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性)川渝地区钒钛钢铁产业转型金融支持活动参考目录A1 钒钛产业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1.钒钛磁铁矿开发1.1技术工艺提升1.1.1 钒钛磁铁矿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应用在选矿过程中,采用低品位钒钛磁铁矿资源选钛高效回收工艺技术、金属矿超细碎及湿式磁选抛尾技术、围岩磁性铁回收、粗碎产品干式抛废、磨前粗粒湿式预选、磨前粗粒干式预选、阶段磨矿高效细磨、钛铁矿强磁选前除铁、钛磁铁矿精选磁选、钛铁矿优化浮选等先进技术,通过优化选矿流程、改良磁选浮选设备、提升磨机效率、调节磨机处理量等方式,开展工艺、设备、技术改造优化,提高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率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的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1.1.2铁钒钛共选工艺技术与装备应用在选矿过程中,采用铁钒钛共选工艺技术与装备,探索改变从选铁尾矿中选钛的技术路线,提高铁钒钛的选矿收率技术或装备应用后,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的回收利用率明显提高1.1.3产品结构优化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提升钒钛铁精矿产品质量如微细粒级、超微细粒级钛铁矿生产;钒钛铁精矿提质增效,提高钒钛铁精矿、钛精矿品位,降低硫含量,促进产业链协同降碳等钒钛铁精矿等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29A1 钒钛产业(续)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1.钒钛磁铁矿开发1.2系统节能改造1.2.1露天开采工艺技术节能改造对采矿工艺主要生产系统(采剥、采场破碎、运输、排土、供排水、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等)实施工艺、设备、技术改造优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每采出一吨矿岩,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准入值:中型及以上矿山≤0.45kgce/t,小型矿山≤0.59kgce/t先进值:中型及以上矿山≤0.28kgce/t,小型矿山≤0.36kgce/t参照GB 313351.2.2地下开采工艺技术节能改造对采矿工艺主要生产系统(包括采掘、井下破碎、运输、提升、压气、通风、充填、供排水、照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等)实施工艺、设备、技术改造优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每采出一吨原矿,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准入值:中型及以上矿山≤2.18kgce/t,小型矿山≤2.83kgce/t先进值:中型及以上矿山≤1.45kgce/t,小型矿山≤1.89kgce/t参照GB 313351.2.3选矿工艺技术节能改造对选矿工艺主要生产系统(包括预选、破碎、筛分、磨矿、分级、选别、脱水、尾矿处置等)实施工艺、设备、技术改造优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每处理一吨原矿,单位产品可比综合能耗:准入值:弱磁选≤2.50kgce/t,联合选别≤3.70kgce/t先进值:弱磁选≤1.80kgce/t,联合选别≤2.42kgce/t参照GB 31335A1 钒钛产业(续)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1.钒钛磁铁矿开发1.3资源综合利用1.3.1共伴生金属元素综合利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提升钒钛磁铁矿中铬、钪、镍、钴、镓等共伴生金属的综合利用效率共伴生金属元素综合利用率得到提升1.3.2尾矿处理与综合利用提升尾矿处理与综合利用效率,如地下选矿废石回填、尾矿堆存、尾矿回填、尾矿制造建筑材料等尾矿处理与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升2.钛渣生产2.1技术工艺提升2.1.1低品位钛渣利用技术与装备应用开展低品位钛渣综合利用,如作为硫酸法钛白、低品位钛铁合金的生产原料等低品位钛渣得到综合利用2.1.2钛渣电炉大型化升级改造对钛渣电炉开展大型化升级改造,以提高热效率,降低电能消耗,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升电炉寿命电炉大型化改造后,圆形电炉达到30MVA以上2.1.3大型钛渣电炉长寿化升级改造优化电炉结构和电参数设计,优化加料点的布置设计,实现多点均匀布料,连续加料,连续冶炼,精准控制冶炼温度,提升冶炼效率,降低能耗,延长电炉寿命。
升级改造后,电炉寿命达15年以上2.1.4钛渣电炉零排放升级改造对钛渣电炉开展密闭化改造,改善炉内冶炼条件,提高热效率,实现煤气回收,收尘灰造粒返回电炉冶炼,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改造后,钛渣冶炼达到固液气零排放2.2系统节能改造2.2.1关键技术设备能效提升对关键技术设备(包括钛渣电炉、加料系统、烟气净化系统、钛精矿干燥系统、煤气加压系统、制氮系统等)实施工艺、设备、技术改造优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改造后,单位产品电耗:准入值:单位产品电耗≤2600kWh/t(适用于74%钛渣冶炼)先进值:单位产品电耗≤2400kWh/t(适用于74%钛渣冶炼)A1 钒钛产业(续)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2.钛渣生产2.2系统节能改造2.2.2余热回收利用对钛渣生产工序中,各类设备产生的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改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熔渣显热利用、电炉荒煤气回收利用、余热锅炉、换热器等余热回收设备安装、余热回收系统建设等钛渣生产工序余热资源得到回收利用3.钛白粉生产3.1工艺技术提升3.1.1联产法硫酸法钛白粉工艺扩建、新建项目“联产法”生产钛白粉项目,开展水解废酸、七水硫酸亚铁、钛石膏(或酸性废水)的联产综合利用。
