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满江红_怒发冲冠岳飞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44KB
约10页
文档ID:190008521
满江红_怒发冲冠岳飞注释翻译赏析讲解_第1页
1/10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注释|翻译|赏析|讲【作品简介】《满江红;怒发冲冠》由岳飞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 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词,表现出词人以国家存亡为己任的耿耿忠心 在 历次民族危亡中,都给人以巨大鼓舞这首词以义愤填膺的肖像描写 开篇,极力展现对北宋灭亡的愤怒潇潇雨歇”,壮中寓悲;“三十 功名”,回顾自己的战斗生涯;“八千里路”展现自己战斗历程莫 等闲”三句是对未来的期许,激越悲壮接下来直陈丧国之痛 “驾长车”数句,表达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笑谈” 一联,运用夸张 手法,表示对入侵者彻底战而胜之的信心与豪情, 词语之间可听金鼓 之鸣,可闻血腥之气,显示出一代英雄的精神风貌结尾三句,是为 前几句作结,也是前几句合乎逻辑的发展与结局,是“壮志”与“笑 谈”的余韵英烈气概烁人,读之令人奋起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 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原文】《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 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①满江红:原为吴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②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③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 为古人的一种抒情 之举④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 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⑤靖康:宋钦宗年号,靖康二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徽、 钦二帝被掳,北宋遂亡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此处借指 敌境⑥天阙:宫殿前的楼观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 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 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 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 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 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 消息讲解】岳飞(1103~1142 )字鹏举,汤阴(在今河南省)人他是行 伍出身,屡破金兵,成为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他反对宋高宗和秦桧 的屈辱和议,被秦桧诬陷杀害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 的名篇。

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 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 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 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 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 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 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 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 ,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 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 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 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 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 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 (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 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 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 他倚着 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 口发出的叫声。

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 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 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 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 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 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 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 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 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 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 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 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 二年(一一二七),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 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 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 “臣 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 因。

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旅自治区的西北边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有一种说法,认 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据上面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即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 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 的解释牵涉到这首词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 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原 来这是用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嵯响山》诗:“踏碎贺兰石,扫 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用“贺兰石”姚嗣宗是 北宋人,岳飞借用这个典故,借用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 败金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山缺”,指山口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 仇雪耻的决心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 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里所谓的“胡虏”、“匈 奴”,皆代指金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时候,就去报捷 “旧山河”,指 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子, 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爱国的表现 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在民族矛盾 激化,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 在一起的。

因此,岳飞在这首词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 望杀尽敌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 烈的感染力鉴赏】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 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 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 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 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 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 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 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 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下片,“靖康耻, ……朝天阙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 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 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 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

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 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词,代 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 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 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 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 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 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 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三十功名尘与 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 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 “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两句话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 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 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 表达的作者心情。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 《宋词三百首》专栏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把全诗的 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 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 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待 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 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 了 “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 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 1136年)岳飞率军从 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 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 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回营,岳飞不 得已率军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 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 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 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 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 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 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 :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 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 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 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 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 何等识见!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 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 声!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 中原,亦可能败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 大其辞。

饥餐”、“渴饮” 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 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 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