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38KB
约5页
文档ID:37979932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_第1页
1/5

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案潘传华【学习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4.分析词中的意象一 导入新课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 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 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 黄花 ” 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 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 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 (板书课题)二 作者简介(见补充资料)三 写作背景(见补充资料)三 推进新课(一)释题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 “ 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 ” ,词牌取义于此。

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二)朗读体味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三)整体把握《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 情真意切 这首词也同样如此 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 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上片重阳思亲(板书 “ 重阳思亲 ” )下片饮酒赏菊(板书 “ 饮酒赏菊 ” )(五)鉴赏评价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明确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 我” 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 受呢?(愁)3 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 “ 愁” 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谁来分析这一句?明确: “ 薄雾 ” “浓云 ” ,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 ” ,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 薄雾浓云 ” 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 ” ,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2)好了,第二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应该怎么分析呢?明确: “ 佳节又重阳 ” 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 ”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4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 我 ” 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 我” 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

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 东篱把酒 ” 直饮到 “ 黄昏后 ” ,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问: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明确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 佳景衬哀 ” 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 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 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 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 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问:这首词以 “ 愁” 字开头,以 “ 瘦” 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人“ 瘦” 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 瘦” 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 瘦” 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 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 全词以 “ 瘦” 作结, 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 画龙点睛 ” 的效果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六 作业 1 背诵全词2 完成课后第二题3 预习《声声慢》《声声慢》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教学方法】 1、诵读品悟2、情感体验3、探究学习4、对比阅读教学【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

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 愁” 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二、鉴赏《声声慢》1、解题2、自由读词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 愁” 字,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 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 愁” 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都说 “ 一般愁字别样情” ,多愁善感的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千般浓、万种深的“ 愁” 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动作恍惚) : 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老师明确: 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冷冷清清(环境冷清) : 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老师明确: 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悲伤):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 寻觅,冷清,凄惨戚” 好不好?(不好,少了音韵美)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 物皆着我色 ” ,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1、师范读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3、探究性学习: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意象探究:a、淡酒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她一首《如梦令》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可见是酒醉而睡得沉啊!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b、秋风怎么理解 “ 晚来风急 ” ?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 “ 晚” 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c、 过雁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所谓睹物思人,平添哀戚诗人伤心之际, 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d、黄花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老师明确: 黄花就是菊花 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e、 梧桐细雨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白居易《长恨歌》中“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周紫芝《鹧鸪天》“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师总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 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三)为何生愁的确,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 愁 ” 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18 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