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docx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6.05KB
约9页
文档ID:522020968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docx_第1页
1/9

清代帝后衣冠及礼服典式衣冠衣冠,自从摆脱了蔽体御寒的原始属性后,就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表征,蕴纳着深邃而多元的文化内涵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古国,更赋予衣冠以明礼仪,辨尊卑的政治功能,并且在王朝更迭时必制定新的冠服制度以作为新政权的外在标志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中色彩与纹饰等精髓,同时又融入本民族的骑射文化元素,形成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等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各种服饰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方便实用而便服缤纷竞妍,最为华美,由此演化的旗袍,则成为中国服装文化在世界民族服装之林中永不落幕的代表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大量清代服饰,均来源于江南三织造,丝绸锦缎的流光溢彩,刺绣纹饰的精美绝伦,成就了宫廷服饰绚丽多姿的巅峰本展览遴选故宫藏品的部分精华,讲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精奥,展示宫廷服饰工艺极致的魅力,启迪传统服饰发展创新的未来 礼服 礼服为清代帝、后参加重大典礼时所穿用如皇帝登极,祭拜天、地、日、月,皇后亲蚕,以及在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日接受朝贺时须穿用的配套服装皇帝礼服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皇后礼服包括朝褂、朝袍和朝裙。

清代帝、后礼服的繁复,有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这些服装的设计,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礼制中的十二章纹饰,五行中的黄色,龙的形象等,还融入了马鞍、马蹄和弓的形象,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与满族特色巧妙地融为一体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通过冠服的形制和色彩等,得到极致的张扬吉服清代帝、后吉服又称“花衣”、“彩服”,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筵宴,以及祭祀主体活动前后的“序幕”与“尾声”阶段皇帝吉服包括衮服和龙袍;皇后吉服包括龙褂和龙袍所谓花衣和彩服,是指这些服装会根据不同时令节日里(花衣期)的不同需要,随时变换衣服的纹样或色彩有时,皇帝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定制其喜欢的颜色龙袍来享用清代帝、后吉服,于庄重中蕴涵活泼,于成规中追求精美,可谓异彩纷呈,独具特色行服狩猎曾是满族先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方式,为适应骑射的需要,满族创造性地缝制出方便、实用、自成一款的服装,后世称为行服随着满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适应新环境的服装款式成为主流,行服退居为围猎、马上驰骋征战以及外出巡幸所用清代行服包括行服袍、行服褂与行裳因其重在实用,既没有繁缛的纹饰,颜色也非常朴素在款式上,缺襟是其显著特点,以便跨腿骑马及开步射猎在其满族“骑射尚武”的历史中,行服享有“得胜袍”、“得胜褂”的美誉,被载入清代史册。

便服便服是清代帝后燕居时穿用的服装,具有形式繁复多样,颜色与纹样绚丽多彩等特点包括便袍、衬衣、氅衣、马褂、坎肩、袄、衫、裤、套裤等这些服装的装饰方法与风格,体现出清代早、中、晚期,由简约质朴到奢华考究,最后发展为舒适合体,突出审美情趣与张扬个性的不同时代特征缤纷琳琅的后妃便服,以其夸张的绦边镶滚与精美的织绣工艺,谱写了清代宫廷服饰最华彩的乐章其精美绝伦的工艺、个性鲜明的款式、高雅超凡的情趣,至今仍是传统民族服装创新的不尽源泉衣料清代帝后成衣出自江南三织造,他们根据宫廷画师所绘服饰图样进行织造织绣好的成衣匹料进呈宫中验收后,再交由衣作匠人按照衣料上的“裁剪线”裁剪缝纫成形衣料的精湛织绣工艺成就了帝后服饰的最高水平礼服典式试皇宫中的礼服即古代统治者在举行朝祭等大典礼的场合穿戴的冠服 中华民族自上古的黄帝及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冠服即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实用功能而具有了“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自古“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冠服的更替往往意味着改朝换代所以王朝的统治者们对冠服制度都非常重视,而礼服为“朝祭所御,礼法攸关,所系尤重” 清代满族早在关外建立后金政权时就已开始厘定冠服制度,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朝修订,至乾隆朝更趋于完善。

总体来说,清代在礼法制度上多承袭明代,并参照中原古礼制的传统,其冠服体系周详严整,尤其在纹饰品章上延续了中华传统的衣冠文化 但满族统治者又以史为鉴,屡屡强调无改衣冠以保骑射民族之淳朴生气的重要性,训示为国之根本所以清代的冠服始终在形式上保留了本民族的某些重要特色 清代帝后服饰是传统礼制趋于高度成熟的产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千件清代帝后礼服为宫藏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则我们在此按皇家礼器图式介绍清代帝后礼服,并引导大家鉴识清宫旧藏的服饰与帝后画像精品清代皇帝礼服主要包括朝冠、端罩、衮服、朝服、朝珠、朝带等在“取其文,不必取其式”的指导思想下,清代礼服有选择地承袭了中华文化中仪礼传统之要旨,将传统的色彩、龙纹、品章以及吉祥纹样等饰于统治阶级的袍服上,以别尊卑,昭朝仪同时,清代统治者又坚持保存本民族的服饰特点,如朝冠的式样,朝服的马蹄袖(箭袖)、披领、襟袖的缘饰和开裾等,朝带所佩的囊带、刀削和拴帉等,以及裘皮服饰和对东珠的尊崇,皆为东北骑射民族服饰的本色如此以求既“义本礼经”,又固守“国本”,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与满族习俗融为一体,皇帝礼服可称清代冠服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证。

