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归园田居,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使至塞上,,,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东 晋诗人,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后罢官,归隐山林,从此过 着隐居生活直 至逝世他的诗作用语平淡而寓意深远,号称“平淡之宗”特别是他归耕以后的诗,更能描绘出乡村优美的景色,反映他淳朴真率的生活情趣,清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huì,hè,cháng,朗读古诗文,我们要注意它的韵律和节奏,这样有助于我们能准确领会诗歌描绘的内容、意境和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再读,我种豆在南山下,地里杂草茂盛,豆苗很稀踏着晨光去除杂草戴着月光才抗锄回家,田野的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打湿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我弃官归家的心愿.,这首五言律诗,开头两句点明了劳动的地点以及庄稼的生长情况。
南山”点明劳动地点,有人认为“南山”是庐山,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家的南面的山,他出门就可以看到山,还在南山下种豆从诗中所写的情况看,南山距离他家较远豆种在南山下,长得并不好,野草茂盛,豆苗稀少,“盛”和“稀”形成了鲜明对比,清楚的表明了庄稼的生长情况,为了争取多收一点豆子,诗人劳动是很辛苦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思考:,这一句交代了劳动的 ,以及 也说明诗人不善种田,但却沉醉其中.,地点,庄稼的生长情况,精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写他的劳动情况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 , 反而 艰辛,月下归耕,不以为苦,享受这劳作的乐趣,精读,早上起来,丛生的杂草,顶着月亮,扛着,这两句写他的劳动他起得很早,主要工作是锄草由于草多苗稀,劳动时间很长,但诗人并不抱怨,“带月荷锄归”展示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可以看出诗人愉快的心情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精读,写诗人归家,由于天色已晚,虽有月色但毕竟不是白天,田野的道路很狭窄,加上草木丛生,路被封住,行走时要从草木丛中穿过,傍晚的露水就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里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劳动的艰辛,衣裳沾湿不值得惋惜,只要不违背他归耕之愿就行了也就是说,只要他能在田园中躬耕,不再与世俗打交道,即使劳动辛苦,他的心情也是快乐的,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失去自我的意思归耕田园,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精读,小结:,本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达了诗人归耕田园的心愿,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收获庄稼,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他的心愿,使他摆脱了令人厌恶的官场生活,以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的遁世思想本诗的语言明白如话,就像我们在谈话一样,但平淡之中又极富情趣,作者用简洁语句勾勒归耕图,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末尾揭示的主题是点睛之笔,表达的心情也很朴实自然中华民族可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各个时期和每个朝代都战事频繁为了保家卫国,许许多多的诗人投身到行军打仗的行列,他们把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 “边塞诗”王维,使 至 塞 上,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其边塞诗多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慨和爱国热情,反映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他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仅工诗善画,而且在音乐和书法上也有独特的成就,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就是苏轼对他的评价本诗的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在途中而作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雁飞入胡天即点明季节:春天,又暗含一丝复杂的心境,诗人自己此次出塞又何尝不是这“征蓬,归雁呢?”,使 至 塞 上 王 维,这里是作者沿途所见和感叹采用对偶句写征蓬已在生长这两句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是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出使,到,题目就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随从不多,,使烟变得挺拔,刚直有力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表明背景壮阔,使 至 塞 上 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骑马的侦察兵,,统帅,,尾联写诗人经过漫漫征途,来到边塞没有见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诗人还将继续前进。
古关名在现在宁夏固原东南,yān,——诗画结合、情景交融,单车、征蓬、大雁、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这些景,物描绘了塞外奇 异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唐朝疆土的广大,也隐隐地流露了作者失意、落寞之情拓展练习,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造,屋,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境:处所作者自称,如此,这样,指代前两句的内容内心远离尘世,自然偏僻,屋子东面的篱笆,,自然的样子,山中云气,指傍晚,共同,辨别,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既然是在人间造的房子,为什么没有车马的喧闹?,这是写隐居环境的安静,更重要的是“车马”还指俗世的生活意思是指官场的丑恶,表明作者终于远离官场的那种释然的心情2、“真意”是何意?,这是写诗人欣赏自然景色的感受,“真意”指抛弃了官场生活、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少去了许多烦恼,人生的真正意义便在于此作 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预习《渡荆门送别》和《游山西村》渡荆门送别 李 白,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充满爱国热情诗风雄豪,想像丰富,夸张大胆新奇,继承和发扬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开创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世人称他为“诗仙”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首联交代了此行的 目的,出蜀到楚国游历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写出渡过荆门进 入楚地的壮阔景象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在月夜下看到的景色:明月倒映在水中,好像一面从天上飞下的镜子写白天的景色: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幅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作者不言送别,而是借长江之水自东向西奔流,永不停息的特征,说是家乡的水饱含深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地送我远行,连水都这么有情,何况人呢?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此外,还表达了作者一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何豪气小结:,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此外,本诗写得大气磅礴,用词考究,如“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字,就极具空间感何动感,将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也暗示了人的游踪变化在写作手法上,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常见意象,来表现山河的壮美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借水的流逝,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游 山 西 村,陆 游,陆游,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南宋著 名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最多的一 个诗歌简介:,山西村是诗人故乡 山阴的一个村庄 这是一首记游的抒情律诗.生 动的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 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 理,至今被人传诵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hún,tún,guān,zhù,kòu,初读,注意生字及节奏,题目“游山西村”清楚的交代了地点,既是游历,诗人看到了什么景象?受到怎样的款待?游人的心情如何呢?,这句写出 了农民款待客人的淳朴真挚的感情。
留客设宴,以腊酒、鸡豚招待,说明农民好客虽然只提酒肉,实际上是尽其所有,“留”、“足”说明非常丰盛、热情尽管酒以清为贵,待之以浊酒,但这是农民们的一片真心啊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说明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蕴含的哲理:这句诗一语双关,既指行自然之路,也指行人生之路,道出了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的道理.世间万物均如此.,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句写诗人的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小结:,这首诗语言质朴清新,塑造了一个游客形象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特别是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偶自然工整,显出诗人锤炼字句的非凡功力,又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游,细读,理解内容,农家盛情款待,农村景色诱人,民风古朴,再来作客,欢乐富足 古风淳朴,山野风光 景色迷人,,陶醉,留恋, 赞美,热爱,拓展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河:指黄河五万仞山:指西岳华山仞(rèn):一仞等于八尺岳:高大的山摩天:形容山极高胡尘:指金兵占领区扬起的沙尘王师:指南宋军队1、诗人怎样描写祖国的壮丽河山?有何作用?,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之长和华山之高充分显示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样写河山的壮美,衬托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因为大好河山已落金人之手2、“又”字又什么深刻含义?,“又”既表现了北方人民的深切盼望,同时也揭露了南宋投降派的误国害民,饱含着作者的悲痛与愤恨之情作业:,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你最喜欢哪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