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学术热点及预测第一篇:2022年历史学术热点及预测 2022年历史学术热点及预测 热点一:中国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话语体系的创新 热点介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智慧团和思想库的作用2022年,史学界就此探讨的重点体现在: (一)从历史学的社会性质出发论述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 (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的珍贵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 (三)汲取国外,域外史学的有益经验,加强思想创新、理念创新、表达形式创新、传播路径创新 (四)重建中国历史的叙述结构以及历史书写的新视角 (五)从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构建中国史学理论体系和话语结构 热点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区域经济社会 热点介绍:“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之后,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界对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带动的区域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因此,2022年,学界更多地将事业集中于经济社会层面: (一)梳理古代丝绸之路的变革、衍生对地方区域贸易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例如:连通黄渤海沿岸地区的北方海上丝绸之路,或称“东海丝绸之路”,由黄渤海沿岸地区通过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形成在区域空间上与南海丝绸之路互为补充,丰富与完善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地理空间,为相关区域奠定基础 (二)探讨古代区域经贸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如广东、福建、浙东、岭南、江南等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贯通下,与西方世界展开了深入的经贸往来 (三)研究典型商品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流动,诸如丝绸、瓷器、南京布等中国商品远销海外,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研究经典案例如“东印度公司”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 热点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对汉史研究推动 热点介绍:以江西南昌紫金城为代表的西汉海昏侯国都和以海昏侯为代表的墓葬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墓中已出土了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木牍等文物一万多件,成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领域新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2022年,学术界对此展开了考古及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 (一)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数据,推进了海昏历史地理及区域文化研究,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一般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
(二)对出土文物价值与工艺的研究,包括金器、青铜器、铁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等 (三)以海昏侯墓为例,探讨汉代墓外设施的价值和意义 (四)通过墓葬考古资料的发掘和研究,对汉代政治、礼制、风俗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修正 热点四:地域民间信仰的历史脉络与体系构建 热点介绍:民间信仰尤其是民间俗神信仰,渗透在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一个民族显现同一性,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统一意识,故而研究民间信仰扎根深厚、分布广泛,各种地方性神祇信仰形态层出不穷作为历史文化延续的一部分,民间信仰在传传播与传承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异,实则受到国家与地域不同历史环境的影响塑造而生发2022年,历史学界围绕这一主题,主要聚焦于如下方面: (一)针对区域内较为流之神祇信仰的起源、传播与变迁做全方位的梳理探讨,尤其注重传播与延续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如地方宗族、地方政治对信仰的“改造”与影响 (二)对信仰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给予历史人类学解读,例如女性群体对信仰的参与实践 (三)对信仰空间深入探究,如庙宇空间以及信仰的地理分布其中,又将文本作为信仰的载体空间,对文本中的神祇进行观照,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这些研究清晰勾勒了地域民间信仰的历史脉络与体系建构,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信仰的整体形态 热点五:白银进出口对明清货币制度的影响 热点介绍:从明代万历年间到1820年代,中国巨额白银的流入国;而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二三十年中,由于鸦片的输入,以及从1860年代起的外贸逆差,中国又成为白银的流出国白银的流入和流出都关系到当时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与重构:流入时期,以白银替代宝钞,可以避免政府在缺乏制度约束条件下滥发纸币导致的经济波动和民生灾难;流出时期,市场向外扩大,中国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体系中重新出现纸币和其他多种信用工具对此,学界有着长期而深入的探讨2022年,关于此主题的研究主要有: (一)对白银货币化及货币本位制的过程及影响的讨论, (二)对清代地方货币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发展的研究 (三)货币经济的对外交流问题 (四)明清时期白银的输入与澳门的兴衰等 热点:古代监察制度演进中的历史经验 热点介绍: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古代监察制度随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二建立,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强化于宋元,在明清时达到顶峰,并且各时期皆有发展脉络和时代特点。