皇帝礼服冠为礼帽的总称《礼记·冠义》称:“冠而后服备”,“冠者,礼之始也,故圣王重冠”清代礼服中的朝冠分冬、夏两种形制,君臣等级严明,其主要区别在顶与檐的装饰上典 制】 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冬朝冠,薰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各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 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硃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朝冠皇帝端罩 端罩为皮毛外翻的对襟长褂,是清代皇帝、王公贵族下至高级官员冬季罩在袍服外穿用的礼服,自后金努尔哈赤时即已定制,为冬季寒冷时节替代衮补穿用的礼服 古代朝、祭服多以“端”字名古人认为“天端即春也”,而“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玄端”即为庙堂上的礼服自古本有“天子六服,大裘为上”的制度,而穿裘皮衣亦为东北女真族的文化习俗端罩的等级区别主要在皮的质料、缎里和垂带的颜色上清人画《万国来朝图》轴描绘了清代盛世,某年元旦朝贺庆典即将在紫禁城中举行的场面,可以看到宁寿宫区遂初堂中的皇帝正身着黑狐端罩 【典 制】 其制一:十一月朔至上元,皇帝御端罩,黑狐为之,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其制二:皇帝端罩紫貂为之,里及垂带俱如黑狐端罩皇帝衮服 衮服是罩在袍服外穿用的章服和公服衮服常用于朝、祭等庄重的礼仪场合,亦使朝服的穿用不至泛滥 皇帝的补服以卷龙为章,又名衮服古代衮、卷同声,帝王及上公皆以卷曲的龙纹饰礼服,所谓“王被衮以象天”而《诗经》中有句云:“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意为天子有了缺失,即赖贤臣补救清代的衮补服制是由隋唐以来的章服制度发展完善起来的,等级十分明确只有皇帝所御称衮服,皇子所穿称龙褂,亲王至贝子等宗亲贵族以团蟒纹做圆补,镇国公以下贵族及文武官员皆饰方补,寓“天圆地方”之意清代补服自皇帝下至百官均为石青色,等级区别主要集中在补子的纹饰特征上 【典 制】 皇帝衮服,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后万寿篆文,间以五色云春秋棉袷,夏以纱,冬以裘,各惟其时 皇帝朝服 皇帝朝服即皇帝在朝、祭等最重大的典礼场合穿着的礼袍朝服上衣与下裳相连,是对中华上古礼制中深衣形式的继承朝服的颜色制度、龙纹、十二章、暗八仙、杂宝纹等均取自中华传统礼制和佛教文化,而披领、马蹄袖、大襟右衽等式样以及纹饰形式仍保留满族旧俗清代的朝服制度至乾隆朝完善定制,皇帝朝服式样有两类,颜色则分明黄、蓝、红、月白四种。

【典 制】 十一月朔至上元,皇帝御冬朝服,色用明黄,惟南郊祀谷用蓝,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间以五色云 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冬朝服,色用明黄,惟朝日用红,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 三月十五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夏朝服,色用明黄,惟雩祭用蓝,夕月用月白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缎纱单袷各惟其时,余俱如冬朝服 皇帝朝珠 清代礼服佩戴的朝珠与佛家的念珠形制相似,大体由珠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角组成皇帝朝珠以编织的明黄色丝线用108颗东珠穿成,每27颗隔以“佛头”,朝珠最上的佛头连以阔丝带,从后背中央垂下,缀大块宝石,称“背云”左右两侧再出3串小珠串(左胸二串右胸一串),每串珠10粒,其末端亦缀宝石小坠角,称“纪念”朝珠是配合礼服穿戴,所饰用的珠宝亦有等级限定典 制】 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珍宝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

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饰惟宜绦皆明黄色皇帝朝带 皇帝朝带分两种形制,一为典礼用,一为祭祀用清代朝服带上所佩帉、囊(荷包)、燧觿与刀削反映出游牧生活之旧俗,是保留民族本色之处 朝带的等级区分主要视带与绦的颜色以及圆版饰物的不同材质 【典 制】 其制一:皇帝朝带色用明黄色,龙文金圆版四,饰红宝石或蓝宝石及绿松石,每具衔东珠五,围珍珠二十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中约镂金圆结,饰宝如版,围珠各三十佩囊文绣、燧觿、刀削、结佩惟宜,绦皆明黄色,大典礼御之 其制二:皇帝朝带色用明黄色,龙文金方版四,其饰祀天用青金石,祀地用黄玉,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白玉,每具衔东珠五佩帉及绦惟祀天用纯青,余如圆版朝带之制中约圆结如版饰,衔东珠各四佩囊纯石青,左觿,右削,并从版色 皇太后、皇后礼服清代女贵族穿着的礼服较为繁琐,同时也更能反映出保留的许多满族服饰旧俗以皇后礼服为例,除朝冠、朝服外,额上束金约,颈下饰领约,朝服内衬朝裙,外罩朝褂,朝珠戴三盘,又胸前所垂彩帨与耳上所饰耳坠等皆在礼制之内清制,皇太后、皇后的礼服等级完全一样,皇贵妃礼服稍次一等,贵妃以下袍服皆用金黄色,其余饰品等级递降。

皇后朝冠 皇后朝冠除中央顶饰三层金凤外,朱纬上还缀一周金凤共7只和金翟1只,位于后面的金翟向脑后垂珠为饰,皇后为五行二就,冠后又垂护领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硃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硃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皇后朝服 皇后朝服与皇帝朝服有明显区别:肩部袭朝褂处加缘,披领及袖皆石青色,不饰十二章,所饰龙纹亦分布不同 【典 制】 其制一:皇太后、皇后冬朝袍色用明黄色,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貂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领后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其制二:皇太后、皇后冬朝袍色用明黄色,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