钛白粉生产线将20%废酸、七水硫酸亚铁、钛石膏(50%以上)等进行循环利用项目能耗、新水消耗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准入值:金红石型≤1300 kgce/t;锐钛型≤1000 kgce/t先进值:金红石型≤1000 kgce/t;锐钛型≤800 kgce/t七水硫酸亚铁、浓度为20%左右的水解废酸零排放,钛石膏综合利用率>50%,废水、废气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3.1.2钛白粉提质增效技术应用在后处理阶段,通过包膜工艺提升,提高钛白粉的耐候性、光泽性、遮盖性,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超耐候高端涂料产品,弥补国内高端钛白粉空白对标国外科慕TS-6200、R-960等高耐候性、高光泽、高遮盖力钛白粉品种生产高端、优质钛白粉3.1.3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建设采用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生产线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使用国产钛资源生产氯化法钛白粉能耗准入值:单位产品综合能耗≤950 kgce/t能耗先进值:单位产品综合能耗≤900 kgce/t《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A1 钒钛产业(续)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3.钛白粉生产3.1工艺技术提升3.1.4细粒度富钛料的氯化技术及装备应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对原料的要求较为严格,攀西地区天然富钛料粒度较细,且由于钙镁含量高的原因,在除杂过程中使粒度进一步变细,造成原料利用率降低。
通过应用新型氯化技术、工艺和设备,提升细粒度富钛料利用效率,增强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产品产量,解决氯化法钛优质原料匮乏问题细粒度富钛料利用效率提升3.1.5盐酸法钛白粉生产技术产业化采用盐酸法生产钛白粉的生产线新建项目按照技术要求新建盐酸法钛白粉生产线3.2关键技术设备节能改造3.2.1钛白粉产线整体安全、环保、节能和智能化改造对现有钛白粉及关联生产线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升级改造;对环保设备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节水、节电、节约燃气和蒸汽等技术改造达到对SO2、NOX、硫酸雾、大气颗粒物、生产废水等实际排放指标较改造前有明显下降(减排10%以上)3.2.2硫酸法生产钛白粉酸解工艺节能改造在酸解工序,对酸解装置等工艺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或对酸解系统进行流程优化,以提升酸解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钛白粉回收率、降低酸解尾气颗粒排放如,采用连续酸解装置替代间歇式酸解装置改造后:能耗准入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能耗先进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0 kgce/t。
TiO2酸解率>98.5%,酸解尾气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A1 钒钛产业(续)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3.钛白粉生产3.2关键技术设备节能改造3.2.3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结晶工艺节能改造在结晶工序,对结晶装置等工艺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或对结晶系统进行流程优化,以降低蒸汽消耗、节约能源资源如,采用连续结晶装置替代传统冷冻结晶、蒸汽喷射式真空结晶和蒸汽压缩式真空结晶等间歇结晶装置改造后:能耗准入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能耗先进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0 kgce/t《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3.2.4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偏钛酸压滤装置节能改造在偏钛酸压滤工序,采用新型压滤装置,减少滤饼体积,降低窑前滤饼含水率,减少回转窑天然气消耗如,采用智能型高压板框替代窑前偏钛酸压滤装置改造后:能耗准入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
能耗先进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0 kgce/t窑前滤饼固含量60%以上《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A1 钒钛产业(续)领域内容或路径技术/标准/说明转型指标3.钛白粉生产3.2关键技术设备节能改造3.2.5硫酸法生产钛白粉钛液浓缩装置节能改造在钛液体浓缩工序,采用MVR浓缩替代双效浓缩,降低蒸汽单耗改造后:能耗准入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能耗先进值:金红石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000 kgce/t;锐钛型钛白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0 kgce/t《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3.3余热回收利用3.3.1回转窑高温烟气回收利用将回转窑煅烧尾气处理后回收利用,如回用于窑头作为二次风以降低回转窑煅烧天然气用量、用于制备蒸汽或者浓缩废酸、用于烟气发电等各工序余热资源得到有效回收利用3.3.2闪干余热回收利用对闪蒸尾气采用换热器与冷空气进行换热,用于闪蒸热风炉助燃风和二次风,提高闪蒸热风炉助燃风和二次风的温度,降低闪蒸热风炉天然气消耗。
3.3.3回转窑落窑品余热利用采用自然风与落窑品换热,加热后的空气作为回转窑的助燃风,回收热量3.3.4汽粉余热利用将气粉蒸汽采用喷淋水降温后作为洗涤水使用,回收蒸汽热量3.3.5水解偏钛酸余热利用采用石墨换热器冷却或者闪蒸降温,回收热量3.4资源循环利用3.4.1水资源循环利用开展水资源回用、循环利用与循环化改造如将表面处理隔膜洗涤水回用至偏钛酸二次洗涤,偏钛酸二洗水回用至一洗,废酸浓缩蒸汽凝水回用于水解稀释水,亚铁离心机母液、泥浆再浆滤液回用至酸解浸取,一洗洗水回用于转窑喷淋等各工序水资源或固体废物资源得到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