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案例《黄山奇石》是小学低年级的一篇看图学文,主要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秀丽神奇的怪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整篇课文更是洋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本课教学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1) 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 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4) 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这班的学生是由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的平时,我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孩子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石的各种形态以及它的神奇之处,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场景一:观看图片,揭“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游览“人间仙境”的黄山,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边介绍边播放黄山美景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看一看“四绝”之一的“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优美的语言加上生动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初步感受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请大家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生: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生: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生:齐读课题场景二:初读课文,觉“奇”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头下标上△,读好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生: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形象……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起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依次多媒体出示这些奇石)通过看、读、划、议,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对生字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进行生字词的书写训练场景三:研读课文,惊“奇”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出示“猴子观海”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生:猴子在看海生:猴子蹲在山上看海……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师:朗读描写奇石的句子,大家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生:我觉得这块石头很神奇生:我觉得这块石头很有趣生:我觉得这块石头真可爱!生:我觉得这块石头真好玩!师: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好玩,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师:“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多媒体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生:(自由读,学做仙人指路样)师:(指名一位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生:(犹豫了一下)噢,一直往前走,再右转就到了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细细地品词析句,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使学生抓住重点研读课文,同时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场景四:发挥想象,说“奇”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出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说一、两句话学生小组展示,教师个别指导师: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如在朗读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免去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可以深刻感知文中的含义场景五:感情诵读,叹“奇”师: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读出它们的神奇生:(各自准备)师:(组间巡视,个别指导)师:听了你们的诵读,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在本案例中,我是引导者、启迪者,又是组织者、聆听者,努力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而不忘引导我努力与学生平等沟通、真诚对话,做到少一些明确表态,多一些真诚倾听,少一些激昂陈词,多一些热情鼓励总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利用各种方式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使他们充分体会到黄山奇石的独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