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辉zhangyanhui0808@《教育原理》考试方法考教分离,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合为一体 考试项目及成绩计算1、平时学习成绩(占40%):做问题研究 的成绩(30%)+课堂发言(10%)2、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教育原理》的问题研究以案例剖析的形式研究教育问题 题目:自定 内容:与《教育原理》相关的内容 案例来源:网络、实际调查、亲身经历、现实中收集,如来自网络中请附网络中的原文,并写清网址 要求:讲清具体事情,分析具体内容1)案例所涉及的教育问题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相关观点或理论 (2)自己的观点及论述 参考资料目录文章格式标题 一、写清案例的内容(300字以上) 二、案例涉及的理论及相关观点概述(1200字以上 ) 三、作者对案例的具体评价(1000字以上) 四、参考资料(3篇以上,写清作者、文章标题、 杂志名称和日期)主要参考文献1.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2.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 版社,1998年3.柳海明:《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4.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 育出版社1998年版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6.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年版小测验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师 教师有什么基本的要求 你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什么样子的 写出你所知道的中国的教育法的名称 写出你所知道的教育流派 写出你所知道的著名教育家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你选择师范大学的原因 你希望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那些收获第一讲 教育及教育原理一、什么是教育1、教育的词源分析甲骨文中的教育Ø “教”象征着执鞭监 督孩子学习; Ø “育”字则有养育孩 子之形。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英语、法语、德语中的“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 文“educare”,该名词是由动词“educare”转换而来 的,其前缀“e”有“出”的意味,词根“ducare”的意思 是“引导”,合为“引出”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 社会统治手段 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 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灭 人欲”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行 2、教育的定义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之定义,有广狭 两种;从广义而言,凡是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动, 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惟用一定方法以实现 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 1996年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教育定义为:“教 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和持续的交流 ”教育的一般理解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专门教育机构承担的 ,由专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 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偏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社会活动,是一 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旨在最终提高和发 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公民意识和社交能 力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 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教育与其他活动相比较,构成教育的因 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教育的基本关系 教育的外部关系:教育与 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内部关系:教育与 人的关系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宗教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 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 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 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 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其错误在于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 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 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 生的目的性行为,因而,此观点仍然是错误的4、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 - 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 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 ,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 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 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 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 为流传1)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 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教育起源于人的社会需要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推动人类教 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 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教育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儿童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至少 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儿童从成人那里得到的 知识、经验、技能、社会规范等,虽从最终目标看是为了 将来从事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宏观上是促进了社会生 活的延续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方面的需要;但从直接结果 看则是发展了儿童的身心,实现了精神成长,在微观上促 使人远离动物界,趋于社会化与文明化。
评价: 教育的起源既有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随人类社会的 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其自身 的独有特质: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 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五、教育的发展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 初阶段的教育 第一,教育水平低;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代教育古代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教育 奴隶教育的特征 第一,产生专门教育机构和人员;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脱离生产; 第四,教育和学习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 并对学生实施体罚式管理; 第五,实施个别施教的组织形式学校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脑力 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 第二,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特 定的教育内容;第三,文字记载生产和生活经验手段的出现,使间接 经验得以传递; 第四,出现国家机器,需要专门教育来培养官吏和知 识分子封建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 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 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 个人自学和修行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 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 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 学知识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 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师生关系民主化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六、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多元化阶段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 。
欧洲:古希腊罗马—资产阶级革命前 (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 中国:春秋战国—清朝末年 (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该阶段可划分为孕育时期和萌芽时期 1、 孕育时期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 伴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经验 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 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 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 西方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昆体良等人 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 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或思想 著作中,但就其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 而言,还是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 和论述也大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 、寓言等方式,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 学语言 孔子柏拉图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虽然未形成独立科学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这一时期所的教育成果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与《 美诺篇》、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孔子的《论语 》、孟子的《孟子》、无名氏的《中庸》、朱熹的《四书 集注》等等。
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学记》(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 的专门教育文献)、《大学》、韩愈的《师说》(中外历 史上出色的一篇教师专论)、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等 柏拉图苏格拉底及其后继者们的教育活动,都孕育了较为丰 富而系统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 渊源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的特点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教育学的学科水平有所提高 [英]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 出 [捷]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 一部教育著作 [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 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 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 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 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32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 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从此是教育科学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学,但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76年首先在哥尼 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将教育科学作 为课程引入了大学课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 赫尔巴特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一些重要著作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肯 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建构了完整的 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深刻 地表达了卢梭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 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 》(1781-1787年),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 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 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的特征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第二,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科学形态的教育学19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尤其是实验 心理学的诞生,推动了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发展(一)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斯宾塞的《教育论》,主张教育的目的 应切合实际需要,从多方面为人的物质 与精神生活作准备,认为“为我们的完满 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他提出,科学知识不仅指导人的活动, 而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