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政治课评价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秦泽明2008年1月27日*1框 架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 二、全市初中学业考试改革情况介绍 三、我市政治课的考试改革 四、初中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Date2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文革前)v学校开设政治课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战争年 代的革命根据地 v新中国成立后中学教学计划中都列有政治课 程 Date3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文革前)v195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 大纲(试行草案)》 v初中设《政治常识》课,内容包括共产主义 道德、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主义建设、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常识; v高中设《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辩证唯 物主义常识》课 Date4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后)v第一阶段,拨乱反正,恢复教学秩序,时间 从粉碎“四人帮”到1985年1980年教育部发 出《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 根据这个文件规定的课程方案,1982年发布 了初中和高中四门课的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辩证唯物主义》、《政 治经济学》、《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 识》、《青少年修养》 Date5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后)v第二阶段,改革更新,调整完善。
从1985年到1994 年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的 决定》为标志 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 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使用了“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科名称国家教委于 1986年制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试验大纲》 主要教学内容有《公民》《法律》《社会主义建设 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 Date6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后)v第三阶段,总结发展,时间从1994年到1999 年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 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 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4月和1997年4月, 《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小学 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 继颁发 Date7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后)v第四阶段,反思、酝酿新的变革时间从1999年全 教会召开到2001年v1999年的第三次全教会决定v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 意见》v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决定》。
v《公民道德建设纲要》Date8一、政治课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以后)v第五阶段,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2001年至今 2003年5 月教育部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中思想政治 正式更名为思想品德 v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v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 设4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程设6个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Date9二、全市初中学业考试改革 情况介绍Date10现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主要文件v津教委中〔2007〕2号,《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方案( 试行)》 适用于2005级及其以后入学的初中学生属于初中 课改年级的学业考试文件 v津教委中〔2007〕22号关于转发“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 质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v津教委中〔2007〕24号,印发《建立初中学生成长记录的指 导意见》(试行)的通知v津教委中〔2007〕1号, 〔2007〕2号文件的下位文件,适用 于2008年初中生。
Date11津教委中〔2007〕2号v全称:《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方案(试 行)》 v适用范围:适用于2005级及其以后入学的初中 学生属于初中课改年级的学业考试文件v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的考试Date12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考试性质v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目的是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修业期满 后,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v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 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Date13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考试办法v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分为考试、考查两种形式 Date14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初中毕业年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实施,考试成绩以原始分数呈现1、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物理、化学2、考试时间:语文为120分钟,数学、外语均为100分 钟,物理、化学均为70分钟Date15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3、卷面赋分:语文、数学、外语均为120分,物 理、化学均为100分4、考试日期: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的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当年 6月份第四周的周末)举行。
Date16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考查v初中毕业年级学业考查由市级考查和区县级考查两部分构成,考查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Date17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1、市级考查,即由全市统一组织实施的考查v考查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生物v考查形式:政治与历史两学科分别独立制卷,实行 合场开卷考查;地理与生物两学科分别独立制卷, 实行合场闭卷考查v考查时间:政治与历史、地理与生物合场考查,每 场均为120分钟Date18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v考查日期:地理与生物考查,在八年级修业结束后 进行;政治与历史考查在九年级修业结束后进行v成绩呈现:市级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 不合格四等,不合格者准予一次补考Date19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2、区县级考查,即由区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的考 查v考查科目:理化生实验、信息技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美 术、综合实践活动v考查日期:信息技术考查在七年修业结束后进行;生物实验 考查在八年级修业结束后进行;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体育 测试在九年级下学期完成;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考查 在九年级修业结束后进行。
v成绩呈现:区县级考查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不 合格者准予一次补考Date20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成绩使用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初中毕业合格标准为:语文、数 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成绩的40%,与平时成绩 的60%合并计算,总分达到300分;其它学科的考查 成绩均达到合格(含补考)Date21津教委中〔2007〕2号文件主要内容介绍成绩使用2、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报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市级考查的4 个科目中至少有2个科目的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其他科目达到合格以上;区县级考查科目的成绩全 部达到“合格”以上 Date22津教委中〔2007〕22号 主要内容介绍v全称:关于转发“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Date23评价的原则1、主观定性与客观量化相结合原则 2、主体发展性原则 3、科学有效性原则 4、多元立体评价原则 5、公开、公平、公正原则Date24评价的内容v综合素质评价涉及以下五个维度:道德素养 、文化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社会适应能力每个维度分别包含若干个要素,每 个要素分为若干个关键表现,由此构成综合 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Date25评价的实施v建立组织机构:市教委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教育局成立相应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Date26统一评价结果v评价结果为写实性评语写实性评语是对难 以量化的评价项目(如心理素质、个性特长 等)做出的描述性评价写实性评语应把握 以下要点: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将学生的 兴趣、爱好、特长作为评语的切入点;赏识 学生,正面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内 容具体,针对性强,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 展变化;更新视角,体现爱心,帮助学生认 识自我,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Date27写实性评语,由学生自评评语、学生互评评语、 家长评语、教师综合评语四部分组成v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自评一是根据五个评价维度,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卷,进行自我测评二是对自己的 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写出评语v学生互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对照五个评价维度, 分小组对组内学生分别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v家长评价:对照五个评价维度,观察孩子的综合素质 表现,写出评语 v教师综合评价:一是确定学生在五个评价维度上的表 现程度;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写出评语。
Date28津教委中〔2007〕24号 内容介绍v全称v关于印发《建立初中学生成长记录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Date29主要内容一、成长记录的意义二、成长记录的用途三、成长记录的内容四、成长记录的主体五、建立成长记录的步骤六、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 Date30成长记录的用途v展示学生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所取得的最佳成果v描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 解自己,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帮助家长和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及长 处v评价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水平通过展示成果,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 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不 断进步Date31建立成长记录的步骤v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建立成长记录的意义及方法v通过致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征得家长的支持和学 生的配合v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成长记录袋要收集的内容, 分学段制作成长记录目录;制作个性化的个人简历 ,将上述内容装在成长记录袋首页v有计划、有意识地收集反映自己学习进步的最佳成 果,撰写对该作品的说明及选择该作品的理由v每学年结束时要主动征求班主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完善自己的成长记录,并做出书面总结。
Date32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 v每学年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交流活动,适时学校将举办全校性的展示交流 Date33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内容的建议v特长类 :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体育、科技、艺 术、学科等各类特长证书,各类竞赛获奖证书等v学科类 :优秀作业、最好的试卷、最满意的作文、 最佳书法作品、最满意的手抄报、最满意的演讲稿 、最满意的读书笔记、小论文;自己独特的解题方 法、最佳研究活动方案和研究报告;最喜欢的科技 小制作,优秀电脑绘画作品、最满意的网页设计等 Date34三、我市政治课的考试改革v1989年-1996年:一次考试、两考分离,行为分20分v1997年-2001年:一次考试,两卷合一,100分v2002年-2005年:两次考试,两考分离, 100分 v2006年-2007年:一次考试,两卷合一, 100分v2008年 由考试变为考查,分数变为等级 Date35四、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 教学现状分析v新课标贴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v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v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Date36教学现状分析v不少学生喜欢但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甚至个 别学生要放弃学习v一些学校也不重视该课程v教师的失落感v课堂教学不容乐观Date37对策建议(1)以积极的态度迎接考试方式的调整,考试方式 的改革对于我们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善于变压力为 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v第一,从巨大的考试压力中解放出来,使教师的教 学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得到释放v第二,调整心理落差,尽快适应变化,明确学科定 位,寻找新的突破点,否则政治课教学会面临生存 危机v第三,增加抗压能力D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