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变质因素及其控制 第一节 食品变质 一、常见食品的变质现象 1、什么是变质? 食品在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安全 性以及美学上的吸引力,其中之一者不能 为消费者所接受称为变质 2、什么是腐败? 食品中的含氮物质,由于微生物而 引起的腐臭 3、变质的特征: n对生鲜食品来说,变色、萎缩、腐烂、虫 蛀、霉变、生僵果、机械伤痕 n对加工食品来说,虫蛀、结块(乳品)、 发粘、发烊、发砂、淀粉老化 n霉变,腐臭,腐烂,色、香、味的变化 二、食品原料特性 n食物化学成分多、体系复杂; n除营养成分外还有其他几十种到上百千种 的化合物;易腐性. n胶体,固体,液体 n大多数食物原料都是活体. n大多数食物原料都是活体 n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 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然是活的;植物原料 的组织内部无菌,但外部有菌 n家畜、家禽和鱼类在屠宰后,组织即死亡 ,但污染这些产品的微生物是活的,同时 ,细胞中的生化反应仍在继续动物原料 的肌肉组织无菌,但肠道、淋巴内有菌 n原料一经采收或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 品质决不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 三、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 微生物的影响;酶在活组织、垂死组 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虫、鼠、寄生虫的 作用;物理化学因素 热、冷、水分、氧 气、光、时间。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 啮齿动物昆虫/寄生虫食品腐败变质 温度水分 光照 氧化 酶类 1、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n一般食物含水量较多,如果按原状不加处 理就放置起来,微生物会迅速繁殖而使食 物腐败致使食物腐败、变坏的微生物虽 包括细菌、霉菌、原生动物等,但更多的 是细菌所致这些腐败细菌是由繁殖生成 的酶作用,使食物成分被分解成多种物质 ,同时这些生成的物质进而被别的细菌所 分解这样在生成分解的产物中,有的产 生异味、异臭,有的甚至有毒、有害 n食物中毒原因: n1)感染型食物中毒: n(1)肠炎沙门氏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兼性厌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 但在18-20时,也能生长对热的抵抗力 很弱,在60经20-30分钟即被杀死鱼贝 类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状 n(2)肠炎菌:89月,34%海水中繁 殖快,日本多有发生,是一种嗜盐菌 n(3)大肠杆菌:特别是对婴幼儿感染性 强 n(2)肠炎菌:副溶血性弧菌:革兰氏阳 性兼性厌氧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 ,pH为8.0-8.5,食盐浓度为2.5-3% 34%海水中繁殖快,日本多有发生, 是一种嗜盐菌主要是海产品和肉类制品 较多见,eg海产鱼、腌肉、咸菜等。
n(3)大肠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革兰 氏阴性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40, pH为6.0-8.0急性肠胃炎症状特别是 对婴幼儿感染性强 2)毒素型食物中毒: n(1)肉毒杆菌:肉毒杆菌:专性厌氧, 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可分为A、B、C、 D、E、F、G七个型肉毒素致命 n毒素经80/15min死亡,一旦形成芽孢 ,则需121家庭自制罐藏制品需煮沸 10分钟 n2)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 兼性厌氧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37, pH为4.8毒素耐热性强, 产生肠毒素 ,冷冻温度4.4-10无毒素出现 2、食物内酶的作用 酶的作用加剧,水果趋向分解型,蔬菜趋 向合成型组织老化例如:苹果汁以及苹果 剥皮以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氧化酶的作 用下变成氢醌,最后变成儿茶酚这就是变褐 的原因 酶经加水分解,也对食品变质有重要作用 如含油脂的食品在存放期间,经加水分解酶 的作用产生一种有低级脂肪的酸臭味,影响食 品香气 3、虫、鼠、寄生虫的作用 n 害虫和鼠类对于食品保藏有很大的危害 性,它们不仅是食品保藏损耗加大的直接 原因,受伤组织呼吸强度激烈,组织消耗 掉;而且由于害虫和鼠类的繁殖迁移,以 及它们排泄的粪便、分泌物、遗弃的皮壳 和尸体等还会污染食品,甚至传染疾病, 因而使食品的卫生质量受损,严重者甚至 丧失商品价值,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冷、热 n果汁、果茶,冷热适当过热,各种营养 物质被破坏,同时易引起褐变;过冷,达 不到杀菌的目的,各种组织破坏所以不 恰当的冷热会引起变质 5.