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采访中的提问ppt课件

资****亨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7.50KB
约131页
文档ID:144364453
第五章-采访中的提问ppt课件_第1页
1/131

第五章 采访中的提问,第一节 问题的类型,.,,事实性问题 观点性问题 调查性问题 情感性问题,.,,掌握概念 会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思考:焦点访谈栏目中,记者可能倾向使用哪种类型的提问,为什么?,.,第二节 两种提问的方式,开放式提问 闭合式提问 两种提问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开放式提问 什么是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的优劣,.,,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这种提问,问题显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使采访对象回答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开放式提问的长处是: 问题本身比较自然、缓和 对方回答起来有相当自由 记者提问比较容易开放式提问的短处是: 问题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 问题的焦点不集中,采访也不易深入闭合式提问 闭合式提问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提问这种提问问得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由严格的限制,采访对象往往要就问题作出直接的回答闭合式提问的优点是: 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回答,容易获得由价值的材料 问题的焦点集中,双方的联系紧密,采访对象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容易谈的深入 不足: 记者提出这一类问题虽然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有一定难度。

单刀直入,影响气氛两种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开放式提问用于 开头、中间话题转换,调节谈话气氛 闭合式提问用于 深入交接某个情况、需要核实某个材料时,.,,1您的文章很多人看了之后就说鬼斧神工,经常有神来之笔,那么当您写完之后,回头看自己的文章,是否也有种新奇感? 2我在您的文章中曾经注意您这样一个思想:人应该有一种大气和超越,才会有一种深刻的悲和美那么您认为对于文人这一点是不是尤其重要?那么您自己是否在体验着深刻的悲和美呢? 3中国的文化已经很悠久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文人在传递着它,岁月流逝,文人们相继地去了,但心灵中这种体验却是一脉相承的那么现在您是否觉得自己非常有责任来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或者说您很幸运的是这个血脉中的一分子?,.,,4当面对自己的时候,或者说在酒后,您有没有构思或想过自己是唐朝的一个诗人或者宋代的一个词者? 5您现在是名人了,平时会有很多人找您,很多场合需要您,这样一种非常忙碌的生活,您是忙于应付呢,还是心里隐藏着成功的喜悦? 6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职位,对您来说是不是件很高兴的事情?,.,,7您过去家住楼房,在上海的西北角,您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这个大都市,那么您正要搬家,搬到市长的院里,也许多了一份安静,但会不会也多了一份贵族气? 8您被评为上海高教的十大精英,这个奖项和您在其他文学上获得的奖项,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吧?,.,第三节 提问的基本原则,问得恰到好处 问到点子上 问得有分量 善于即兴提问 善于波动采访对象心弦 善于寓问于谈 某些问题提讲究策略的问,.,,问得恰到好处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从采访对象实际看,对方最熟悉、最想说、最有资格回答的是什么 从受众心态看,他们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从报道思想考虑,记者最想知道非问不可的是什么,.,,王志VS易中天 王志:我们走进这所房子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着这里是富人住的地方 王志:但是易老师现在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你已经属于有钱人的行列了。

王志:你怎么给自己定位呢?是一个传播者,一个研究者还是一个什么? ,.,,问道点子上 就是提问到事件最关紧要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上,即采访提纲中的实质性问题一记者采访中国赴美考察团顾问柴泽民提出如下问题: 1.柴大使,能在美国再次见到你很高兴,这次到美国来主要做些什么事? 2.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中国想发行股票,是否意味着中国要向资本主义演变?,.,,3.目前,美国总统大选刚刚结束,你对美国两党是怎么看的?克林顿上台以后对未来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4.这次你来美国是旧地重游,是否想见些老朋友?你见到了哪些朋友? 5.你真的认为目前是外国到中国去投资的黄金时期吗?,.,,有分量的问题,即有丰富内涵和很强概括力的问题 记者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研究大量的材料,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若干有价值得提问有一次,一位美籍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随队来我国友好访问这位运动员的母亲是中国人,原籍是上海,对方又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本来,这样的人物访问应该是很精彩的可是,一位电视记者却问得平谈无奇,结果显得相当乏味 问:你的母亲是上海人吧?答:Yes!!! 问:你这次要去上海吧?答:Yes! 问:你难备在上海会见你的亲戚吧?答:Yes!!!,.,,如果能够这样提问; “你亲生的母亲就是上海人,这次你去不去上海呢?” “这次访问,你还有些什么打算和希望?”,.,,即兴提问就是记者就要尊重事实,随机应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迅速提出新的问题来。

