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 1 浅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 姓名:寇楠 学院:工学院 学号:31409222 联系方式:15861803359 摘要:《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 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 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 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 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 一 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作者使用白描手法,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 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呈现 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 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豹 头环眼,燕颔虎须”便将威武,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 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从《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的场面, 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又如“ 赤壁之战” 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 态描写来表现孙权的优柔寡断性格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 综观《三国演义》,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托英雄人物伟岸神情 《三国演义》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有时候在人物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 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 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里多次都有记录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 就有相当精彩“ 十胜十败” 论的对比言语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之一字里行间把曹操 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 在“官渡之战” 激烈的斗争及矛盾冲突中,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对比充 分表现了曹操的深谋远虑、礼贤下士及雄才大略,而袁绍优柔寡断、胸无点策、不辩忠奸、 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也在此暴露无遗 同一画面的对照,褒贬色彩溢于言表最经典的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后一段受降的画 面,便将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于禁和威武英勇、大义凛然的庞德形象跃然于纸上 三、借助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时,说它“有以宾衬主之妙” 。
所谓以宾衬主,表现在刻画人物形 象上,就是陪衬、烘托的手法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配角上,实际落点却在 主角,这是《三国演义》中用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显特点诸葛亮是“忠贞” 和“ 智慧” 的化身,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用尽笔力,大肆渲染光是出 场,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来进行烘托首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并对刘备身边的谋士加以贬低,用来反衬“卧龙” 与“凤雏”的才能接着徐庶出场,并通过几次对曹操的战斗表现了徐庶的军事的才能后 来徐庶被曹操以计骗走,这时作者再次衬托,徐庶走马荐诸葛,并且说出“以某比之,譬犹 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把诸葛孔明之才提上一个台阶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又通过浅析《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 2 刘备遇到的各个与诸葛亮有关系的人,比如崔州平,石广平,孟公威、诸葛均及黄承彦等, 他们的才能以及高风亮节,实质上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诸葛亮虽未出场,但他的性格、 品德已借助这些人物烘托了出来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多侧面、多 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来进行陪衬 四、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使用最独特的手法就是通过艺术的夸张,刻画出更为深刻的人 物形象。
如,张飞形象的刻画大量地使用了夸张手法,像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三声夸张的大喝,便将张飞勇猛豪放的性格展现的活灵活现另一种夸张手法则是使用虚 构的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夸张想像,像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就大量地使用了虚构夸张 的情节因素,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五丈禳星等在史实中都是不存在的罗贯中在使用夸张手法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将夸张用在了对人 物故事的安排和语言的描写上因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取得了成功,突出了人物形象 的艺术性,使其艺术形象丰满,给人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 总上所述,《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三国演义》是 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不仅给 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生动、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还让我们认识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 能,并对后来的古典小说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三国演义》 罗贯中 著 齐鲁书社 1992 年 7 月第一版 2.《三国志》 [ 晋]陈寿著 团结出版社 1996 年 11 月第一版 3.《名家解读三国演义》 陈其欣 选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1 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