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解题指导系列五 原因类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1MB
约58页
文档ID:47198700
地理解题指导系列五  原因类_第1页
1/58

地理解题指导系列五 原因类 • 一、设问形式 •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 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 式上,本模块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 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 问形式有“试分析X X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 原因”分析X X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 二、答题模式 •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 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 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 军事、宗教等方面分析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善于运用地理要素空间成 因上关联性(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即 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 联系从而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 析问题思维模式地理要素空间成因关联性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水 土壤 生物(植被)人文要素 人文要素地貌(岩石)大气三、答题基本步骤:• 一定:准确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 如①经纬线 ②轮廓③相对位置 等 • 二审:审题干、材料、图名、图例等,抓住问题 指向、限定条件、行为动词等关键词。

• 三析:联系已学知识与技能,明确原因分析的因 子 • 四建:选取符合该区域的要素特征(即因子)分 析,并与问题指向建立因果关系 • 五述:准确运用学科术语描述即专业性,关键词 不能丢且要准确,尽量不要口语化 四、常见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 分析• (一)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原因分析 • 1、太阳辐射 • ①太阳高度角 ②地形 ③天气与气候 ④地势高低 ⑤昼夜长短⑥大气透明度 •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 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 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 越强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 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 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 我国最低值区 •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污 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 地面太阳辐射少。

• (5)白昼时间的长短白昼时间长,光照长,太 阳辐射多白昼时间短,光照短,太阳辐射少 • (6)地形:迎风坡降水多,太阳辐射弱,背风坡 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2、气候 • ①太阳辐射 ②下垫面性质(海陆分布、地形、洋 流) ③大气环流 ④人类活动 • 3、气温 • ①纬度因素(决定) ②地形地势(海拔或阻挡) ③海陆因素 ④洋流 ⑤人类活动 • 4、降水 • ①大气环流(决定) ②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 海拔高度变化) ③海陆位置 ④洋流 ⑤人类活动 • 5、地形 • ①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说) •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外 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阳光)6、河流水文、水系特征①气候 ②地形地势 ③植被 ④人类活动 ⑤地质作 用 ⑥地转偏向力⑦惯性离心力(凹岸侵蚀,凸岸 堆积) (1)流向:由地势特点决定 (2)河网密度:与气候,地形有关 (3)长度:与大陆轮廓、地形有关 (4)河道形态与地形、地势,气候,地质作用,地 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有关; (5)水量:与补给类型(如降水),地形,流域面 积有关 (6)结冰期:有无长短与最冷均温是否>00C,纬 度高低有关(7)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 ,湖泊的调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等有关; (8)含沙量:植被,补给条件,流域内岩石组成, 土壤、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流域内,暴雨集中 程度。

(9)凌汛:一是有冰期,冬季低于00C;二是流向: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 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宁夏平原至河套 平原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7、气压大小 • 步骤①垂直方向(海拔高度)②水平方向(气温 高低,海陆分布、大气运动) • (1)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2)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 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北半球夏季 ,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 (3)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 之气温低则气压高 • (4)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 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8、水温 • ①热量平衡 ②沿岸地形 ③气象 ④洋流⑤季节(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 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 纬度海区递减 (决定因素)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 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 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 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太阳辐射不同 ) 9、盐度:①气候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对比关系决 定) ②河流 ③洋流 ④结冰与融冰 ⑤海域封闭程度 ⑥距海远近• 10、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 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类型(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 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向等 因素有关 • (1)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 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 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 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相类似￿ • (3)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 坡 • (4)同一山体雪线分布的海拔一般阳坡高于阴坡 ,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11、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 温度、降水量、地表起伏、坡向 • (1) 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全球雪 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 升高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 雪线高于阴坡 (2) 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关同 一山体,一般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雪线;海洋 性冰川雪线低于大陆性冰川 (3)地表起伏影响平坦的缓坡,积雪不易遭风 吹蚀,而使雪线降低;陡峻的山坡,易遭风吹蚀 ,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升高。

• (4)坡向: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 高,雪线高于阴坡• 12、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 一是流速(河流落差大); • 二是径流量大(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小、 蒸发量大小) • 13、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纬度、季节、地势、 气候(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 • 14、日较差: • 随纬度增高而减小;陆大于海;晴天大于阴天; 夏季大于冬季;裸地大于绿地;山区随海拔增高 而减小 • 15、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陆大于海;平 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绿地;山区随海拔增高而 减小• 16、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地形(大陆架) 、光照、气候、洋流、河流 • (1)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 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 ,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 (2)气候: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 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海 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 鱼类提供饵料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 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 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 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例如我国 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 四大渔场的成因:1)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 和 北冰洋南下寒流 交汇处 • 2)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 • 3)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 流 交汇处 • 4)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秘鲁寒流 17、盐场区位选择:海水盐度高;地形平坦,泥 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 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 • 18、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 19、洋流形成的成因:盛行风向,密度差异、地 转偏向力、补偿作用 • 20、水资源丰富:一般降水丰富的地方,河川径 流量丰富,水资源丰富还与陆地面积、河网密度 ,流程长短等有关(二)人文地理现象原因分析• 1、坝址选择: • 1)自然因素(1)水能丰歉程度(2)地形特点 对工程量,和资金投入量的影响(3)地质条件是 否稳固 • 2)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如:经济条件,电力市 场,交通状况,社会承受力,电站综合效益如何 ) • 2、水能丰富原因(气候、地形) • 3、航运便利:①气候 ②地形 ③河流 ④人类活动 • 4、航运发达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河流) 人文因素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多,人流、物流量大 ) • 5、渔业发达:①大陆架 ②气候③河流④洋流⑤ 市场⑥交通• 6、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 成本、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 策的调整、环境因素、资源问题、土地价格上涨 等。

• 7、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 ,不可流动性、供需矛盾 • 8、城市等级提升的原因: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富 的资源,便捷的交通 • 9、人口迁移的原因:拉力与推力, •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 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 用 • 10、环境人口容量制约因素: • 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 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11、人口的变化原因: • 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 1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 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 1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因素: • (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 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 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 (2)其他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种族或宗教团体( 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 14、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 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 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15、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 社会经济条件 • 16、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 成本、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 的调整、环境因素、资源问题、土地价格上涨等。

• 17、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 ,不可流动性、供需矛盾 • 18、人口的变化原因: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 迁移) • 19、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 20、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 2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 22、以我国为例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思路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生产生活) 气候:地形: 土壤: 植被: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冲刷作用强 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的破坏(营造官殿、樵采、毁林开荒、战争)稀疏(处于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不合理耕作制度开矿地处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坡度大, 坡面物质不稳定水土流失地理要素空间成因上关联性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分析思路1、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处温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