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188884080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3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原卷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第 110页 重庆市 2021 年中考重庆市 2021 年中考 语文试题(B 卷)语文试题(B 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

2、、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放眼望去,树木掩映下的八角亭棱(lng)角分明,碧水潭泛着微光。 B. 往事如甘甜的美酒,即使封坛窖(go)藏,余香也总能在回忆中悠然飘起。 C. 道路泥泞不要惧怕,生活坎坷(k)不要沮丧,拥有青春就拥有力量。 D. 微风细雨中,踱(du)步在青石小巷,你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溯 瞻养 慷慨淋漓 前仆后继 B. 崎驱 撵走 诚皇诚恐 千里迢迢 C. 点缀 崛起 心急如焚 激情澎湃 D. 宽恕 确凿 见风使舵 心旷神贻 3. 下列句

3、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碰撞,就会迸溅出无数火花。 B. 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C. 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D. 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愈发鲜腴起来。 4. 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今年五一节期间, (A)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市 43 家公共图书馆、 41 家文化馆免费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服务。 (B) 山城曲艺场推出了儿童剧老虎拔牙 、话剧雾 重庆等剧目。 (C)重庆博物馆举办了新时代的先声五四运

4、动图片展活动。 (D)这些活动极大地 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A. A B. B C. C D. D 5. 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第 210页 (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6. 根据儒林外史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 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 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 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 宜”却拦

5、劫别人家猪的_。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 。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 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7.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 1 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知“和” 】 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 (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_ _ 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

6、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 【用“和” 】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 则” ,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的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第 310页 2._ 3._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1 分)(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 1 分) 8.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类别 古诗文句子 出处

7、 几处早莺争暖树,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自然风光 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我寄愁心与明月,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离情别绪 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安得广厦千万间,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襟怀抱负 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善洲 “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 ,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枥;“杂交水稻 之父”袁隆平“_,_。” (李商隐无题 ) ,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 献终身。 (二) (15 分)(二)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8、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第 410页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9、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便舍船 屋舍俨然 B. 寻向所志 便扶向路 C 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10、( )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12. 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淮之间,民安 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

11、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 注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 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上:皇上。涵煦:滋润化育。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第 510页 (一) (22 分)(一)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樟树下,外婆家 朝 颜 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 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 其中一

12、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 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 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 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 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

13、块地的胡萝卜,于是 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 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 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 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 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 了几代人

14、的记忆。 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 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 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 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 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 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 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 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

15、还在果园里 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 第 610页 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 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 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 年第 8 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3. 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14. 请结合全

16、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15.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段的作用。 16.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 ,请你为该景点写 一段导游词。不超过 100 字。 (二) (18 分)(二) (18 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通俗地说, 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浏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 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 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 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