如,王志对重庆市开县特大气矿井喷事故幸存者唐晓英的提问: 王志:那天晚上有风吗? 唐晓英:只是觉得很冷,下霜了,雾不大,也有风吹过来 王志:有星光吗? 唐晓英:没有 王志:有月亮吗? 唐晓英:没有,根本没有月亮大概凌晨四点钟的时候,我们正睡觉,听见我的公公在外面叫他,重庆市开县发生特大气矿井喷事故,大家都快起来,那边的情况已经不好了,.,,王志:你们准备去哪儿呢? 唐晓荚:到公路上 王志:那个时候能闻着有什么气味? 唐晓英:对,钻井的气在不停地喷,密度越来越大,气味很大周围没有别的动静我看见有人倒下,大人,小孩儿都直叫,当时我想自己背上有一个孩子,没想到害怕两个字,就使劲地跑,想到孩子要冲出去 王志:你当时有感觉吗?,.,,唐晓英:感觉胸同我们还没走多远,走了两、三米远就倒下了我自己苏醒的时候,当时眼睛睁不开,好像是睡觉,很因,睁不开,努力地睁开,但睁不开当我睁开的时候,觉得眼前是模模糊糊的一片 王志:孩子那时还活着吗? 唐晓英:我以为她在睡觉,因为她脸上有泥土,她脸上这么多泥土,就把脸上的泥土轻轻磨掉王志:孩子有反应吗? 唐晓英:没有反应我就看到孩子嘴唇,嘴角就已经吐白沫了,孩子脸还是红的。

王志:脸还是红的? 唐晓英:嘴唇还是红的我就叫冰清,我使劲地叫,可是没有答应善于拨动采访对象心弦 就是对方感触很深的事情,记者摸准以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一类问题,使之情不自禁地倾吐肺腑之言如果记者把自己需要提出的问题融合到非常融洽的交谈中去,让对方在不知不觉的闲谈之中就同答了问题,这便是寓问于谈 寓问于谈,是访问中双方达到心灵上沟通的一个体现,是双方高层次的感情的交流和知识的互换,也是访问中的最佳境界如重访大寨录专题片中,在采访全国有名的铁肩膀大寨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梁便良时,记者提问到: 老梁,是什么时候到煤矿的? 在煤矿担任什么职务?这几年身体怎样?你现在转到煤矿搞煤炭经营,一下子离开了土地不知当时心情怎样?,.,,某些问题要讲究策略 遇到愿意交谈但是有顾虑的对象 记者可能会遇上仍然坚持错误不愿意交谈的对象,.,第四节 提问的方法,正问法 侧问法 诱问法 (假)设问法 激将法 反问法 追问法 让步法 潜问法 隐问法,.,,正问法 是记者从正面提问的方法记者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明采访的要求,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访谈回放: 白:杨利伟,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你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 杨:应该是刚入轨这个阶段。

