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1779****39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32.58KB
约23页
文档ID:186255241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_第1页
1/23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蓟( j )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 今日暂同芳菊酒” 中的 “ 暂” 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 断蓬 ” 有什么用意? 【答案】(1)一个 “ 暂” 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 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 的展现出来了 (2)“ 断蓬 ” ,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 断蓬 ” 暗喻:明日 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 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解析】 【分析】( 1)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析,“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明日就要分别,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 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重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饮菊花酒本来 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 暂同 ” 二字,就表明同饮菊花酒是一种安慰之事。

既然注定明 朝就要分别,那暂时忘记离别之愁,一起来饮菊花酒吧因此一个 “ 暂” 字,把作者和朋友 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 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首先要理解“ 断蓬 ” 的本义, “ 断蓬 ” ,就是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 飞旋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 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这里作者其实是用“ 断蓬 ” 自比,意思是明日 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既然这样,那就珍惜今天的时光吧因 此, “ 断蓬 ” 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故答案为:一个 “ 暂” 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 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 的展现出来了 “ 断蓬 ” ,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 断蓬 ” 暗喻:明日一 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 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 字的字义 +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 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 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 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 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 诗眼 ” , 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 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 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 诗中 “ 烽火 ” 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诗人很难得到家信 C. 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 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B (2)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之情 【解析】 【分析】( 1)ACD正确; B诗中 “ 烽火 ” 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战火而不是“ 大火 ” ; 故选: B (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春天望去,诗人对国家破败、山河破碎的局面十分忧 虑,几乎到了白发“ 不胜簪 ” 的地步;家书难得则可表现出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之情 故答案为:( 1)B (2)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 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 早” 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1)首联用 “ 早雾 ” 直接点题,颔联用“ 鸡未唱,马频嘶” 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 “ 树色遥,泉声暗” 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 三十里 ” 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 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 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 【分析】( 1)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理解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始终扣住题目中的“ 早” 字来写 “ 雾浓 ”“鸡未唱 ”“马频嘶 ”“树色遥藏 ”“泉声暗傍 ” 都是因为 “ 早” 独”“吟三十里,城 月尚如珪 ” 也都是写 “ 早 ” (2)“ 如珪 ” 二字,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早起赶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还很明亮 诗人早起 “ 独” 性三十里,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 感 故答案为:首联用 “ 早雾 ” 直接点题,颔联用“ 鸡未唱,马频嘶” 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 树 色遥,泉声暗” 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 三十里 ” 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 早。

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 独寂寞之感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使用的 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 象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请从炼字的角 度说说它妙在哪里 【答案】(1)我认为图1 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 表现 “ 潮平两岸阔 ” 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 风正一帆悬 ” 的景象 (2)诗中用 “ 日”“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 ”“入 ” 赋予 “ 日”“春 ” 以人的情 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掌握本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 句写景,表现了江水上涨,几与岸平,风势正好,船帆鼓起的画面。

再仔细观察这两幅 图,显然第一幅图与诗中画面相吻合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 基础上作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 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 ” 、“ 春入旧年 ” ,都表示时序的 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 客路 ” 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 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日” 与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 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 入”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 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 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量 故答案为:我认为图1 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 现“ 潮平两岸阔 ” 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 风正一帆悬 ” 的景象 诗中用 “ 日”“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 ”“入” 赋予 “ 日”“春” 以人的情态,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 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 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 揭示手法; 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 的; 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 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 束 【解析】 【分析】( 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露从今夜白 ”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 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 ,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 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 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 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 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 雁声 ” 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 月夜 ” 的背景 “ 露从今夜白 ” ,既写景,也点明时 令 “ 月是故乡明 ” ,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 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 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 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 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据此可知这首诗表 达的感情是: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 早日结束 故答案为: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达 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 盼望战乱早日结束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有:象征、烘托、寓 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 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赏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