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精编)

_****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2MB
约12页
文档ID:161239991
【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精编)_第1页
1/12

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省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已经知道用火属于长江流域)2. 北京人距今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他们的生活:① 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② 群居生活(因为自然环境恶劣);③ 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大进步)3.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① 使用打制石器,但是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②学会了人工取火;③ 交换生活用品;④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⑤ 过着氏族生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4. 注意:① 最早用天然火的是元谋人,大规模使用天然火并且会保存火种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学会了人工取火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1. 河姆渡原始居民:① 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② 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住干栏式的房子(P8图片),过定居生活④懂得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等2. 半坡原始居民:① 黄河流域,距今约五六千年② 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③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P9图片),种植蔬菜。

④制造精美的彩陶,上面出现了刻画符号,有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⑤ 会纺线、织布、制衣掌握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二者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差异 第三课 华夏之祖1. 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为华夏族(今汉族主干)的形成奠定基础(炎黄子孙)2. 孙中山评价黄帝: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泽东的《祭黄帝文》提到:“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两则材料都是在赞颂华夏之祖——轩辕黄帝3. 传说和黄帝有关的发明(P13 图片):(1)衣食住行: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2)属下发明: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传说中的炎帝,号神农氏,最早活动在渭水流域,相传他发明了耒、耜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农业生产4. 黄帝后,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注意: 我们所说的禅让制,只存在于尧、舜、禹时期)5. 禹(P14图片)带领人民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6. 注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禅让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开始的世袭制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最后一个暴君是桀2.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在汤带领下,战胜夏桀,建立商朝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使得商朝强大起来3.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称为殷朝(重要文物:甲骨文、司母戊鼎均出自于此)4. 最后一个暴君是商纣王,修建“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小说《封神榜》即以此为背景)5. 姜尚辅佐周文王,使得周国迅速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过牧野之战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西安)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君主与贤臣一一对应:商汤—伊尹;周文王、周武王—姜尚;齐桓公—管仲;秦孝公—商鞅)6.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P23地图、P24图片)。

积极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是,后来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导致春秋战国的混战7. 我们现在所说的齐鲁大地、《齐鲁晚报》、8. 《燕赵都市报》都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1.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在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都被称作“青铜文明”包括:①农业;②手工业;③畜牧业;④商业等2. 商朝是青铜文明灿烂时期,西周青铜用于祭祀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广3.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规模最大,殷墟出土)四羊方尊(造型精美);西周的代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毛公鼎(出土铭文最多)4. 与商周同一时期,四川成都平原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代表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5. 夏、商、西周的陶瓷业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6.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整个古代社会都是“重农抑商”)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知道了选种、施肥和治虫害;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西周时期,青铜贵重主要用来祭祀,农业中很少使用);主要家畜、家禽齐备最早是商朝。

7. 奴隶的悲惨生活: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地位低下,可随意转让和买卖;祭祀时做贡品;奴隶主死后用来殉葬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1.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戎族入侵,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即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东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先后顺序是:齐桓公、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3. 齐桓公最早称霸(“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主要原因有:①位置优越,盛产鱼盐;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最主要原因)a.改革内政,发展生产b.改革军制,建立强大军队;③策略是“尊王攘夷”称霸方式是通过诸侯会盟,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4. 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迅速强大称霸方式是:城濮之战(成语:退避三舍) 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共同原因是:以变求强(改革)5.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是也形成了较大国家,实现局部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同时,各国不断进行改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6.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分成韩、赵、魏,“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战争频繁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记住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 注意:①齐桓公和晋文公是重点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1. 铁农具在春秋时开始出现,战国时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牛耕在春秋末年出现,战国时期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器、牛耕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2.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非秦朝)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建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造福人民两千多年后人诗赞:“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3.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展开变法⑴背景: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⑵内容:①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有利于封建社会形成,确立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②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国富,重农抑商)③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兵强,受到守旧贵族强烈反对)④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县”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开始,加强了中央集权)⑶影响(意义):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最本质的变革是: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变革,即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即铁器、牛耕的推广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战国时期5. 如何理解春秋战国的变革?①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政治上: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变法运动,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制度开始确立③思想文化上:各个学派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展开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④军事上: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形成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基础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 文字的演变先后顺序:甲骨文(商朝)—金文(铭文,商周时期,西周毛公鼎铭文最多)—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始皇统一)—隶书(秦朝)—楷书(魏晋时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甲骨文开始2. 战国时,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3. 天文:夏朝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周朝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春秋时世界最早记载哈雷彗星.4. 历法:① 相传夏朝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② 商朝时,逐步完备,出现大小月、闰月:一年12个月;③ 战国时 出现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5. 神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历代中医沿用6.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7. 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是“钟鼓之乐”的代表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繁荣的现象称为“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社会急剧变化(即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铁器牛耕的推广),许多学派发表不同看法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百家争鸣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1.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地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思想:① 提出仁的学说;②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③ 反对苛政任意刑杀教育:① 教育对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②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 ③学习态度:老老实实,谦虚好学;④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文化:①整理古籍编写《春秋》;② 弟子将其言论整理成《论语》(非孔子所著)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老子: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观点:①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相互转化(朴素的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乐极生悲,因祸得福,以柔克刚);②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3. 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②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4.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代表①“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② 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③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5. 庄子是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6. 法家的代表是韩非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② 提倡法治;③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受到秦国赏识① 商鞅、李斯等人都属于法家代表② 春秋战国时期符合时代特征,受到国君赏识的学派不是儒家,而是法家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纳的就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7. 春秋晚期,兵家鼻祖是孙武(东营广饶人),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此书8.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