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白描,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白描“ 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宋代李公麟,发挥了古代传统绘画线描作用,创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钱选、明代陈洪绶白描画都很成功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白描源于古代摪谆瓟是古代“白画”的发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即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
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二)复勾:先以淡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白描画法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式,我国古代 称为「白画」,也有人称为「线描」,如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 我国最早的帛画,即以白描画法表现,早期的白描画,其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朝吴道子,才能把白描线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生动的表现衣摺的动感与厚度感北宋画家李公麟可称是白描画法得代表性人物,李公麟的「维膜演教图」,把线条的特色,发挥到最完美的境界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指: 1. 行云流水描 2. 高古游丝描 3. 铁丝描 4. 柳叶描 5. 琴弦描 6. 蚂蝗描 7. 混描 8. 橛头钉描 9. 曹衣描 10. 钉头鼠尾描 11. 折芦描 12. 减笔描 13. 战笔水纹描 14. 竹叶描 15. 橄榄描 16. 蚯蚓描 17. 枣核苗 18. 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後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
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描是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工笔白描对线的要求:,平、圆、留、重、变 前面四个指的是用笔要有力,变是指在有力的基础上追求线条要有变化 平:如锥画沙 用力是平均 圆:如折钗骨 中锋,如钗或竹子有弹性、饱满 留:如屋漏痕 积点成线、用笔要慢有内涵、毛 重:力透纸背 高山坠石 跟纸要摩擦(压力、阻力) 变:变化 矛盾 统一 (顿、挫、转、折) 中、侧、顺、逆(飞白)、光、毛、湿、干 、转、折、 方、圆、连、断、虚、实、浓、淡、快、慢 线: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