对上

10、面图表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受到了较多人的欢迎,说明现代技术和网络在新时代农民工中得到较好的普及,但普及程度不高。选择看电视的占到39.,说明电视在农民工生活中仍然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由工作岗位提供的技能培训和专门的讲座培训活动占的比率较低,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正规的技能培训很少。 在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方式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听音乐、上网和睡觉,分别占到8,4.,4.3%。在对未来文化水平预期方面,有11.4%的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再提高,4%的人选择了大专或高职,3.%的人选择大学本科,希望达到研究生水平的占2.4%。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众多人盼望有更高的学历、文化水

11、平。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人期望在城市定居,但也有少部分人希望以后回到农村生活。期望在城市定居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种: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的,希望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城市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在城市生活最困扰的问题方面,生活成本高、 收入无保障、工作不稳定、住房困难、远离家人 、子女就学困难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个人身份的定位可反映出其在城市的融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75.2%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只有1.9%的人认同自己是城市人,而12.9%的人选择不知道,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强,融入城市的水平不高,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表现出迷茫,夹于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难以

12、定位。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1、存在的问题(1)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消费支出不足,消费层次偏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有组织性的活动较少,单位或经济组织重视程度不够;(3)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满意度普遍不高,对所在工作地的环境不满;(4)城市融入度水平不高,城市认同感缺失。、原因分析(1) 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成本高,工作不稳定,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其精神文化需求。(2) 文化水平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较高,但是普遍来说还是较低、择业迷茫、规划欠缺、同时自身文化需求有待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

13、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因其文化水平低,自身要求不高,加之工作性质的原因,工作烦杂、闲暇时间少、下班时间晚等等因素,使得他们自已主动去了解、学习、接受的难度加大。(3) 企业文化的不重视,政府部门基础设施服务的滞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不仅是自身原因造成,同时这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政府部门基础设施服务的滞后相关。一个企业组织只有员工积极参与,努力的工作,才能使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而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则应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不仅是满足物质需求,更要紧的是精神文化生活。政府、企业不仅没能给青年提供健全的学习文化的

14、平台,比如一个数字平台,一个公益性图书馆,同时对广大的农民工学习文化的关心鼓励不够。所有的这些都是导致农民工精神文化匮乏的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单位有共青团等组织的极少,甚至是一些最基本的文化设施也没有。有的被调查者直接告诉我们,即使是想学习娱乐也没有真正适合他们的地方。(四)制度问题,学历、理论门槛,流于形式,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得到真正的培训,也难以抓住改变自己普通工人身份的机会。5岁的刘师傅在建筑工地做粉刷工作,他告诉调查者他自己有很强的学习欲望,虽然年龄相对较大,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有一颗年轻的心”“心态很好”。他很想学一些东西,尤其是电脑方面的基础知识,却一直苦于没有人教。“请家教没时

15、间也没钱,上培训班也要有专门的时间,也需要钱。”即使真的请人教,作为农民工也不一定能请到,不管哪种方法对他自己都是不适用的,没有什么场所可以专门解决这种问题,或者可以说,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从没有人给予过关注。关于技能,刘师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所工作地方招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很想尝试,然而其前提要求却是大专学历、会使用办公软件,如此即使自己有技术也被这“入门条件”给拒在应聘之外了。像这样的招聘,自己有期望,知道技能不足后马上去学,可是即使学会了却仍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等到学成之时,招聘早已经结束。如此,也是不知道“市场”需求,信息滞后所致。类似的还有一些技能证书考试,自己明明有技能,甚至是熟练工,却被所谓的“理论考试”给难住了。有技能没证书证明,要拿证书却过不了理论一关,这种情况在农民工中较为常见。而且有些单位即使有培训,也多流于形式。比如所在单位要争取什么称号就要要求哪类技术工人达到多少人,这时培训的作用就可凸显了。工人们一起去听课参与所谓的“培训”,实际什么也没学到,一两堂课之后立即进行所谓的考试,实际上就是拿着事先发的答案填空即可。所有的都按程序来进行,立即证书发下来了,可是实际上不会还是不会,技能并没有因为一纸证书便有了。(五)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更难以享受到均等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