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9871061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密押资料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分类模拟27 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某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人员伤亡严重,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发电厂1号锅炉是美国ABB-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MPa,主蒸汽温度540,再热蒸汽温度540,主蒸汽流量2008t/h。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

2、化。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14时,机组负荷400MW,主蒸汽压力15.22MPa,主蒸汽温度513,再热蒸汽温度512,主蒸汽流量1154.6t/h,炉膛压力维持负10mm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B侧158。磨煤机A、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磨煤机B处于检修状态,磨煤机F备用。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设为“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逆功率保护

3、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剧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由于锅炉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柜通讯中断,引起CRT(计算机显示屏)画面锅炉侧所有辅助设备的状态失去,无法控制操作,运行人员立即就地紧急停运两组送引风机。经戴防毒面具人员进入现场附近,发现炉底冷灰斗严重损坏,呈开放性破口。该起事故死亡23人,其中电厂职工6人(女1人),民工17人。受伤24人,其中电厂职工5人,民工19人。事故后对现场

4、设备损坏情况检查后发现:21m层以下损坏情况自上而下趋于严重,冷灰斗向炉后侧呈开放性破口,侧墙与冷灰斗交界处撕裂水冷壁管31根。立柱不同程度扭曲,刚性梁拉裂;水冷壁管严重损坏,有66根开断,炉右侧21m层以下刚性梁严重变形,0m层炉后侧基本被热焦堵至冷灰斗,三台碎渣机及喷射水泵等全部埋没在内。炉前侧设备情况尚好,磨煤机、风机、烟道基本无损坏。事故后,清除灰渣934m3。该起事故最终核算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人民币,修复时间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因该炉事故造成的供电紧张,间接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运行记录中无锅炉灭火和大负压记录,事故现场无残焦,可以认定_。A.火灾

5、引起爆炸B.并非煤粉爆炸C.静电引起爆炸D.锅炉年久失修E.煤粉引起爆炸 A B C D E答案:B解析 煤粉爆炸事故现场会留有残焦,而事故现场无残焦,故该事故可认定并非煤粉爆炸。2. 从事故的主要过程分析,锅炉_可能是事故的直接原因。A.落渣振动B.炉内喷出水汽C.炉膛压力上升D.严重结积渣E.水位过低 A B C D E答案:D解析 锅炉在运行中受高温、压力和腐蚀等影响,容易造成事故,且事故种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锅炉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超压运行;超温运行;锅炉水位过低会引起严重缺水事故;锅炉水位过高会引起满水事故,长时间高水位运行,还容易使压力表管口结垢而堵塞,使压力表失灵而导致锅炉超

6、压事故;水质管理不善;水循环被破坏;违章操作,包括锅炉工的误操作,错误的检修方法和不对锅炉进行定期检查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后,清除灰渣934m3。锅炉严重结积渣可能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锅炉水垢太厚,又未定期排污,会使受热面水侧积存泥垢和水垢。结垢会造成水循环被破环,从而锅内的水况紊乱,有的受热面管将发生倒流或停滞,或者造成“汽塞”,在停滞水流的管内产生泥垢和水垢堵塞,最终烧坏受热面管或发生爆炸事故。3. 该事故机组自3月1日以来,运行一直不正常,再热器管壁温连续超过报警温度。虽经采取调整火焰中心,加大吹灰和减轻负荷等措施,壁温超限问题仍未解决。运行值班长向华东电管局总调度和省电管局调度请

7、示,华东电管局总调度和省电管局应_。A.要求锅炉坚持运行B.要求将锅炉负荷再提高一些运行C.要求停止运行D.要求查找故障原因E.要求更换新锅炉 A B C D E答案:CD解析 当发现事故隐患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立即要求停产,查明故障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4. 这是一起锅炉设备严重损坏和人员群亡的责任事故,_是事故的根本原因。A.缺乏安全操作规程B.管理不善C.锅炉炉膛设计、布置不完善D.运行指挥失当E.领导监管不力 A B C D E答案:CD解析 事故根本原因:一是锅炉炉膛设计、布置不完善: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

8、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二是运行指挥失当: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剧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由于锅炉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柜通讯中断,引起CRT(计算机显示屏)画面锅炉侧所有辅助设备的状态失去,无法控制操作,运行人员立即就地紧急停运两组送引风机。5. 该台锅炉在投入运行以后,在燃用设计煤种及允许变动范围内的煤种时,出现了锅炉结渣、再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且过热器、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的问题;虽然采取了降负荷运行和下摆燃烧

9、器等,但最终酿成了事故。制造厂对事故有责任吗?答案:制造厂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制造厂在设计锅炉时,未能考虑周全,致使在使用锅炉时出现了锅炉结渣、再热汽达不到设计值且过热器、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等问题,在采取了相关措施后仍无法彻底消除。这说明锅炉本身的设计有漏洞,制造商应负主要责任。6. 在运行管理上,电厂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研究、消化不够,在采取一系列常规措施未能改善锅炉运行状况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对炉内严重结渣情况作出正确判断,没有采取果断措施。电厂对事故负有什么责任?答案:电厂对事故负有运行管理不当的次要责任。当锅炉运行出现异常后,电厂未能对炉内严重结渣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及时停产、采取措施消除

