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题库及答案【易错题】第一部分 单选题(50题)1、EDTA滴定法试验时,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在放松食指让溶液自由流出后,应等流完后再等( ),才算移液完成A.5sB.10sC.15sD.20s【答案】: C 2、某试验室需要进行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检验在最佳油石比条件下成型标准马歇尔试件,测定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同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已知:沥青为9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相对密度为1.031;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718;最佳油石比为6.2%(沥青用量5.8%),初定试样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389(毛体积密度为2.382g/cm3,25℃水的密度为0.9971g/cm3);按双面击实50次标准击实成型4个试件,各试件高度均满足试验要求采用表干法测定马歇尔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分别为2.381、2.398、2.396和2.379,干均值为2.389,标准差为0.010.相应的吸水率为0.2%、0.1%、0.2%和0.3%,平均值为0.2%;相应试件的稳定度值分别为9.10kN、9.09KN、9.09kN和8.16kN,平均值为8.86kN,标准差为0.47kN,当试件数n=3、4时,k=1.15、1.46.保证率为95%时,Za=1.645。
一个马歇尔试件的体积按514.6cm3计算请依据上述条件完成下面题目3)以下马歇尔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取4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2.389B.试验误差大,结果无效C.密度测定方法不正确,结果无效D.去除最小值后再取剩余3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答案】: A 3、相同级配的砂具有相同的细度模数,相同细度模数的砂具有相同的级配,这样的叙述你认为()A.前一句正确,后一句错误B.后一句正确,前一句错误C.两句全部正确D.两句全部错误【答案】: A 4、比重试验时,若土的粒径小于5mm时应用()A.浮称法B.浮力法C.虹吸法D.比重瓶法【答案】: D 5、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试路面摩擦系数时,其测试轮静态垂直标准荷载为( )A.1.27kNB.2kNC.3kND.4kN【答案】: B 6、已知某土的不均匀系数Cu=3,曲率系数Cc=2,则该土的级配( )A.无法判定B.良好C.不良D.合格【答案】: C 7、混凝土扩展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测得扩展度值的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应在( )min内完成A.4B.5C.6D.7【答案】: A 8、筛分试验过程中过筛不彻底,将使砂的细度模数值()。
A.偏大B.偏小C.不变D.变化无法确定【答案】: A 9、混凝土含气量试验对含气量0%点的标定,是按要求调整压力表为0.1MPa,按下阀门杆( )次使气室的压力气体进入钵体内,读压力表读数,印相当于含气量0%A.1B.2C.1-3D.1-2【答案】: D 10、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在( )情况时可按照规范的公式对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A.任何情况B.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小于30%时C.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大于30%时D.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为5%-30%时【答案】: D 11、有可能造成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偏高的原因是()A.试件两个底面不平整B.加载速率快C.使用的球形支座未能灵活转动D.加在过程中温度偏高【答案】: B 12、一组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件测试结果分别为7.0kN、8.0kN、9.0kN、10.0kN,11.0kN,则稳定度试验结果为( )A.9.00kNB.8.50kNC.9.50kND.10.00kN【答案】: A 13、某公路路面底基层为石灰稳定细粒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围绕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基层施工中的相关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稳定细粒土配合比设计中不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是( )A.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试验B.液塑限试验C.压碎值试验D.有机质含量【答案】: C 14、填石路基进行压实项目的检测方法是( )A.重型击实法B.核子仪检测C.灌砂法D.密度法【答案】: D 15、已知某高速公路评定段的沥青路面设计要求的弯沉值为30(0.01mm),沥青面层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Za=1.645,评定段(1km)沥青面层弯沉检测整理结果如下:回弹弯沉值平均值l=26(0.01mm),标准差S=4.2(0.01mm),请根据以上资料,试针对该评定段沥青面层弯沉值评定,回答下列问题25)该路段评定结论为( )2013真题)(2013检师真题)A.弯沉代表值小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所以合格B.弯沉代表值小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所以不合格C.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所以合格D.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所以不合格【答案】: D 16、某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测得同一试件其标准针贯入深度为7.25mm、7.6mm、7.55mm,则最终的针入度值为( )A.75B.74.7C.74.67D.应重做【答案】: A 17、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时,当确定目标级配曲线后,针对各档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各档材料的平均筛分曲线及变异系数,并按( )倍标准差计算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