刚入轨的时候人在失重的情况下,怎样去克服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应该是这一段 白:当时的难受程度怎样?,.,,杨:当时我有一点错觉,自己感觉是头朝下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克服,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就恢复正常了 白:有一点可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你现在身体怎样? 杨: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很好 白:今天下午睡觉的时候睡着了吗? 杨:睡着了再如王志在亲历灾难一期中采访地震中失去五位亲人的达吾提阿西木,在问到地震时的情景时提了的一些问题: 这个地震是怎么发生的?你还记得吗? 多长时间你从水渠里出来? 你从水渠出来以后做了什么? 这五六十米你还记得跑了多长时间?你当时喊了吗? 你在那儿扒土扒了多长时间?用什么挖的? 我能看看你的手吗?当时第一个挖出来的亲人是谁?,.,,什么情况下使用正问法 记者已经熟悉的采访对象 限定时间的访问,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电视的演播室采访 记者招待会的提问等,都可以直接从正面提问侧问法 这是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漫谈的形式,迂回一下没绕绕因子,然后再逐步把话头引到话题上来的采访方法例如,有个记者采访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优秀护士”朱桃英在病房办公室里,29岁的朱桃英显得非常拘谨她涨红了脸,绞着双手,结结巴巴地说:“请不要采访我,我没有先进事迹,我没有”为了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记者顺从了她的要求,收起了已经打开的笔记本和钢笔,“好吧,我们今天不谈这个。

记者笑了笑说:“我们随便聊一聊我家有个病人,已经躺了两个月(这倒是真的)听别人说,三分医治,七分护理我想了解 一下,该怎样护理病人?”听到这个问话,朱桃英大大松了一口气,她说:“噢,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护理方法她又问记者:“你家谁病了呢?”,.,,什么情况下使用侧问法 对于见到记者感到紧张、拘束的人,或者见到记者有顾虑、有意见而不愿意谈的人,或者虽然愿意谈又不知道怎样谈的人,都可以从侧面迂回一下,再抓住机会引上正题诱问法 这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提问有一位省电台的记者,曾经到一个偏僻的小山庄采访一位先进农民这位农民很能干,可就是不大爱说话人们给他送了一个外号叫哑巴谈话开始,对方回答了自己的名和姓之后就没有话了记者问得急了,对方就笑笑,算作回答面对这么不会说话的采访对象,记者根据已经知道的材料和自己的认识,讲给对方听每当说完一段之后,就问问对方:“是不是这么回事?”“你说对不对?”这时,对方就回答一个字:“是”“对”就这样说呀说呀,对方的话逐渐多起来了,话匣子终于打开了这次访问一直进行了五个多小时,记者终于采访到不少有价值的材料应当分清“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是根本不同的 采用这种方法,记者还要注意不能诱使采访对象说人话、说假话。

在这方面闹出的笑话不少比如,在一次运动会闭幕当天天晚上,压轴戏是上海队与广东队的足球决赛在12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双方踢成0比0,最后只好以点球决定胜负结果,上海队险胜一球,这是上海队第一次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得冠军全场观众一片欢腾在这种气氛中,一位电视记者即兴采访了踢进最后一个球的足球队员:“你刚才踢这个关键球时,是怎么想的?”这位运动员听了这个提问,愣了一下,他面对着话筒和摄像机,随即便说:“我想到了学习女排,发扬拼搏精神,为国争光!”,.,,设问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设身处地地替采访对象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为了启发对方的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种事情、某个问题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采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比方,一位运动员参加某个国际比赛得了金牌胜利归来,记者去访问他时,很想了解在这位运动员的成功中是谁给予了他最大的帮助,就可以这么问他:“如果说金牌可以转送给别人的话,那你获得的这枚金牌准备赠送给准呢?”听了这样的提问,运动员就会说他要将金牌送给谁,并且要讲出为什么要送给他(她)如果再往下问,甚至还可以谈出一些生动的故事来激将法 这是一种激发式的提问方式就是在采访中提出具有刺激性的或反面的问题,使对方说出本不愿说的话的方法。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80年代初,法拉奇访问了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在谈到伊朗有没有自由民主的问题时,她是这样提问的:“好吧,让我们谈谈自由和民主你在库姆发表过一次讲话,说新的伊斯兰政府保证每一个人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所谓每一个人包括共产主义者和少数民族但你的诺言没有兑现,你现在指共产主义者为撒旦的儿子,指叛乱的少数民族领导为人间的邪恶激将法”提问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提出敏感、富有刺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