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86385399 上传时间:2021-07-16 格式:PDF 页数:199 大小:9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2)(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1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 文学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差别类同流变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接受影响交流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 诠释理解翻译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歌、小 说、戏剧和文类 8.1 复习笔记 8.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 文学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自然 科学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与艺术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一)文学理论 1研究内容: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体、

3、文学的内在规律、文学作品的 构成及特征等等,它基本上是将文学现象作为同一时代的一种思想体系 来进行研究的。 2主要对象:文学的共性、基本原理、类别和标准等等。 (二)文学批评 1含义: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 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2文学批评只能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 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三)文学史 研究内容: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四)文艺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关系 文学理论同时就是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文学史的理论。当然,文学理论并 不只是产生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它还不断从当时的哲学理论、社会理 论

4、中吸取营养以指导文学的发展。 二、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途径:比较文学 (一)国别文学研究 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国别文学研究。 (二)比较文学研究 1随着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学研究很难局限在一国之内,于是有了 把多种文学理论、多种文学批评、多种文学史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即研 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 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2比较文学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型学科。 (三)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之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这就是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四)总体文学

5、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 文体和技巧,总体文学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 (五)文学研究两种不同层次划分间的关系 文学研究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划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国别 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既是互相区别,又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 的。 (六)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都是文学研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有自 己特定的范围和内容,并不是所有用比较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都可称为 比较文学。 三、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一)比较文学从想了解他种文学的愿望开始 这种愿望使人们扩大视野得到更广泛的美学享受。 (二)比较

6、文学的根本价值 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四、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一)“互识”与“互证” “互识”只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互证”则是以不同 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步的 共识。 (二)不同文化体系中的文学共同话题 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中的共同话题是十分丰富的,尽管人类千差万别, 但从客观来看,总会有构成“人类”这一概念的许多共同之处。 (三)比较文学的作用 比较文学为增进人类的相互理解,为沟通各种文化以促进其发展织成了 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之网。 (四)互证的含义 “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

7、证其 不同性,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五、比较文学在与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的关系中寻求文学的生长点 (一)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 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 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 (二)互补包含的内容 1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 了自身的特点。 2“互补”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 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 3“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 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

8、释和理解。 4“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 和发展。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_在其论文_中提出“比较文学是一国与另一国文学的比 较,文学与其他信仰领域的比较”。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 【解析】雷马克在他1962年发表的论文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阐 明了美国学派的观点:“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 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比较文学是一国文 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二、名词解释 “总体文学”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总体文学”是

9、指探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普遍的根本规律 的文学研究。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不要求必须将两 个国家的文学作对比研究,换言之,它本身不一定具有可比性。总体文 学的概念是由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提 出,后来为韦勒克、沃伦等人加以修正。它是一种比“比较文学”更注重 理论性的文学研究,它要求研究者具有更宽广的视野,站在国际主义的 立场上,联系多国文学实践寻找各国文学间的互相联系,并在此基础上 对文学作综合的全面的研究。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比较文学? 答: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 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

10、身立命的本 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 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 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 汇通。 2什么是比较文学本体论?为什么要建立比较文学本体论? 答:(1)比较文学本体论的定义 比较文学本体论是借用本体与本体论这两个概念,使其转型到比较文学 基本原理的建构中,来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以此成立 比较文学本体论,即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它所 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什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源做终极意义上 本体论追问。 (2)建立比较文学本体论的原因 必

11、要性 多年来,比较文学界对“比较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解与定义总是处在模糊 的设问与无边的回答中,关键问题就是没有统一于一个恰切的视点在根 本的意义上来界定比较文学这个学科概念。 意义 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成立是立足于本体论上对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 学进行设问,设问“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是把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 术研究的学科来理解的,即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所成立的基点 是什么?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展开研究时它所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什 么?这个问题就是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展开设问与回答的。 3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 答: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比较视域,比较视域就是比较文 学的本体。比较视域是比

12、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 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之间的内 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汇通,也 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4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答: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具体理解如下: (1)这个问题是东西方学术界共同存在的现象 由于一些学者从日常用语的视角误读“比较”,没有对比较文学的学理获 取正确的把握,又缺憾比较文学研究展开的本体视域比较视域,所 以比较文学界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把“比较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的问 题。 (2)1951年,法国学者伽列在基亚所著比较文学一书的初版序言 中声

13、明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问题并不在于将高乃依与拉辛、伏尔泰与卢梭 等人的旧辞藻之间的平行现象简单地搬到外国文学的领域中去。我们不 大喜欢不厌其烦地探讨丁尼生与缪塞、狄更斯与都德等等之间有什么相 似与相异之处。 (3)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学贯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师性学 者,他的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也早在汉语语境下就这种“文 学比较”的穿凿附会现象提出过自己的真知灼见。 (4)“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这是比较文学课程在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时必须被重点强调的。并且 把“比较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的问题,不仅在高校比较文学教学中存 在,在东西方学术界的研究中也同样存在。在东西方学术界的研

14、究中, 伽列反对以高乃依比拉辛,拒绝以伏尔泰比卢梭;陈寅恪拒绝以荷马比 屈原,反对以孔子比歌德,这不是没有道理。比较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 在中国大陆崛起以来,多次遭到学术界的质疑,关键问题就在这里。 5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 答:比较文学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这主要是指: (1)比较文学的判定标志是研究主体是否把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展开的 本体 一位地道的、职业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于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本体论上 定位于比较视域,对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体系化的 内在汇通。所以判断一篇文章、一部著作是否在学科上属于比较文学, 不在于这篇文章、这部著作是否

15、在命题及内容中使用了“比较”两字,而 在于判定研究主体是否把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展开的本体,是否对他所研 究的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了体系化的、内在性的汇 通。 例如,吴宓的(红楼梦)新谈、李健吾的咀华二集、伍蠡甫的 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钱钟书的通感、杨周翰的攻玉 集等,人们无法直接从这些文章和著作的命题上提取“比较”两字,但 这些文章、著作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典范文本。 (2)对一位比较文学研究者身份的判定,关键在于他(她)所撰写的 文章与著作有没有把学贯中西、学贯古今的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工作展开 的本体,有没有学贯中西、学贯古今的深厚学术功力把两种民族文学或 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

16、体系化的、内在性的汇通。 6请对“比较”和“文学”这两个概念进行语法修辞上的分析,指出把“比较 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的原因。 答:(1)对“比较”和“文学”这两个概念进行语法修辞上的分析 按照汉语比较文学从印欧语系所翻译过来的意义上解释,比较文学作为 一个组合的概念,是一个偏正词组;从词性上来分析,“文学”是名词, 而“比较”则是一个形容词;从语法修辞上来分析,“文学”作为名词是一 个被形容词“比较”所修饰的中心词。在这样一种分析的层面上,如果仅 从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的语法修辞上再做一般常人理解的细读,比较文学 在字面上的意义往往被释义为“比较的文学”。当然,这种理解在误读的 意义上已经偏离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规范的本体论意义。 (2)在中国汉语学术界把“比较文学”误读为“文学比较”的原因 在我们看来,汉语“比较的文学”在表明学科的意义上也是一个“有缺 陷的词”,这个词语在学科意义的传达上很含混,因为作为一种学科概 念的内涵,“比较的文学”的确让人很费解,很容易引起人们在日常用语 上望文生义的误读。 在比较文学这一概念的字面上还存在着一种误读的可能性,即“比 较”往往被释义为动词作为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