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学习资料

j****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43KB
约2页
文档ID:99743461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 学习资料_第1页
1/2

夜雨寄北》资料学习《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作品鉴赏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作品评价俞陛云在《诗境浅说》里点评《夜雨寄北》说:“清空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诗本寄友,如闻娓娓清谈,深情弥见 纪昀评说此诗:“作不尽语,不免有做作态,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气说完,故为高唱 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