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宫殿建筑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9KB
约48页
文档ID:107244973
第1章宫殿建筑_第1页
1/48

第一章 宫殿类建筑,jlauxiaoxuanke@ 密码:123456789,本章大纲:,第一节 宫殿建筑 第二节 礼制祭祀建筑,第一节 宫殿建筑资源,一、中国宫殿建筑的历史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秦汉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隋唐 第三次高峰出现在明清,二、宫殿建筑的共同特点,具有硕大的斗拱和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 高大的盘龙金柱 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 绚丽的彩画 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和周围的建筑小品,三、宫殿建筑小品,(一)华表 源头:谏鼓、谤木 结构:柱头(承露盘) 柱身(云板) 基座(须弥座),(二)须弥座,是一种石制的底座,大多用来做宫殿建筑、庙宇建筑和华表、影壁等其他建筑的基座,也可以单独地放在殿堂的院子里,上面用来放置盆景之类的摆设,其本身也是一种供人观赏的建筑小品转角处特殊雕刻处理样式:,1、金刚柱子 2、马蹄柱子(俗称玛瑙珠子) 3、力士柱子或角兽柱子,特殊须弥座:,1、勾栏须弥座 2、带螭首的须弥座 3、多层须弥座,(三)狮子,1、材料 石雕、铜铸、铁铸 2、样式 狮子滚绣球、脚踩幼师、太狮少狮,(四)各色设置,1、铜香炉 供节日或典礼时使用,主要用来烧香木 三足圆形、四足方形 加帽、不加帽,2、铜龟、铜鹤、铜鹿,四灵:麒麟、龙、凤、龟 四神兽:龙、虎、凤、龟 腹空焚烧香木,3、金缸,门海 吉祥缸,4、日晷、嘉量,(1)日晷 古代的一种计时器 春分~秋分:晷盘上面的刻度 秋分~来年春分:晷盘下面的刻度 (2)嘉量 表示容量单位的器具 斛、斗、升、合、龠,世界五大宫:,1、北京故宫 2、法国凡尔赛宫 3、英国白金汉宫 4、美国白宫 5、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四、宫殿建筑代表—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呈长方形,其中共有各式宫室建筑890多座,宫殿房舍8700多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极尽华丽威严故宫4门,正门——午门 东门——东华门 西门——西华门 北门——神武门(明朝为玄武门),太和门,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西为贞度门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 广场两侧是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和熙和门东西对峙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现名为清朝时名称)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 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宝座上有“建极绥猷”匾额 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太和殿屋脊,嫔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鸱吻,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内有乾隆题“允执厥中”匾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0米 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 科举考试举行殿试 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乾清门,是紫禁城内庭的正门,设三门,中间有御路石,为御路,两侧有鎏金铜狮子,两边列有10个鎏金铜缸 故宫乾清门东有内左门和九卿值房,西为内右门和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明清两代多次焚毁重建,现存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基座上,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 殿内明间设帝王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交泰殿,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 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坤宁宫,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

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养心殿,名字出自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意思就是涵养天性 清朝自雍正之后成为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 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东六宫:景仁宫、延禧宫、承乾宫、永和宫、钟粹宫、景阳宫 西六宫:永寿宫、咸福宫、翊坤宫、长春宫、储秀宫、太极殿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位于旧城中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的宫殿,也是中国至今保存完整的清代最早的宫殿建筑群,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占地面积6万㎡,全部建筑90多所,300多间,分为东、中、西三路皇太极五宫,清宁宫——皇后——哲哲 关雎宫——宸妃——海兰珠 麟趾宫——贵妃——娜木钟 衍庆宫——淑妃——巴特玛 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第二节 礼制祭祀建筑,一、建筑小品 (一)望柱 柱头和柱身 莲瓣头、石榴头、云纹、龙凤纹、二十四节气头等,(二)棂星门,棂星:天田星,又称灵星 棂星门一般做住宅、祠庙的外门,多用在坛庙建筑和陵墓建筑的前面北宋时,棂星门又移用孔庙三)渎山,渎山在祭祀建筑中是设置成山形纹和水形纹的石神座,用来供奉山和河流。

五岳:东岳山东泰安泰山、西岳陕西华阴华山、南岳湖南衡阳衡山、北岳山西浑源恒山、中岳河南登封嵩山 五镇: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南镇杭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中镇冀州霍山 五陵:汉高祖刘邦长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景帝刘启阳陵、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平陵 四海:东南西北四海洋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河,二、建筑代表,(一)坛 是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 主要代表:北京天坛、地坛、先农坛、社稷坛等,天坛,位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为京城“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一座典型的坛庙,乃中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万平方米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 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九五”之尊皇穹宇,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

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 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十分规则祈谷坛和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底部三层圆台为祈谷坛,上面宫殿为祈年殿,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16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15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皇乾殿,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

神版均供奉在形状像屋宇的神龛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官员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牌恭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的样铒抬至祈年殿内各相应神位安放,受祭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 长360米,宽29.4米,南端高1米,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 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二)庙,祭祀传说中早期的帝王庙:伏羲庙、炎帝庙、黄帝庙、尧庙、舜庙、禹庙 民间祭祀的神庙:城隍庙、龙王庙、山神庙、河神庙、妈祖庙等 祭祀祖先的宗庙:北京太庙 圣贤庙:山东曲阜孔庙、山西解州关帝庙,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民间祭祀神庙代表:河北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凤凰山山腰相传它是“女娲炼石补天,攒土造人”之处,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年间(550~560),现有建筑135间圣贤庙代表:孔府、孔庙、孔林,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