10、隐患,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说明电厂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研究不够,因此电厂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问题:7. 2010年3月22日上午9时,某模具厂铸工车间女工李某正在一台自制的砂轮机上进行铸件清砂作业。突然,高速旋转的砂轮破裂飞出,碎片击中其头部,该女工当场身亡。 根据以上场景,请分析事故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答案:(1)事故原因 该磨床操作伤亡事故是由于高速旋转砂轮的破碎引起的。砂轮破碎的原因主要是: 磨床旋转速度超过了砂轮的额定转速。旋转速度增加,线速度就大,离心力也增大,由离心力引起砂轮破碎的可能性就加大。因此,为了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在砂轮的端面都清楚地标明其最高工作线速度,即额定速度。

11、 砂轮平衡不好、安装不当。 (2)事故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地防止破碎砂轮碎块飞出伤人,企业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企业应根据各种不同型号的磨床设置不同形式的防护罩,将砂轮、砂轮法兰盘、砂轮主轴等全部罩住。 企业经营者在砂轮使用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防护措施,不规范的设备严禁使用,没有生产许可证的砂轮不采购,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生命安全。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对于设备铭牌信息不清楚或者不完全的要及时更新、完善。 2009年12月5日上午10时许,杭州某建筑工地一台正在吊运钢管的塔式起重机,突然发生事故,塔机上部向建筑物倾斜,塔机的吊钩上还吊着一捆钢

12、管,在半空中摇荡。 发生事故的塔机是QT25012自升式塔式起重机,该塔机起重臂长46m,塔身已升至90m高,装有六道附着装置,最高一道附着装置距起重臂杆铰点22m。发生事故的现场情况是:在最高一道附着装置上有三根附着杆,其中一根的调节丝杆已被扭弯,调节丝杆上连接耳板也被扭弯,但两处均未断。这造成塔身被拉向建筑物,最高一道附着框梁上方的塔身严重歪斜,塔顶位置偏离垂线达0.90m之多。当时塔机的作业任务是吊运脚手架的钢管,将建筑物楼顶面的钢管吊运至12层的裙房楼面上,起吊点在起重机臂杆12m处,卸料点在起重机臂杆38m处,起吊的钢管重量估算有2.5t。塔机倾斜后,塔机的吊钩上还吊着一捆钢管,悬空

13、在12层的裙房楼面上方。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8. 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答案: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该塔机的起重特性表上表明,在吊2.5t物料时的幅度应控制在26m之内,要吊至38m处是严重超载的。若超载,塔机的起重力矩限制器应该起保护作用。经检查,起重力矩限制器是完好的,在超出限定力矩范围时,能切断吊钩向上、小车变幅向外的电源,保证不超载。经检查,塔机的小车制动器失效。正常时,当力矩限制器切断小车上的电源,小车制动器制动,小车就会停下。 (2)起重臂的方向正好在与塔身标准节成45角,是塔机受力最不利的方向,弯矩产生的载荷主要作用在一根附着杆上,超载形成的巨大压力使此附

14、着杆应力急剧增大,超过屈服应力,最后,选择了最薄弱的危险断面,在附着杆的调节丝杆上发生了上塑变弯曲,造成了事故。 9. 对事故的责任进行分析。答案:该起事故属于责任事故,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下列事故责任: (1)塔机操作司机估计能力不足,违章超载,应负直接责任。 (2)塔机指挥、司索不到岗,不能控制起吊重量和幅度,应负主要责任。 (3)工地主要负责人应对该起事故负领导责任。 10. 对事故提出整改措施。答案:事故的整改措施有: (1)塔机转场加强检修,保证各运动机构、各部件的完好,不使机械带病运转; (2)严格塔机等大型建筑机械安装后的验收制度; (3)坚持检查制度,发现故障

15、及时解决; (4)严格管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执行塔机安全操作规程。 李某于2009年4月14日成为某公司某厂员工,并经过入厂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2009年4月17日19时30分左右,李某在63t气动冲床上进行GE柜外箱体冲孔加工时,因左手进入模具取料造成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指尖被模具压伤的重伤事故。 2009年4月17日18时30分左右,板金组根据生产需要,安排GE柜生产的所有人员回厂加班。经工艺员确认后,19时15分左右班组长安排王某当师傅(2009年2月18日入厂),在63t气动冲床上给李某等三名新工示范操作GE柜外箱本体冲孔工序。该外箱板材长184cm,宽78.5cm,操作时需要两人合力将板材送入模具并扶正,其中站在机台前方的一人踩脚踏开关,完成冲压之后将成型的板材取出放好,并取出冲孔落料,另外一人取出待加工的新板材。王某讲完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后,看着李某和另外一名新工人配合作业操作十几块板料后,就和另一名新工在旁边80t冲床上配合作业。约19时30分,当李某伸左手入模取冲孔落料时,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