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全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22个专题汇总(全国通用版)

赵**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39.92KB
约6页
文档ID:341168848

最全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目录1、中国古代经济史2、中国古代政治史3、古代民族关系、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新疆和台湾的联系和管辖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5、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6、近代化的探索7、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历次的重要会议8、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改革9、中国外交的风雨和彩虹中日关系中美关系10、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科技革命11、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12、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3、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及科技成就1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发展变化15、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6、国际组织类17、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18、和谐世界、和谐中国19、中考历史认识类问题分篇归类20、中国古代史人物21、世界史人物22、中外关联中国古代经济史一、工具革新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技术: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上的一次革命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耧车: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技术。

筒车: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唐朝改进梨的构造,制成曲辕犁二、水利工程都江堰:秦国李冰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灵渠: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作用: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隋朝大运河:(七下P4)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 年皇帝:隋炀帝中心: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南北起止点:北达涿郡(在今北京),南至余杭(在今浙江杭州)四段名称位置: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三、作物引进 占城稻:北宋初年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髙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还引进了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推广种植四、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朝农学家贾思勰 著,总结北方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工具农政全书: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明末科学家徐光启 著,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记载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

五、手工技术(陶瓷、纺织、冶铸)陶瓷A、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最为有名B、宋代是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江南地区是制瓷业重心哥窑 的 冰裂纹 瓷器北宋景德镇 是著名的 瓷都C、明代 景德镇 是全国 制瓷中心青花瓷畅销海内外纺织A、汉代丝织品使用提花机B、三国是著名的丝织品是蜀锦C、唐代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D、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海南岛兴起棉纺织业,南宋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E、明代棉纺织业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中心;苏州 是丝织中心明代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冶铸 A、春秋时期冶铸业兴起,战国时得到推广B、汉代冶铁业处于当世界先进行列东汉 杜诗 发明鼓风设备-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六、重农政策1、战国时期秦国:前356 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其内容有“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规定2、西汉: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负担,注重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3、唐代: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的政策七、商业(商路、货币、政策)商路西汉:丝绸之路陆路为主唐代:海路并重宋代、明代都是海路为重西汉:丝绸之路:西汉 张骞 出使西域后开通,掌握开通的人物、时间、路线地图、作用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通,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唐代:掌握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宋代: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明代:郑和下西洋,掌握时间、次数、最远到达的地点、意义货币秦朝: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西汉: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 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北宋: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商业政策汉代:统治者担心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采取抑商 政策唐代:唐政府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宋代: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清代: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只开广州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七下P118)八、经济重心转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第一阶段: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江南 得到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唐朝中晚期开始,经济重心 逐渐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3、用史实证明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