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教学计划高一地理一、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一地理教学围绕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地理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学生的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二、新课标要求必修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三、教学目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教材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六章《自然灾害》,通过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1.地理实践力:(1)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有关的白然现象;(2)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3.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对地理的印象还停留在“上课不用听”“开始前两天背诵就可以拿高分”的阶段,对地理课程的定位也停留在“副科”上,思想不够重视,加上高一课程难度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退缩的心理,因此地理课程进度开始不易过快,学生有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的底子,课堂上可以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教学设想1.地理强化集体备课为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研组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共享2.多听课,多学习加强听课,学习同行的优点,反思自身教学不足听课不走过场,认真研究课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3.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背记,充分利用学生晨读等碎片化时间,加强对知识点和易错点的考察。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扫清知识盲点,系统归纳、细化落实每个知识点,教材阅读无死角,知识理解无障碍2)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研究试题情境,建立基础地理模型,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和修正,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现象的发生,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4.灵活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开放性;以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出发点,把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地理实践教学,在地理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六、教学措施1.集体备课利用好每周的集体备课,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做到备课组“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统一”,备课时形成电子版教学设计,每学期不少于18个,每学期的听评课不少于20个,并做好听评课记录2.充分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新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3.重视地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无论是教材还是高考题目,地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获取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地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让学生能将知识和地图上的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4.加强地理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合理、科学的地理实践活动,在户外考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观察、发现、质疑、探究问题的表现,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在需要动手操作和设计方案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由学生自己操作和自主设计5.注重地理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进行章节过关检测,按时高效批阅、讲解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6.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针对当前的高考形式,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课堂教学时注意对不同学科观点的融合,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授课内容的同时,要加大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注重教学知识广度的推广,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七、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含章节主要内容)教学形式与手段课时安排第1周9.01—9.081.1地球的宇宙环境新授课2第2周9.09—9.13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新授课2第3周9.09—9.151.3地球的历史新授课2第4周9.16—9.221.4地球的圈层结构新授课2第5周9.23—9.28单元复习和月考试讲评复习课2第6周9.29—9.90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新授课2第7周10.01—10.07国庆放假,地理实践作业第8周10.08—10.13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新授课2第9周10.14—10.203.1水循环新授课2第10周10.21—10.273.2海水的性质新授课2第11周10.28—11.033.3海水的运动新授课2第12周11.04—11.10第二、三单元检测复习复习课2第13周11.11—11.17期中考试备考复习复习课1第14周11.18—11.244.1常见地貌类型新授课2第15周11.25—12.014.2地貌的观察新授课2第16周12.02—12.08第四单元检测复习复习课2第17周12.09—12.155.1植被新授课2第18周12.16—12.225.2土壤新授课2第19周12.23—12.29单元复习和月考试讲评复习课2第20周12.30-1.056.1气象灾害6.2地质灾害新授课2第21周1.06—1.126.3防灾减灾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新授课2第22周1.13—1.18期末备考复习课2(注:表中的进度安排,属于弹性课时,大致规范,各班进度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