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0942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刘 天(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710021)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推出新举措,今年6月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该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陕西作为一个教育大省,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挥作用,成为目前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文章将结合陕西高等教育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具体状况,来分析陕西高等教育在这一经济区发展过程的作用。关键词高等教育 经济区 作用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特别是服务地方经济

2、,但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在个别地区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同时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陕西是一个教育大省却并非教育强省,陕西处在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却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无疑给陕西及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陕西丰富的教育资源自然也就成了这一区域经济发展中难得助推器。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状况l、经济区的范围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商州、洛南、丹凤、柞水一区三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

3、,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2、经济区的区位价值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经济区的目标定位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西部及

4、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农业方面,要建成全国重要的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果业、畜牧业基地,建成全国农业示范基地和航天育种基地。经济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4、经济区的发展潜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是我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使整个西部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一个经济增长极,整体发展速度不是很强,

5、区域经济竞争力不是很明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依托区位优势、人才科技优势、特色工农业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为西部发展提供了经济增长极,通过优势互补、区域内的强强联合和整体发展思路的引导,不但会创造西部发展的契机,同时会为我国 西三角乃至整个西部发展做好有力支撑,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定位,通过主导产业树立关中天水品牌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的效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二、陕西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1、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多,在校生人数近百万2008年,陕西普通高校有76所,其中部属高校6所、省属高校53所(含省级行业部门属、市属)、民办高校17所。1998年以来共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

6、大学等13所高校陆续由中央部委所属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建设为主。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达到24.36万人,在校生达到77.65万余人,研究生达到6.9万人,拥有近5万的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全省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近百万人,毛入学率提高到26.6%,全省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2683人,列在北京、天津、上海之后居全国第4位。2、高等学校大校多、名校多,综合实力雄厚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院校已进入国家211工程,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大

7、学为国家985重点建设院校。这些学校以其各具特色的优势享誉国内外显示出陕西高校的综合实力。并且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科技资源丰富,专业人才资源丰富实力名列全国前茅。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博士授权单位28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56个,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指标显著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和西部大开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3、人才流失严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一是陕西的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多为国家部(委)所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分配。从在校生数量上看,陕西位居全国前茅;从毕业生就业区域来看,留在陕西的数量相当少;这样就造成陕西仅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非人才用武的

8、场所。二是从地理位置上看,陕西为我国中西部内陆省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所享有的特殊政策与陕西无缘,逐渐形成陕西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三是陕西人观念比较封闭落后,保守思想严重,常以汉唐雄风的历史引以为豪,以此来填补现实生活中相对贫穷在心灵中造成的不平衡心态。四是陕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造成高层次人才科研环境、经济收入上的明显差异,吁雀东南飞现象的出现使大批人才流失。三、陕西高等教育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作用发挥1、使教育的规模、形式和层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形式和类型相匹配区域经济是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首要决定因素:I3只有当

9、教育的规模、形式和层次与经济发展的规模、形式和类型相匹配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反之,如果二者如呈负相关状况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会现规格不符,供非所需,或规模过小,人才匮乏,或结构失调,学用脱节等状况;研制的科研成果也难以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大,因而不能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力就小。陕西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在一五、三线建设时期部署建设的,因此,陕西省高校的部委属学校数量多,实力强。而划归地方的和地方原有的高校陕西省在经费等的投入上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速度,陕西的高等教育学校虽然覆盖我国全部

10、学科门类所有的专业,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陕西高等教育面向全国服务战略的影响,学科结构极不合理。陕西高等教育要在关中天水发挥优势,就应该调整学科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学科结构决定了人才的结构,高校所培养出的各个门类、学科、专业的人才将输送到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学科结构的调整应在保持原有优势学科的前提下,紧紧围绕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类型和形式,提高学科建设的针对性;同时,在办学规模上,严格控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而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的竞争力和针对性上来。2.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树立区域高等教育的大教育观念陕西教育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新建经济区发展定位合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应抓

11、住这一历史机遇,打破以往闭门办学,独立发展壮大的思路,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树立区域内大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发动机功能,发展大学科技园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研究型大学衍生知识型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环节,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大学教学科研与区域经沪发展相脱节的难题。可以为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立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进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突出区域内高等教育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3、智力源和辐射源并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高等教育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可分为两个方面:区域物质文明发展的智力源和区域精神文明的辐射源。高等教育作为智力源的作用主要

12、为区域培养适应区域发展的各方面人才,而高等教育作为辐射源的作用主要通过为区域提供各种服务,带动整个区域内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客观分析区域特点的基础上调整学科方向和办学形式,在培养地区实用性人才的同时,努力挖掘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开始相关新专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4、把产、学、研的结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建设步伐,提高区域经济的经济发展水平,陕西应依托现有的教育优势,提高现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教育、经济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这决定了实行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改革发展的必由之

13、路。陕西具有教育科技方面的明显优势,但从经济发展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科技成果转化不快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观念上、体制上和机制上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具体措施如下:高校应走出校门,与地方、企业协作,向地方、企业要项日,通过加强对应用技术的研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大力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并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校内、校外建设实验室和研发基地(中心)。建设资源共享体制。即仪器设备共用和信息资源共享。陝西高校分布密集,资源共享体制容易建立应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各校的资源。制订相应的科研竞争与激励政策。对于高校而言,是要建立一种竞争与良性循环的机制,促进高校科研快速发展,以便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和生产创新知识方面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陕西高等教育应纳入区域发展战略,走出一条依靠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自身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的新路子;同时服务区域经济,扮演区域经济发展润滑剂的新角色。-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