A.1.5B.1.645C.2D.3【答案】: C 18、用国标代用法中的调整水量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规定以试锥下沉深度为( )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A.25mm±2mmB.30mm±1mmC.32mm±2mmD.36mm±2mm【答案】: B 19、回弹仪测试水泥混凝土强度方法不适用于厚度( )水泥混凝土强度测试A.小于50mmB.大于50mmC.小于100mmD.大于100mm【答案】: C 20、现称量500g砂样进行筛分试验,应要求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质量和筛底的总质量与500g砂样之差不得超过( ),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A.0.5gB.1gC.2gD.5g【答案】: D 21、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水泥混凝土面层属于( )A.分项工程B.分部工程C.单位工程D.单项工程【答案】: A 22、不属于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中关键项目的是( )A.压实度B.纵断高程C.厚度D.强度【答案】: B 23、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用大改锥插入至沥青层地面深度后用尺读数量取沥青层厚度,测定结果()A.以C.m计,精确至1C.mB.以C.m计,精确至1CmB.以Cm计,精确至0.1CmC以mm计,精确至1mmD.以mm计,精确至0.1mm【答案】: C 24、有效氧化钙含量在()以上的等外石灰,当其混合料的强度通过试验符合标准时,可以作为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所用石灰。
A.10%B.20%C.25%D.30%【答案】: B 25、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3450-2019,以下关于路基路面几何尺寸的测试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宽度测量时,不得将钢尺紧贴路面量取B.纵断面高程测试中,闭合差应达到三等水准的要求C.几何数据测试系统测横坡,测速为30-80km/hD.相邻板高差以mm计,准确至0.1mm【答案】: D 26、某试验检测机构受地方公路管理部门委托对A公路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工作A公路基本情况:公路技术等级为一级,长度10.211km,双方向6条车道,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K2+000-K3+000间有一座中桥,评定为5类桥检测机构选择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查系统检测路面指标,不检测路面横向力系数和路面弯沉请依据上述条件完成兵面题目5)根据检测结果,评定单元K2+000~K3+000的各参数计算结果为SCl=9.11,PQI=91.05,BCI=0,TCI=86.21.已知SCI、PQl.BCI和TCI的计算权重分别为0.08、0.70、0.12、0.10,该评定单元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的结果为( )A.79.565B.79.56C.80D.0【答案】: D 27、某二级公路工程,其基层为粗粒式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现按击实法(类别为丙)测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并检验混合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已知: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为4.5MPA;水泥:粉煤灰:集料的干燥质量比为4:8:88;集料风干含水率为2%,水泥含水率为0%,粉煤灰含水率为8%;现场压实度控制标准为97%.保证率为95%时,ZA=1.645.请完成下列题目.A.6283.5gB.6095.0gC.5912.2gD.5618.7g【答案】: B 28、细粒土代号为CHO指的是()A.高液限黏质砂土B.低液限黏质砂土C.高液限粉质黏土D.高液限黏质有机质土【答案】: D 29、某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5)该沥青的针入度指数为( )A.0.418B.0.481C.0.814D.0.841【答案】: A 30、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取10~20mm和5-10mm粗集料进行网篮法测定集料密度,请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题目10)对于5-10mm集料,一个试样的烘干质量为1003.1g水中质量为621.4g.饱和面干质量为1014.1g.则该吸水率的试验结果是( )A.1.12%B.1.10%C.1.1%D.1.08%【答案】: B 31、测定马歇尔试件稳定度,要求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值时的时间不得超过( )A.20sB.30sC.40sD.60s【答案】: B 32、路基工作区是指汽车荷载通过路面传递到路基的应力与路基自重应力之比大于( )的应力分布深度范围A.0.01B.0.02C.0.1D.0.2【答案】: C 33、含砾的高液限粉土代号是( )2017)A.CHGB.CHSC.MHGD.MHS【答案】: C 34、砂当量试验时,需要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按照()公式计算相当于120g干燥试样的样品湿重m?A.m1=120×(100+w)B.m1=1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