监察的不断强化和完善,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也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研究梳理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对现行行政体制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2022年,历史学家围绕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经验 (二)古代监察制度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启示和借鉴 (三)古代反腐败的模式及对现代反腐的思考 (四)监察思想、体制与法制的互动和内在机理等 热点七:近代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管理 热点介绍:城市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是时代巨变的物质见证随着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城市治理和空间规划等问题逐渐凸显同时,近代中国门户洞开,西风东渐,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亦大大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2022年,这一主题仍然吸引学者的积极探索,主要集中在: (一)近代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规划‘公共交通和卫生的管理 (二)对城市人口管理的研究,如摊贩管理、人口变化研究等 (三)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变迁的研究、如剧场建筑、休闲场所的变迁 (四)队城市生活史和城市发展特点的研究等。
热点八:晚清以来,华侨华人广布世界各地,在中国近现代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华侨华人艰辛创业,逐渐融入居住国(地)的主流社会,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他们身在海外,对祖国怀有浓厚的情感,在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独特贡献就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海外华人社会,也为当地的社会发展贡献良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2年,此主题研究的新进展包括: (一)华侨华人形象研究 (二)华侨华人与所在地的关系研究、如排华事件等 (三)华侨华人的族群认同研究 (四)华侨华人的慈善组织与社会等 热点九:孙中山研究的新成果 热点介绍:近年来,以人物为切入点,观察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制度建设与实际运作,已成为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也使得相关;历史人物成为研究热点2022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历史学界因此掀起了对孙中山研究的热潮相关研究延续到了2022年,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孙中山的生平事迹研究例如,他的“北上”与逊清皇室交往,他与袁世凯进行迁都之争论,“南下”武汉访问之行以及回乡省亲等,呈现出孙中山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
(二)孙中山的思想观念研究,如“天命论”“革命破立观”“国际秩序观”等孙中山在中国传统伦理观指导下,不断地对中国传统政治、革命践行、军事发展、国际关系等领域进行探索,并形成一系列具有个人色彩成体系的观点理论、成为思想史、革命史、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孙中山的方针政策研究他对治党治国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方针政策,对革命的未来走向与国家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热点十: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进展 热点介绍:2022年,时值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抗日战争史成为关注热点在一网吧研究的基础上,下述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一)抗日时期中国经济的研究、包括财政货币制度、租息税制、工商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土地制度和运动、劳动力情况 (二)军事方面的研究,包括战略指导、武器装备、华侨在抗战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育方面的研究,包括大后方民众的教育、战区学生的教育救济、史学话语与历史教育、西南联大的学术发展 (四)抗战中的共产党研究、包括党风建设、党的声望、党内干部群体管理机制等 (五)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爆行研究,包括对河南、云南、青海、重庆、锦州、成都、武汉等省市所遭遇的无差别轰炸中涉及的伤亡人数与受损情况、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以及罪责追讨等问题。
第二篇:2022年热点话题盘点及作文预测 2022年热点话题盘点及作文预测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发生了很大变化2022年全国共命制了17道作文题,其中命题作文1道,新材料作文16道2022年全国共命制了18道作文题,除了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其余17道均是新材料作文毋庸置疑,新材料作文已在作文中处于“绝对主打地位”,因为新材料作文不仅可以让考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可以让考生“避生就熟,避弱就强”,尤其在防范考生套作上显示出独特优势据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2022年,作文命题仍然会重点聚焦新材料作文,同时,有可能会兼顾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从作文内容层面去把握,关注社会时代、感受生活体验、观照人生价值、重视道德修养、探究哲理思辨、注重生命质量,一直是近年来作文的主旨内涵就时事热点来说,如2022年山东卷引用孙中山名言“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的材料作文、2022年山东卷关于“《咬文嚼字》为莫言等作家挑错”的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社会热点现象的试题就感受生活来说,如2022年全国大纲卷“田头挑秧”、安徽卷“梯子横放”,2022年湖南卷“我愿意”、四川卷“平衡的生活”、天津卷“ 而知之”等,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就人生感悟来说,2022年广东卷关于“人生价值与时代环境”、江西卷“拥有与没有”、辽宁卷“人,要隐于音乐背后”,2022年浙江卷“三句话说童真”、广东卷的“捐助与受助”、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辽宁卷“沙子与珍珠”等,都是探究人生真谛,追寻人生价值的材料作文就道德修养来说,2022年全国新课标卷“漆工补船漏洞”、重庆卷“职工每天向门卫问好”、北京卷“老计巡视铁路,向列车致敬”,2022年大纲卷“捡与还”、广东卷“捐助与受助”等,都有明显的道德修养指向就哲理思辨来说,2022年福建卷的“时间与路程”、四川卷的“手握一滴水”、浙江卷的“站在路边鼓掌”、江西卷的“没有与拥有”等材料作文,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又充满强烈的思辨色彩;2022年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重庆卷“大豆与豆腐”、福建卷的“仰望夜空”等材料作文都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充满思辨色彩 作文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稳定是大局,微调是策略从题材和立意看,作文会坚定不移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而那些蕴含着丰富思想的社会和生活现象,又是近年来没有考的,更应该成为尤其关注的重点具体来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