水分、干燥度 naw: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有一个最低 的水分活度:细菌aw=0.90以上,霉菌 0.80时仍生长,但低于0.65的生长完全 受到抑制;酵母0.85 6.空气、O2 nVC、VA在有氧的条件下易被破坏 7.光 nVC、VA、VB2紫外破坏 8.时间 n时间长,非酶褐变 n综上所述,食品变质是生物因素,化 学因素,物理因素交叉在一起而引起 的 四、与食品变质速度有关的因子: n1.原料的类型与性质 n动物性食品无呼吸作用无氧代谢酵解 过程失去免疫力 n植物性食品有呼吸作用正常新陈代谢 维持具有免疫力 n糖、盐 n极易腐败食品:12天,一周 肉类 n中等腐败食品:2周-2个月 部分水 果,蔬菜 n缓慢腐败食品:2个月-8个月 部分水 果,蔬菜,坚果,谷物 n无生命的惰性原料:在有效理想条件下, 有限长保质期 n2.加工方法的有效性保藏技术 n采摘,新鲜果蔬的运输方式(冷藏);杀 菌后冷藏 n3.包装类型与方式 第二节 食品变质的控制 一、食品保藏基本准则: (1)尽可能保持食品的鲜活状态 任何活体都有抑制外界侵袭的能力, 具有免疫力。
(2)杀死,清洗,遮盖和冷却(贮存之间 12天) 二、微生物控制 (1)加热杀菌 阿氏杀菌(高温热处理):指在 100以上加热介质中的高温杀菌,加热 介质常是蒸汽或水,高压常是获得高温的 必要条件,亦称高压杀菌阿氏杀菌可以 控制各种菌的生长 巴氏杀菌:指在100以下的加热介 质中的低温杀菌,常用水作介质巴氏杀 菌常用于牛奶消毒,酸性食品,果汁、果 酱等罐头食品杀菌 主要控制致病菌,虽未杀死芽孢,但 酸性条件却能抑制芽孢杆菌的生长 n杀菌的温度控制很重要,过度加热对食品 的损害包括:维生素的损失,蛋白质的变 性,热敏因子变化引起风味变化 n正常加热杀菌要达到商业灭菌的目的 n商业灭菌主要杀死致病菌,产毒菌,腐败 菌,在正常贮存运输中不变质,尽可能保 持食品营养成分 n杀菌强度为12D,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中 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 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 的时间 n(2)冷 n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酶活动下物质代谢的 结果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 n温度系数Q10 = n式中:K2-(t+10)时,酶活性所导致 的化学反应率 K1-t时,酶活性所导致的化学 反应率 Q10-温度每升高10时因酶活性 变化所增加的化学反应率,一般为23。
n温度维持在-18以下时,酶活性才会受 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低温贮藏能降低 酶或酶系活动的速度食品保鲜的时间也 将随之延长,从而延缓食品变质 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原因: n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增 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 ,最后蛋白质凝固,从而破坏了物质代谢 正常进行,对细胞造成损害 n冷却时,冰晶体的形成对细胞造成机械性 的破坏 n冰晶体形成使原生质、胶体脱水,胶体内 溶质浓度增加,使蛋白质变性 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a.温度的高低:冰点以上,微生物仍具有 生长繁殖能力稍低于生长温度(冻结温 度)对微生物威胁性最大,一般为-18- 12,尤以-2-5最甚,此时微生物受 到抑制或几乎全部死亡 若温度降至-20-25时,酶反应停止 ,延缓胶体变性,因此微生物死亡速度缓 慢 b.降温速度: 食品冻结前,降温愈速,微生物死亡率愈大 ,因为降温迅速,微生物细胞内原协调一致的 生化反应未来得及重新调整来适应它食品冻 结时,缓冻将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速冻则相 反因为缓冻时,食品长期处于-2-5,并 形成量少粒大冰晶体,对细胞产生机械性破坏 作用另外,还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微生物 死亡率增加。
速冻时,温度迅速降至-18以下 ,在威胁最大区停留时间短,及时终止了细胞 内酶的反应和延缓了胶质体变性,使死亡率降 低 c.结合水分和过冷状态: n急速冷却,水分迅速转化为过冷状态,避 免介质内水分结冰所遭受到破坏作用 n结合水含量高,介质亦进入速冷状态,不 形成冰晶体 n细菌和霉菌芽孢中结合水含量高,因此低 温稳定性较高 nd.介质: n高水分和低PH值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 死亡例如: n肉毒杆菌:其毒素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 ,-16时,肉毒杆菌可保持生命达一年 之久;毒素在-16保持14个月;在20 生长并产生毒素;在10以下则不能 n葡萄球菌:肠毒素,解冻温度降低至4.4- -10无毒素产生 n而适当温度、糖、盐时,蛋白质、胶体、 脂肪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 e.贮期: 贮藏初期,微生物减少量最大,贮藏 一年后微生物死亡数达到原菌数的60 90%以上 n冻制食品中病原菌控制: n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沙 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n控制:杜绝生产中各个环节中一切可能的 污染源,特别是不让带菌者和患病者参加 生产 (3)干燥: n干制过程微生物脱水而处于休眠状态,同 时酶活性下降,低于1%时酶活性完全消 失。
n干制食品要求微生物污染量低,质量高的 食品原料,清洁加工处理,常采用湿热灭 菌或化学灭菌 (4)酸: n低酸性食品:PH4.6且aw0.85,杀 菌时以肉毒梭状芽孢杆为对象 n酸性食品:3.7PH4.6 ,杀菌时以酪 酸菌、凝结芽孢杆菌为对象 n高酸性食品:PH3.7 酶的钝化 n酸性介质中,微生物耐热性降低. (5)糖、盐 n腌制品在18以下能良好保藏 n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n低浓度盐,发酵作用 (6)烟熏 烟熏目的: a.形成特种烟熏风味; b.防止腐败变质; c.加工新颖产品; d.发色; e.预防氧化 (7)氧和空气 n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氧气 (8)化学杀菌 防腐剂 n化学防腐剂:凡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活动, 不一定能杀死微生物,却能延缓食品腐败 变质的化学制品或生物代谢制品都称为化 学防腐剂 n食品化学保藏的优点就是在食品中添加化 学制品如化学防腐剂、生物代谢物及抗氧 剂等,就能在室温下延长食品腐败变质, 具简便、经济特点 三、酶和其他因素的控制 (1)加热 高温热处理时杀菌必须注意控制 酶钝化的加热强度即使135- 137/3min 杀菌,酶活力依然存在 (2)冷 酶抑制,耐低温酶缓慢活动。
胰蛋白酶在-30下仍具有微弱的反应,脂 肪分解酶在-20下仍引起脂肪水解,一般 来说,在-18以下就可降低酶系活动的速 度 (3)干制 水分减少,酶和基质同时增浓,反应加速 只有水分1%时,酶活性完全消失 酶在湿热条件下处理时易钝化 (4)辐射 (5)其他因素的控制 四、保藏的基本原理: 1、生机原理 n维持食品最低的生命活动的保存方法- 保存免疫力,冷藏,果蔬保鲜若于低温 (05)下贮藏,就能抑制果蔬呼吸作 用和酶活力,延缓贮存物质的分解,若保 持恒湿条件,就能减少果蔬水分蒸发如 能采取这些措施,就可以维持果蔬最低的 生命活动 2、假死原理 n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食品中微生 物和酶的活动也会受到抑制,从而这延长 食品腐败变质但这些因素一旦消失,微 生物和酶恢复活动,促进变质 n如:冷冻、高渗透压、烟熏、糖渍、干制 及使用添加剂 3、不完全生机原理: n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 n利用低浓度糖、盐的腌制发酵、微生物接 种、培养有益微生物,建立起抑制腐败菌 生长活动的新条件如:乳酸发酵、醋酸 发酵、酒精发酵 4、无菌原理 n利用热处理、微波、照射、过滤等方法处 理,使食品中腐败菌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
五、保藏中主要控制手段 n物理手段: n水分,温度(高:微波能、热能,低:冷 却、冷冻),辐射(利用空气电离、气调 保藏),滤菌 n化学手段: n化学抑制、化学防腐剂,化学杀菌剂(气 态、液态烟熏剂) n生物方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